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刎颈之交到不共戴天——一文读懂张耳、陈余交恶始末


张耳,是魏国大梁人。他年轻的时候,曾赶上作魏公子无忌的门客。张耳曾被消除本地名籍,逃亡在外,来到外黄。外黄有一富豪人家的女儿,长得十分美丽,却嫁了一个愚蠢平庸的丈夫,就逃离了她的丈夫,去投奔她父亲旧时的宾客。她父亲的宾客平素就了解张耳,于是对美女说:"你要一定想嫁个有才能的丈夫,就嫁给张耳吧。"美女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终于为此断绝了同她丈夫的关系,改嫁给张耳。张耳这时从困窘中摆脱出来,广泛交游,女家给张耳供给丰厚,张耳因此招致千里以外的宾客。于是在魏国外黄做了县令。 他的名声从此更加大起来。
陈余,也是魏国大梁人,爱好儒家学说,曾多次游历赵国的苦陉。一位很有钱的公乘氏把女儿嫁给他,也很了解陈余不是一般平庸无为的人。陈余年轻,他就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张耳,两人建立了断头不悔的患难情谊。
刎颈之交
张耳、陈余之间感情深厚,成为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秦国灭掉魏国后,听说这两个人都是魏国的名士,便悬重赏捉拿他们。张耳、陈余于是更改姓名,一起逃到陈县。充当里正卫维持生活,两人相对而处。里中小吏曾因陈余犯了小的过失鞭打他,陈余打算起来反抗,张耳赶快用脚踩他,示意不动接受鞭打,小吏走后,张耳就把陈余带到桑树下,责备他说:"当初和你怎么说的?如今遭到小小的屈辱,就要死在里吏身上吗?"陈余认为他说的对。秦国发出命令文告,悬赏拘捕他两人,他俩也利用里正卫的身份向里中的居民传达上边的命令。
秦二世胡亥元年(前209年)秋季七月,阳城人陈胜和阳夏人吴广于蕲县聚众起义。
陈胜率领起义军攻到了陈县,张耳、陈余亲自登门拜见,陈胜早就听说二人有贤能,非常高兴地接待他们。这时陈县中的英雄豪杰父老乡亲都请求立陈涉为楚王,陈胜想听听张耳与陈余的意见。张耳、陈余回答说:“秦国暴虐无道,残灭别人的国家,虐待百姓。将军冒着万死的危险,为天下百姓除害去暴。现在您刚刚到了陈县就要称王,是向天下展示您的私心,希望您万万不能称王,迅速率军西进,派人去立六国的后代,为自己树立党羽,为秦国增加敌人。秦的敌人增多了,他的力量必然就会分散,我们起义军的党羽增多了,兵力必然会强大。这样做了,军队在野外不需交锋,郡县没有士兵为秦守城。诛灭残暴的秦政权,占领咸阳城,以号令天下的诸侯。已经灭亡的诸侯国得以复兴,施用仁德感化他们,使他们服从,这样一来,您的帝王大业就可以成功了。如今将军在陈县就要称王,恐怕天下人心会离散。”陈胜没有听取他们的意见,不久立自己为王,国号“张楚”。
攻略赵地
张耳、陈余对陈王又进行了劝说,请派奇兵向北攻略赵国的故地。于是,陈王以过去的好友、陈地人武臣为将军,任命邵骚为护军,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拨给士兵三千人,去攻打赵地。
武臣等人率军从白马津渡过黄河,到达各县,派人劝说当地的豪杰反秦,这些地方的豪杰们都积极响应。武臣乘机沿途招收士兵,得到数万人。号称武臣为武信君。并接连攻下赵地的十多座城池,其余的大城都坚守不降。武臣便指挥军队向东北攻击范阳,范阳人蒯彻劝说武信君说:“您一定坚信先战胜后再去占领这个地方,强攻之后再占据城池,我私下里认为您这是失策。如果您能听我的计策,不需进攻就可以使城池投降,不作战就能取得土地,只要发布一道檄文便可以平定千里之地,您认为可以吗?”武信君问:“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呀?”蒯彻说:“范阳的县令徐公,即贪生怕死又贪得无厌,早就想先天下人投降。如果您认为他是秦朝廷所任用的官吏,就应该按前十城的方法将他杀掉,那么边境的城池就都将成为金城汤池,无法攻破了。假如您交给我侯印,将它授给范阳的县令,让他乘坐豪华的车子,奔走在燕、赵各地的城外,那么燕、赵的城池就会不战而降服。”武信君听了之后说:“很好!”于是给蒯彻一百辆车,二百名骑兵与侯印到范阳去迎接徐县令。燕、赵各地知道这个消息后,便有三十多个城池不战而举城投降。
