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柯配民调大赢赖清德?当郭台铭被逼到墙角


根据岛内某蓝营媒体9月12日民调,国民党参选人侯友宜与民众党参选人柯文哲若能组成“侯柯配”,将可获得38.4%支持,胜过民进党“赖萧配”的29.6%,双方差距8.8个百分点。若是“柯侯配”则获38.9%,“赖萧配”则为28.9%,相差10个百分点,看似给在野阵营注入一剂强心针。
1
根据交叉分析显示,“侯柯配”在59岁以下的青壮选民中有压倒性的优势,支持度皆超过4成,在30至39岁,“侯柯配”大赢“赖萧配”19个百分点。“赖萧配”则在60岁以上民众中获得较多支持,但差距不大。显示侯友宜与柯文哲的搭档,仍能获得年轻人的支持,翻转过去绿营在年轻选民中的优势。
在政党倾向上,“侯柯配”可促使86.4%的泛蓝选民归队、支持,柯文哲虽屈居副手,仍有高达79.2%民众党认同者愿意支持;若是采“柯侯配”,国民党选民的支持率明显下降,仅有75.2%;泛绿选民不论对上“侯柯配”或“柯侯配”,对“赖萧配”的支持都仅在80%。
这份民调要传达的,是只要柯文哲担任侯友宜的副手,不仅蓝军归队,原本柯文哲的支持者也会跟随转移到侯阵营,进而让蓝白合实现一加一的效果。这种渴望翻转选情的心情无可厚非,但政治现实则是另外一回事。

之前,对于国民党参选人的民调低迷,蓝营普遍认为支持者不归队,尤其是深蓝不满侯友宜处理“公投”议题的岁月静好以及四年前对韩国瑜选举作壁上观,才造成此结果。现在民调又称柯当副手蓝军就归队,难不成曾经收割“太阳花”学运光环、高度肯定李登辉 “特殊国与国”主张、不承认“九二共识”的柯文哲,在蓝营选民心中比侯还“忠党爱国”?如果柯文哲代表深蓝立场,他是“中华/民国”派,那国民党当年直接提名他选台北市长就好了,何必让连胜文惨败?
再者,这家蓝营媒体过去一直主张“无色觉醒”,认为柯文哲带领的“白色力量”是厌恶蓝绿的一股中道力量,如果这股力量因为柯文哲担任侯友宜副手,也如这份民调显示的,能够获得年轻人乃至民众党支持者的认同,那所谓的“超越蓝绿”不就不攻自破,而民众党还遑论有何政党主体性。
事实上,笔者在此前文章中提过,无论从柯文哲的个人主张、民众党核心成员的统独光谱乃至选票来源三方面看,柯文哲支持者的主体都是绿营选民,甚至相当多的是既反国民党又不满民进党腐化让“台独价值”蒙尘的一批人。认为柯文哲担任副手这部分人就能转移到蓝营,这样的加减法恐怕只能在算数题里,并不符合岛内的政治现实。
假如像这份民调显示的,柯文哲既能笼络国民党支持者,又能让绿营年轻人被收编在侯友宜麾下,他如果这么英明神武,“柯侯配”才更当仁不让,根据民调柯为正还赢的更多,但这家媒体强力推荐的却是“侯柯配”,这更是民调结果与蓝营媒体主张的矛盾之处。
2
何况,在9月14日郭台铭公布副手人选后,这家媒体又以这份民调为据,呼吁郭已成主流民意绊脚石,应该退选,形同把自称代表民意的郭推到墙角。如果“侯柯配”就能下架民进党,那对郭而言,不只大哥不能先做四年,连整合咖啡也没得喝,对于被晒在一旁的结果,霸气总裁想必也不会默默吞下。

客观地说,郭参选的正当性本就可受公评。他四年前选输掀桌,四年后又要等国民党一套办法,等到办法加入战局输了又反悔,代表国民党不成,才要代表民意,反反复复,有太多可议之处。而他一边说要追求和平,一边又向大陆撂狠话,跟拜抗中的民意,这些作为比起蓝白候选人更加伤害两岸。如果以上述理由劝郭悬崖勒马,远比一厢情愿地认为蓝白合就能大胜赖清德更有说服力。而考虑到这家媒体四年来与郭的恩恩怨怨,这样的呼吁恐怕适得其反,会更加刺激郭一路选到底。
对于“侯柯配”就等于胜选方程式的说法,这份民调虽然有很多不能逻辑自洽之处,但从中也一窥蓝营乃至蓝营媒体普遍的鸵鸟心态。
比如,他们把赖清德民调领先归咎在野势力整合成败,却不面对今天台湾社会全面绿化才是影响当前选情的关键,而不单单是郭搅局的问题。正因为长期以来用“超越蓝绿”“无色觉醒” 等主张掩盖统独矛盾,才让“台独”得以在岛内不断发展壮大。而将非赖势力视为非绿,躲闪两岸政治定位把2024定调“战争与和平”的抉择,再或是为“下架民进党”宁肯结合柯文哲,让蓝染绿还视为强强联合,都是这种心态使然。以这种回避岛内政治现实的方式挑战民进党,无论能否实现政党轮替,民进党营造 “绿色话语霸权”、带有分离倾向的“台湾主体意识”,都将伴随一次次的选举被进一步强化,也将让未来的两岸关系面临更多风险与挑战。
如何理性看待蓝营媒体人开箱华为Mate 60的反应
台湾医师把脉2024,统一是下架民进党的照妖镜
民进党下架,台独未必下架,从柯文哲看非绿整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