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说到,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汉宣帝派遣五路大军攻打匈奴,之后,丁零人乘虚进攻匈奴北面,乌桓从其东面进攻,乌孙攻打其西面。匈奴的力量更为虚弱,原来臣服于他的许多小国都背叛,不断对其进行骚扰和攻击。
车师,原名姑师,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东边缘,扼天山缺口。作为一个小国,车师国无奈只能在汉朝与匈奴之间来回横跳,保全自身。
汉宣帝时期,匈奴在正面战争中多次败下阵来,双方在西域开始新一轮的争夺,其中车师国争夺战中,汉军先胜后败,拱手将车师国故地让给了匈奴,但这也只是匈奴回光反照而已,很快匈奴国中便发生了“五单于争立”事件,匈奴的败落,只是时间问题了。
反复横跳
元封三年(公元前 108 年),汉武帝令从票侯赵破奴击破姑师,威震乌孙、大宛等西域诸国。其后姑师改称车师,因其距汉远,亲近匈奴,对过往汉使仍具有很大威胁。
天汉二年(公元前 99 年〕,汉武帝以匈奴降汉的介和王 成娩为开陵侯,率楼兰国兵击车师,匈奴遣右贤王率数万骑兵来救车师,汉军失利,退回。
征和四年(公元前 89 年),汉武帝令重合侯莽通率4万骑击匈奴,途经车师北。莽通令成娩率军中楼兰、尉犁、危须等西域 6 国兵,进攻车师,以扫除大军前进的障碍。6国兵将车师团团包围,车师投降,臣属于汉。
汉昭帝时,匈奴又降伏车师,并遣4千骑兵仿西汉屯田制在车师屯田,监护其国。
汉军屯田
当初,汉朝派五将军前去去攻打匈奴,在车师屯田的匈奴兵听到消息后惊慌撤军,车师国又与汉朝恢复了关系。但匈奴对此事大为恼火,便召见车师国的太子军宿,想让他让他到匈奴当人质。军宿是焉耆国王的外孙,不愿去匈奴充做人质,便逃亡到到焉耆,车师王于是改立了另一个儿子乌贵为太子。
等到乌贵即位为车师王之后,与匈奴结成通婚的关系,他教匈奴出兵拦截汉朝去往乌孙的使者。汉宣帝地节三年,侍郎会稽人郑吉与校尉司马憙率领被免罪的罪犯到渠犁屯田,急需粮食,征发西域各国士兵一万多人,与屯田的士兵一千五百人一起攻打车师国,车师国被打败,车师王请求投降,匈奴出兵攻打车师国,郑吉、司马憙率兵北上迎击,匈奴不敢前进。
于是,郑吉、司马憙便留下一名军候带领了二十名士兵守护车师王乌贵,郑吉等人领兵回到渠犁国。车师王乌贵恐怕匈奴兵再来杀掉自自己,便轻骑逃奔到乌孙国。郑吉立即迎接乌贵的妻子,并用驿车将她送到长安。匈奴改立车师王乌贵的弟弟兜莫为车师王,收其余下的百姓向东迁移,不敢再留居在原来的地方,郑吉开始派官吏士兵三百人前往车师屯田,以充实那里。
匈奴围攻
汉宣帝元康二年(前64年)。汉军攻取并在车师屯田后,匈奴的大臣们都认为“车师国的土地肥美,又靠近我们匈奴,却被汉朝占有,这里大量的土地被开垦,积蓄粮食,必然要危害我们国家,不可不去争夺回来”。
于是匈奴多次派兵攻打在车师国屯田的汉朝军队,郑吉率领渠犁国屯田的七千多士兵前去救援,被匈奴兵围困。郑吉上书说:“车师国与渠犁国相距一千多里,汉朝在渠犁国士兵又很少,就这种形势是不能救援车师国的,希望能增加屯田的兵力。”汉宣帝与后将军赵充国等人商议,准备在匈奴国力衰弱时,再派军队攻打他的西部地区,使其不敢再去侵扰西域各国。
汉军退却
不顾,此时丞相魏相却上书汉宣帝劝谏说:“臣闻之,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敌加于己,不得已而起者,谓之应兵,兵应者胜。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利人土地货宝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此五者,非但人事,乃天道也。间者匈奴尝有善意,所得汉民辄奉归之,未有犯于边境,虽争屯田车师,不足致意中。今闻诸将军欲兴兵入其地,臣愚不知此兵何名者也。今边郡困乏,父子共犬羊之裘,食草菜之实,常恐不能自存,难以动兵。‘军旅之后,必有凶年’,言民以其愁苦之气伤阴阳之和也。出兵虽胜,犹有后忧,恐灾害之变因此以生。今郡国守相多不实选,风俗尤薄,水旱不时。按今年计,子弟杀父兄,妻杀夫者,凡二百二十二人,臣愚以为此非小变也。今左右不忧此,乃欲发兵报纤介之忿于远夷,殆孔子所谓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汉宣帝于是听取了魏相的劝告,只派长罗侯常惠率领张掖郡、酒泉郡的骑兵前往车师国,迎接郑吉及其官兵回到渠犁国。又召回逃亡在焉耆的原车师国太子军宿,立为车师王,将车师国所有的百姓迁徙到渠犁居住,将车师国的故地让给匈奴,任命郑吉为卫司马,命他负责鄯善以西南道诸国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