张耳、陈余来到邯郸,听到周文败退的消息,又听说曾为陈胜略地的将领回来后,多因谗言遭陷害而被治罪诛杀,便劝说武信君自立为王。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八月,武信君自立为赵王,任命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并派人报告陈胜。
张耳、陈余劝赵王说:“大王立为赵王,并不是楚王的本意,特意祝贺您为赵王,只是权宜之计。楚国一旦灭掉了秦国,必然会发兵进攻赵国。希望大王不要向西出兵,应当向北进攻燕地与代地,出兵向南攻取河内,以扩大自己的地盘。假如赵国在南面以黄河为界,在北面又占据燕地和代地,即使张楚战胜了秦国,也必定不敢制约赵国;如果张楚不能战胜秦国,也定会重视赵国。赵国乘秦、楚两家衰败之际,便可达到夺取天下的愿望。”赵王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于是不再率军向西进攻,而是派韩广攻略燕地,派李良领兵夺取常山,张黡攻取上党。
赵国将领李良平定常山之后,回报赵王武臣,赵王又派他去攻取太原。当李良率军抵达石邑时,秦兵已阻挡在井陉,赵军不能继续前进。秦军将领伪造秦二世的书信来招降李良。李良收到书信后没有相信,率军回到邯郸,请求增加援军。还没到达邯郸,于途中遇到赵王的姐姐宴饮归来。李良远远望见认为是赵王来了,赶忙在道旁等候拜谒。赵王的姐姐已经醉了,不知道李良是将官,便派随行骑兵拜谢了李良。李良平日尊贵,起来后,面对随从的官员自觉羞愧。一位随从官说:“天下都在反叛秦王朝,有才能的人先立为王。而且赵王的地位一向在您之下,如今一个女子竟不肯为将军下车还礼,请追杀她!”李良已经收到秦二世的书信,本想要反叛赵国,但还没做决定。遇到此事正在愤怒,于是派人去追杀了赵王的姐姐,又趁势率军队袭击邯郸。邯郸人毫无戒备,李良终于将赵王和左丞相邵骚杀掉。赵国人多是张耳、陈余的耳目,所以只有他们二人才得以逃脱。
赵国的张耳、陈余收集被打散的赵军士兵,得到数万人,攻打李良;李良被打败逃走,投降了章邯。宾客中有人劝说张耳、陈余:“二位都是作客他乡的外地人,要想归附赵国,恐怕很难成功。如果拥立赵国国君的后裔,就要尽心尽意地辅助他,是可以成就功业的。于是他们找到了赵歇。春天,正月,张耳、陈余拥立赵歇为王,驻居在信都。
嫌隙渐生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章邯已经击破了项梁的部队,认为楚地的残余军队不值得忧虑,于是便渡过黄河,向北进攻赵国,赵军大败。然后又率军到了邯郸,将城内的百姓全部迁到河内地区,邯郸城被夷为平地。张耳和赵王歇逃入钜鹿城,被秦将王离团团围住。陈余在北边收集常山的残余部队几万人,驻扎在钜鹿城以北。章邯的军队驻扎在钜鹿城以南的棘原。修筑甬道与黄河接连,给王离运送军粮。王离兵多粮足,急攻钜鹿。钜鹿城内粮食已尽,兵力很弱,张耳多次派人召陈余前来救援,陈余考虑到自己的兵力不足,敌不过秦军,不敢前往。相持了几个月,不见救兵,张耳大怒,怨恨陈余,派张黡、陈泽前去责备陈余说:"当初我和您结为生死之交,如今赵王和我将要死于早晚之间,而您拥兵数万,不肯相救,那同生共死的交情在哪儿呢?假如您要信守诺言,为什么不和秦军决一死战?何况还有十分之一二获胜的希望。"陈余说:"我估计即使向前进军,最终不光救不成赵,还要白白地全军覆没。况且我不去同归于尽,还要为赵王、张先生向秦国报仇。如今一定要去同归于尽,如同把肉送给饥饿的猛虎,有什么好处呢?"张黡、陈泽说"事已迫在眉睫,需要以同归于尽来确立诚信,哪里还顾得上以后的事呢!"陈余说:"我死没什么顾惜的,只是死而无益,但是我一定按照二位的话去做。"就派了五千人马让张黡、陈泽带领着试攻秦军,到了前线便全军覆没了。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冬季十月,项羽破釜沉舟,击败秦军。
