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解表皮肤科良药——荆芥




荆芥和紫苏、香薷一样,都是唇形科植物,是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收载了的一个经典药,但是在《神农本草经》里面它的名子叫做假苏,因其辛香之气,有如紫苏,到了明代以后,才用荆芥作为正名。荆芥药用部分是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以及江西等地,秋冬采收,阴干切断,生用炒黄或者是炒炭使用。
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祛风、凉血,治疗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荆芥和芫荽、薄荷一样具有浓郁的香气,鲜嫩的茎叶可作蔬菜食用,早在北宋时期便有荆芥的记载,当时高官商贾、赶考举人、送礼跑官各色人等齐聚开封,荆芥在当时非常流行,凉拌荆芥唯有京城开封才能吃到,因此又被冠以“京芥”之名。

荆芥的药材故事

相传三国名士诸葛亮曾跟随水镜先生学习,这一日厨房里炖了鱼,端出来后却发现最肥美的鱼肚不知道被谁偷偷吃掉了。水镜先生对于偷食的行为很是生气,命令犯错误的人自觉承认,可是大家都低着头不敢说话。
这时候诸葛亮站出来说,这炖的鱼汤中有荆芥,二者在药性上相反相克,吃了是会出人命的!话音刚落,便有一弟子“噗通”一声跪了下来,大声认错并祈求先生救他一命。水镜先生见诸葛亮心思缜密,计谋高超,心里十分满意,决定将毕生绝学传授给他。
荆芥的药用价值


荆芥味辛而性微温,归肺、肝二经并入气分,具有祛风解表、宣毒透疹、止痒疗疮、止血等功效,适用于伤风发热、头痛、怕风及咽喉肿痛、风火赤眼等症。荆芥是发散风寒药,在同类药当中药性最为平和,而解表的作用也比较好,所以在表症当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管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都能普遍使用。治疗风寒感冒的有荆防败毒散,而治疗风热感冒的银翘散里面也有荆芥。
荆芥有明显的解毒消肿作用,它对人体皮肤表面出现的丁疮肿痛和红肿疼痛以及疮疥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在治疗的时候可以把新鲜的荆芥捣碎成泥状,直接外敷在患处,每天换药一次能让病情很快减轻。另外,荆芥还能能抑制人体内氧化酶的活性,延缓身体衰老,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要注意的是,荆芥辛温,助热伤正,容易伤气耗血,故疮疡患者、气虚血弱或汗多患者不宜食用。
抗炎止痛
荆芥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它含有的多种天然药用成分被人体吸收后,能消灭人体内的敏感菌病,让体内出现的炎症消退,也能让人体因炎症导致的疼痛很快减轻。
清肠排毒
荆芥中含有大量纤维素,能缓解肠热肠燥,并能促进肠道蠕动,也能清理肠道中堆积的垃圾和毒素,加快身体代谢并保持大便通畅,能在预防便秘的同时起到清肠排毒的作用。
透疹止痒
荆芥有透疹止痒的作用,它能抑制人体内多种病毒的活性,并能让荨麻疹、风疹和麻疹等症很快消退,以及让这些疾病引发的痛痒减轻。
  
祛风除湿
荆芥是一种性质温热的药材,它能清理身体内的风湿毒气,也能加快人体内尿酸排出,对经常出现的风湿骨痛和痛风,以及关节疼痛、肢体麻木等症,都有特别好的治疗作用。

荆芥的应用

荆芥中含有大量挥发油,这些挥发油被人体吸收后能消灭体内的寄生虫卵,对经常出现的蛔虫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除此以外它还能解毒消肿,如果不小心被毒蛇咬伤后也能用它来治疗。服用荆芥以后还能加快体内血液循环,能活血化瘀,也能缓解女性的月经不调和经期腹痛,女性平时出现闭经、痛经等不良症状时可以直接用它煮水服用。
实验证明荆芥炒黑成炭后,能缩短出血和凝血的时间,可以用来治疗出血。用荆芥炭止血,要配其他止血药,例如配槐花炭治疗大便下血,配茅根治疗鼻出血。新鲜荆芥还可以作调味菜,生熟食均可,但以作凉拌菜或佐料较多。古代医家认为,荆芥和鱼蟹河豚相冲突,二者不能同时食用。如李延飞《延寿书》中说,凡是吃一切没有鳞甲的鱼,忌吃荆芥。吃了黄鳝鱼后再吃它,会使人吐血;与蟹同吃,会引起动风。

荆苏茶

做法:荆芥10g,紫苏叶10g,姜10g,茶叶6g,赤砂糖30g。
先把红糖加少量清水煮沸待用,将荆芥、紫苏叶、生姜清洗干净后和茶叶一同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加入红糖水即可。
功效:有散寒解表、帮助消化的作用。

荆芥粥

做法:粳米100g,荆芥20g,盐2g。
粳米淘洗干净后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沥干水分,荆芥清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取药汁,放入粳米熬煮,至粥将成时,加入盐即可。
功效:发汗解表、清利咽喉、退热除烦。

荆薄豆豉粥

做法:豆豉10g,大米50g,荆芥10g,薄荷5g。
先将荆芥、薄荷叶和豆豉分别清洗干净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煎煮,去渣取汁液,大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入药汁煮成粥即可。
功效:有益肾、去风的作用。




发现“赞”和“在看”了吗,戳我看看吧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分享给小伙伴哦



申明:本文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