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八二三 ,是和平论战还是蓝绿携手拒统偏安


“八二三炮战”65周年,当天金门将举办纪念活动,面对2024选战日趋激烈,蓝绿候选人如何诠释这段历史,对于未来两岸有何展望,备受瞩目。
鸿海创办人郭台铭早前透露,将邀请6位支持者一起搭乘他的专机,于823当天前往金门一同纪念,宣扬他的和平宣言理念;民众党主席柯文哲虽获邀出席活动,目前尚未确定行程,但今年5月,他曾提出修建“厦金大桥”的倡议,得到不少回响;国民党参选人侯友宜日前也表示,台湾经济若要好、台湾人要过好日子,两岸就要和平。
面对民进党上台后让台海深陷兵凶战危,在野势力诉求和平有志一同,有评论认为,“八二三炮战”65年后,一场关于和平的新论战正在金门打响,其背后是台湾2300万民众拒绝战争、拥抱和平,拒绝衰退、追求繁荣,拒绝封闭、渴望交流的滔滔民意。
这样的观点充满真诚与善意,但只有这两点恐怕不足以因应当前台海局势的复杂严峻,尤其当这些论者所谓的滔滔民意,没有国家统一,这样的论战真能带来和平吗?
事实上,不会有人质疑和平目标,但纪念“八二三”却有无数个理由可以去追问,和平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结束两岸政治对立,还是延续台海分治分裂现状?是要谴责昔日帝国主义武装干预中国内政,还是选择继续依附美日霸权?两岸是一国之内的兄弟事、家务事,还是如岛内一些人将统一妄称为“并吞侵略”,用两个“国家”甚至两种文明的视角看待海峡双方?
如果岛内的政治势力对上述问题没有思考,更没有结论,那这样的和平实则是将“一个中国”束之高阁,即便它仍符合岛内的宪制性规定,但对现实的政治环境而言,在台湾内部是缺乏实质意义且得不到任何强制力的保障。
鸿海创办人郭台铭曾在今年5月提出金门和平宣言。(台湾媒体)
和平也好,反战也罢,当前在岛内舆论中出现的上述声音,并没有触及统独矛盾的本质,当各方政治势力无意挑战美国主导的区域霸权体制,被一些观察者高度肯定的“疑美论”,充其量也只是做棋子命运下的微词,未必能代表民意的觉醒与深刻反思。
在这种逃避统独矛盾的鸵鸟心态下纪念的“八二三”,只能让历史的真相越来越被扭曲。“八二三”本是两岸在一个中国内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国共内战的延续,当年双方是“法统”之争,而不是“国家”对立,这是对分裂势力最有力的回击。后来的事实证明,两岸双方也并没有因此消磨了“中国”认同,斩断同胞彼此之间的情感纽带,而真正拉远两岸人民距离的反而是硝烟散去岛内出现了“台独”分离意识。
如今借“八二三”大谈和平的蓝绿政治人物,却不敢正视这段历史,让昔日两岸认同一中,共谋统一的往事,变成了“独台”偏安的纪念,这是对“八二三”真相的掩盖与篡改。
假如有观察者仍相信岛内打响和平论战,为何不多问一句,谁先破坏了和平,这到底是和平问题,还是分裂问题?若无视岛内各方对以上追问的掩耳盗铃,就盲目放大这股诉求“和平”的声音,这种只谈现象不问原因的解读方式,即便是出于无意识或理解局限,但在无形中却顺从了部分岛内舆论,企图假反战之名否定大陆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当性与合理性的图谋。而这种回避统独矛盾,默认两岸分治分裂现状长期化、固着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亚于分离主义。
岛内有位政治人物每次谈到“八二三”总要提到,战争没有赢家,和平没有输家,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没有甲午战败,怎会有割让台湾,没有抗战的胜利,台湾又如何重回祖国怀抱?战争当然有赢家,没有硝烟的分裂当然也有输家。
面对岛内朝野政党无不是用切割民族整体利益思考台湾前途,蓝绿共同诉求“和平”背后,体现的是以承认现状为特征的“独台”分离意识在台湾内部的政治氛围中已占据主流地位,各派势力或有达成手段的参差,但在大方向上并没有原则性的冲突。至于“八二三”在金门是否打响和平新论战仍有待审慎观察,更不宜过早作出结论。
柯文哲念了唐诗宋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疑赖论”是反台独,还是独台精神胜利法?
侯友宜称坚持马英九路线,认可台湾有事日本有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