这时,赵王赵歇和张耳才得以出巨鹿城,向各诸侯军致谢。张耳和陈余相见,张耳责备陈余不肯率军营救赵国。等问到张黡、陈泽在何处时,张耳怀疑他两人被陈余杀了,数次追问陈余。陈余愤怒地说:“没想到你对我的怨恨这样深啊!难道你认为我会舍不得放弃将军的这个官印吗?”于是便解下印信绶带,推给了张耳。张耳非常惊讶不肯接受。陈余起身去了厕所,宾客中有人对张耳说:“我听说‘上天的赐与如果不接受,反而会受到责难。’现在陈将军把印信交给您,您不接受是违背了天意,是不吉祥的。赶快收起它吧!”张耳于是佩带上陈余的将印,接收了他部下的军队。等到陈余回来后,也非常怨恨张耳的不谦让,于是急步离去,独自带领他手下的亲信几百人到黄河边上的水泽中捕鱼狩猎去了。赵王赵歇不久返回到信都。
不共戴天
赵王歇又回到信都居住,张耳跟随着项羽和其他诸侯进入关中。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二月,项羽封诸侯为王,张耳向来交游很广,很多人替他说好话,项羽平常也听说张耳有才能,于是分割赵国的土地封张耳做常山王,设立信都,并把信都改名为襄国。陈余旧有的宾客中很多人规劝项羽说:"陈余、张耳同样对赵国有功。"可是项羽因为他不随从入关,又听说他在南皮,就把南皮周围的三个县封给他,把赵王歇迁都代县,改封为代王。
张耳到他的封国去,陈余更加恼怒,说:"张耳和我功劳相等,张耳封王,只有我封侯,这是项羽不公平。"待到齐王田荣背叛楚国,陈余便派夏说去游说田荣道:"项羽做为天下的主宰,却不公平,把好地方都分封给将军们去称王,把原来称王的都迁到坏地方,如今,把赵王迁居代县!希望大王借给我军队,以南皮作为您遮挡防卫的屏障。"田荣打算在赵国树立党羽用以反对楚国,就派遣了军队听从陈余的指挥。因此,陈余调动了所属三个县的全部军队袭击常山王张耳。张耳败逃,想到各诸侯之中没有可以投奔的,说:"汉王虽然和我有老交情,可是项羽的势力强大,又是他分封的我,我想投奔楚国。"甘公说:"汉王入关,五星会聚于井宿天区。井宿天区是秦国的分星。先到的,一定功成霸业。即使现在楚国强大,今后一定归属于汉。"所以,张耳决定奔汉。汉王也回师平定了三秦,正在废丘围攻章邯的军队。张耳晋见汉王,汉王以优厚的礼遇接待了他。
陈余在代地迎回了原赵王赵歇,恢复了赵王的王位。赵王有感于陈余的恩德,立陈余为代王。陈余认为赵王的力量还很微弱,国家刚刚稳定下来,没有先到代国,而是留下来辅佐赵王,并派遣夏说以相国的身份去代地留守。
前205年(汉高祖二年),汉王向东进击楚国,派使者通知赵国,要和赵国共同伐楚。陈余说:"只要汉王杀掉张耳,赵国就从命。"于是汉王找到一个和张耳长得相像的人斩首,派人拿着人头送给陈余。陈余才发兵助汉。汉王在彭城以西打了败仗,陈余又觉察到张耳没死,就背叛了汉王。
前204年(汉高祖三年),韩信平定魏地不久,就派张耳和韩信打破了赵国的井陉,在泜水河畔杀死了陈余,在襄国追杀了赵王歇。汉封张耳为赵王。汉五年,张耳逝世,谥号叫景王。
司马迁评论道:张耳、陈馀,世传所称贤者;其宾客厮役,莫非天下俊桀,所居国无不取卿相者。然张耳、陈馀始居约时,相然信以死,岂顾问哉。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岂非以势利交哉?虽然他们的名誉高、宾客多,而他们的作为恐怕和吴太伯、延陵季子相比,就大相径庭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