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党主席柯文哲日前在网络节目《公道之声》接受前“立委”蔡正元专访,因为用闽南语背诵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又表达了反对“去中化”的立场,引起不少关注。
1
不过,还原当时二人对话,称柯“骨子里是中国人”是蔡正元的调侃,柯承认从小读中国书,但他从未正面回应自己的身份认同。结果竟有一些观察者将此视为柯文哲的“中国情怀”,甚至对他促进统一开始抱以无限憧憬,记不起就在短短数周之前,这位民众党主席还曾放言要瘫痪大陆高铁或ATM,他们的健忘程度可见一斑。
事实上,今天即便在绿营内部,很多人也是将族群和政治分开处理,在此背景下谈到的“中国文化”和统派诉诸历史、血缘的文化认同不可相提并论。反对极端的“去中化”恰恰是带有分离倾向的台湾主体意识在岛内得到充分确立的结果。因为对“台独”支持者而言,多数人认为已经不需要靠排斥乃至否定“中国文化”来达成政治上的分离目标。
2019年,柯文哲面对记者反复追问曾表示,如果我们说台湾在所谓的华人文化圈里面,我们不会否认这个事实,经济上的中国人大家可以谈,可是在政治上的中国人,在现阶段就是不可能嘛!所以中国人这三个字,是要看你讲的是文化、经济,还是政治,这有不同解读,在配对意义上会不一样。
但即便根据岛内的宪制性规定,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也是不容置喙的事实。正因为不想当中国人,才要以政治、经济、文化区隔自己的身份认同,在在显示他试图将两岸关系工具化的投机心理。墨绿底色的柯文哲承认自己从小读中国书,但二十三年前,说出同样的话的人叫蔡英文。
根据2000年台立法机构的会议记录显示,时任陆委会主委的蔡英文在接受国民党籍“立委”朱凤芝质询时表示,“我没有说我是中国人有什么不好,只是怕因此而产生了政治风险。我是台湾人并没有错,我是中国人,因为我是念中国书长大的,受的是中国式教育。但是不要忘了台湾是个多元的社会,除了受到中国的文化影响,还受到其他许多文化的影响。”
2016年,艺人罗志祥因为说出“我们都是中国人”被岛内网友围剿,让蔡英文这段话再遭起底,当时亲绿媒体就找出柯文哲谈到的,“政治上我是台湾人,文化上我是中华文化圈的,不会否认这点。”呼应蔡英文的讲法。
当曾经承认“文化中国人”的蔡英文都可以大搞分裂,连这样的身份认同都未曾表态的柯文哲,只是念出唐诗宋词就被投以统一期许,这不是柯的问题,而是个别舆论盲目地将文化认同等同政治认同引发的过度解读。
2
进一步引申说,当前的两岸并不缺乏文化、血缘、交流等各种密切的联系,但这些联系与互动如何上升为推进统一进程的政治力量,这是一个现实而艰巨的挑战,而部分舆论对两岸现象的诸多误判正是源自放大“文化认同”在推进统一进程上的作用。
比如前不久,一位台湾选手在大运会比赛时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引起热议,选手透过台湾大专体总发出声明称“尊重运动发源地,亚运继续拼”,但这一说法如果站在异国外族的审美视角同样适用。假如真正认同一个中国,认同自己是中国人,选此歌天经地义,更无需用“尊重发源地”来试图回避政治议题,这是否是真的爱中国,相信每个观众心中自有一把尺。
其实,比起播放《我爱你,中国》的旋律,25年前,有位台湾同胞还把此歌唱到了春晚的舞台,她是来自宝岛的歌唱家范宇文女士。她曾说,“两岸同为炎黄子孙,流着同样的血,同受中华文化熏陶”。但她有个女儿叫庄祖宜,曾向外国人强调,“I am ethnically,culturally and linguistically Chinese,and proudly a citizen of Taiwan”。
2020年,当中国倾举国之力抗击新冠疫情之时,她母亲爱的“中国”在庄祖宜笔下却被形容成“犹太人为了躲纳粹而离开家”, 试图把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区隔的她,对中国可曾有爱,二者又能彻底切割吗?庄祖宜如此,连“文化中国人”都说不出口的柯文哲,何来 “中国情怀”?熟读几句唐诗宋词引起的过度解读,应当画下休止符。
“疑赖论”是反台独,还是独台精神胜利法?
侯友宜称坚持马英九路线,认可台湾有事日本有事?
从成都世大运看台媒报道背后的“台独”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