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90岁的台湾前“监察院长”钱复做客媒体人赵少康的广播节目,畅谈新书《钱复回忆录.卷四》。此书由天下文化在去年9月出版,在当时新书发表会,有多位岛内政要以及财经企业领袖出席。
1
钱复出身名门,父亲是前台大校长钱思亮,钱复曾担任蒋经国时期的驻美代表,到李登辉接任后又成为“外交部长”,最终以监察部门负责人的身份结束公职生涯。在很多历史大事件中,都有他的身影。他曾经试图阻止李登辉1995年访美,也曾留下大陆政策关系到台湾未来走向,位阶应高于“外交政策”的名言。
另一方面,无论如何展现细腻的“外交”手腕,希望为台当局争取国际空间,在历史大势面前,他和杨西昆、陆以正一样,耗尽心血也无力回天。他们代表了当年在台湾省的一批中国知识分子,这些人的努力与抱负本来是为报国,客观上却沦为维系小朝廷,延宕统一的一员。当他们努力的“成果”日后被“台独”接收,当国民党成为被绿营指称的“外来政权”,他们在台湾又成了被批判攻讦的对象,因为他们还自认是中国人。
钱复也是台湾前领导人马英九的恩师,一路走来对马爱护备至。他在受访时谈到,马英九过去是他的学生,他对马英九有很高的期待,当年马英九申请国民党中山奖学金就是他考的,而且他给马英九100分,并认为马英九确实有做到温良恭俭让。
和苏起在书中指马忧谗畏讥、不重视培养人才一样,钱复也对马的用人给出了善意评论。他认为,马英九用人很快,但当有一天看到问题时,就立刻一通电话,要求对方上辞呈,并马上批可,也不与对方见面、谈话,许多人为了帮马英九做事,把教授等原有职务都辞掉了,因而回不去,所有被马英九用过又被排除掉的人,即便是朋友,现在都成了敌人。钱复认为,这是马英九可惜的地方。
2
钱复在访问中披露,马英九2008年在当选后不久就来看望他,钱复建议马在就职演说中宣布恢复被陈水扁当局2006年非法搁置的“国统纲领”与“国统会”运作。钱复回忆,马英九笔记记得很好,回过头来就丢掉了,什么都没有讲。在钱复看来,虽然后来两岸领导人实现会晤,也是大陆方面展现对台善意,但因为马的保守,也错失了很多机遇,言谈中流露出他的遗憾。
“国统会”是台当局在1990年成立,隔年通过“国统纲领”,虽然在李登辉权力尚未稳固时,此举有安抚国民党内外省势力的用意,但作为曾经台当局大陆政策的最高指导原则,如果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追求统一的目标可以在马英九任内重新于岛内得到确立,无疑更有助于改善被陈水扁破坏的两岸关系。但这对当时极力展现本土认同的马阵营而言,却是不想碰触的议题,也是钱复的建议没被采纳的原因。
专访中,钱复还提到,曾经一位与马鹤凌先生交好的国民党中评委也告诉钱复,马鹤凌认为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在马英九小时候管教太严,以致于马英九对年纪大的人天生有反感。听年长者说话时记的笔记,回家后就丢了,马英九认为自己要交往的都是小朋友与后辈,可见马鹤凌的话是一针见血。
从中看到,即使钱复的建议没有被接纳,他也没有对马英九的政策提出过多批评,反而归因自己是年长者。但即使是这样温和的指正,都引起马办的强力回击。
马办执行长萧旭岑接受媒体访问表示,他最近看到国民党的大老、小老争相批评马英九,就觉得国民党没有希望,请问民进党内有谁批评陈水扁?他敢讲未来也不会有人批评蔡英文,这就是国民党与民进党的不同,民进党永远团结,因此无论做了什么狗屁倒灶的事,还能一次又一次地胜选。而国民党对执政的民进党没办法,只敢批评自己人。
作为马办执行长,萧旭岑基于职责必要维护自己的长官,回应本无可厚非。然而,蓝营能否胜选与前领导人是否该接受批评是两回事。苏起也好、钱复也罢,他们或为昔日恩师,或为曾经部属,正因为对马怀抱期望,都把马当自己人才讲了一些真心话。民进党对他们而言根本不值一提,当然不会为此浪费唇舌。
也正因为对蓝营还有期许,他们才要总结国民党执政时的利弊得失,但国民党成为在野党后,昔日主事者并没有正视那八年的是非功过。把个人“平反”寄望在民进党执政的失败上,注定该负责的人不会真心检讨。
而赖清德2024当选的结果更证明,对民进党执政的不满,并没有提升国民党在台湾的民意支持度,甚至很多人基于对“本土政权”的维护,不是继续投给民进党,就是转投墨绿柯文哲,选票只是在绿营内部转移,这两股力量相加仍然对蓝营呈现绝对的碾压优势,面对岛内整体绿化趋势有增无减,所谓“六成民意下架民进党”的说法,更有待重新评估。
当基于关怀之殷的逆耳忠言都成了芒刺在背,昔日恩师的善意谏言都变为大老攻击,比起马办将国民党不能团结归咎有人批评曾经的主事者,这样的气度格局,这样的思考方式,恐怕才是让蓝营重返执政变得更加渺茫的原因。
台北出现“欢迎到中国”广告,台独逼蒋万安下架
他书剑风流心系统一,昔日恋人却为台独卖命
台独网红爱上大陆,民进党去中国化失败?
从朱立伦裁撤黄复兴,看大陆媒体对台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