我的退休生活19:惊蛰时节,和万物一起奔赴新一轮美好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这时,天气逐渐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故名“惊蛰”。

惊蛰话健康
Part 1
惊蛰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节气都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点,惊蛰也不例外。以下是一些与惊蛰相关的健康建议:
调整作息:惊蛰时节,白天渐长,夜晚渐短,人体的生物钟也需要相应调整。建议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顺应自然规律。
饮食调整:惊蛰时节,天气逐渐变暖,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会加快。建议适当增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瘦肉等,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肠胃。
运动锻炼:惊蛰时节,万物复苏,人体需要适当运动来增强体质。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疲劳。
注意保暖:惊蛰时节,虽然气温逐渐升高,但早晚温差仍然较大,容易出现感冒等疾病。建议谨记“春捂秋冻”的传统养生经验,适当增减衣物。
调节情绪:惊蛰时节,大地复苏,万物生长,人们的情绪容易受到影响。建议保持心情平静愉悦,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让我们根据自然规律调整作息、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状态,活力满满迎接春天。

惊蛰话诗词
Part 2
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怎能忽略“惊蛰”这个重要的节气?诗词大家纷纷以此为题材,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描写,抒情达意。
《观田家》——韦应物
微 雨 众 卉 新 , 一 雷 惊 蛰 始 。田 家 几 日 闲 , 耕 种 从 此 起 。……
仓 禀 无 宿 储 , 徭 役 犹 未 已 。方 惭 不 耕 者 , 禄 食 出 闾 里 。
一场微细的春雨后,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响,标志着惊蛰节令来临。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开始忙碌起来。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饥贫交加的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是出自于这些种田百姓啊。
《游景仁东园》——苏辙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人散众嚣绝,庭空星斗垂。安眠万物外,高世良在兹。 
诗人以新春和惊蛰为背景,描绘了初春景象。惊蛰预示着生机和活力的复苏。然而草木似乎还未察觉春天的到来。“高人”内心宁静,无欲无求,与外界的动态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对春天姗姗来迟表达了“惊讶和不满”,既传达了对春天到来缓慢的困惑,也流露出对春天到来的热切期盼,同时还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无奈和惋惜……
年年过惊蛰,然而诗人眼中的惊蛰却是如此的丰富和意味绵长。

惊蛰话成长
Part 3
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惊蛰”标志着春天的到来和冬眠生物的觉醒,而“觉醒”意味着个体或群体的意识或精神从“休眠”状态过度到“清醒”状态。
惊蛰象征着新的开始。在经历了一个冬季的沉寂和蛰伏之后,大自然在惊蛰时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样,我们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也可能会经历一些困难和挫折,暂时进入停滞休整状态,这个过程能让我们更加成熟和坚强,为我们下一步的成长和进步蓄积力量。
惊蛰强调了变化的重要性。惊蛰后,天气、气温、生物等环境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这是大自然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也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不断地适应变化,有勇气和决心去接受新的挑战和机遇,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春雷响,万物长,这滚滚雷声是否在呼唤我们尽快从漫长的冬藏状态醒来,整合力量,抖擞精神,和天地万物一起,共同奔赴新一轮的美好呢?

END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