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土地多被纳入中央版图——一文读懂七国之乱始末(七:善后)


在赵王自杀后,七国之乱,被彻底平定,西汉中央政权获得了绝对胜利。七国之乱平息后,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受到致命打击。汉景帝趁势收夺各诸侯国的支郡、边郡归朝廷所有,并进一步采取措施,削弱诸侯王的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
接下来,汉景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善后、安抚宗室。
重立齐王
景帝认为齐国开始没有背叛的意图,后来因被胁迫才有反叛的图谋,这不是齐王本身的罪过,便下令召见齐孝王的太子刘寿,立他为懿王。
赦免济北王
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分齐为六国,刘志被立为济北王。前154年,刘志因为修城墙时被郎中令劫持,不能发兵参加四个兄弟参与的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平定后,济北王刘志想要自杀从而希望保全他的妻子儿女。齐国人公孙玃对济北王说:“臣愿意试着为大王向梁王说明情况,让梁王向天子解释清楚,说了如果不起作用,您再死也不晚。”
公孙玃对梁王说:“现在能直接和皇帝说上话的,只有梁王您了啊!您上有全亡之功,下有安百姓之名,德沦于骨髓,恩加于无穷,希望大王您为济北王多多说情!济北这个地方,东面接近齐国,南面与吴、越连接,北面受燕国与赵国的威胁。这是一个四面受敌的国家,济北王靠权谋不足以自守防卫,军力也不足以防御敌寇的入侵,又没有非常奇妙的方法抗拒面临的灾难;虽然犯下答应吴王反叛的失言过错,这并不是他的本意,而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济北王职守不屈,可称得上对天子真诚忠心了。功劳道义到如此地步,竟然被朝廷怀疑,整天缩肩低头,两足相迭,抚摸衣襟悔恨在心,使他后悔当初没有与吴王通谋的念头,这对朝廷社稷是非常不利的。我担心从此之后,那些忠于职守的诸侯封国会对朝廷产生疑虑!臣私下料想能途经西山路,直接进入长乐宫,抵达未央宫,卷袖露臂在太后面前勇于据理力争的,只有大王您一个人。如真能这样做,上可以获得保全济北国临亡厄运的功德,下可拥有安定百姓的名誉,您的功德深入人心,您的恩惠世代相传,无穷无尽,希望大王留意思考这件事。”
梁孝王听了这番话非常高兴,派人立即向汉景帝奏报。为此,济北王刘志免受反叛之罪,改封淄川王。
重封楚王
景帝想要封吴王刘濞的弟弟德哀侯刘广之子刘德为吴王,让楚元王的儿子刘礼接续楚王。窦太后说:“吴王在宗室中资格最老,本该是宗室恭顺善良的表率,但他却首先率领七国反叛,扰乱天下,为什么还要续封他的后人!”不准再立吴王,为楚王续封可以。
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六月乙亥(二十五日),景帝改封淮阳王刘余为鲁王,改封汝南王刘非为江都王,封地为以前吴国的故地。立宗正官刘礼为楚王,封皇子刘端为胶西王,刘胜为中山王。
保全淮南王
当初,吴、楚七国反叛,吴王派使者到淮南国,淮南王刘安也想发兵响应吴王。他的丞相说:“如果大王一定要响应吴王,我愿意担任将领。”淮南王便把军队指挥权给了他。淮南王的丞相掌握兵权之后,便据城防守,不听从淮南王的命令,站在汉朝廷一边。汉朝廷也派出曲城侯援救淮南国,因此,淮南王没受七国反叛的牵连,得到保全。
改封庐江王、衡山王
吴国的使者到了庐江国,庐江王没有响应吴王反叛,却派使者出使南越国,并互派使节。吴王的使者到衡山,衡山王坚守城池没有反叛之心。到吴、楚反叛被攻破后,衡山王入朝见景帝。景帝认为他忠贞诚信,慰劳他的辛苦,说:“南方地势低洼而潮湿”,改封他为济北王,作为奖励。庐江王因为与南越国相邻友好,景帝便改封他为衡山王,治理长江以北地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