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朱立伦8月4日表示,许多外宾、国际友人都很担忧,因为赖清德是“台独”金孙,“台独”就是赖清德的DNA,2024是关键选战,如果两岸走向冲突、战争,是国际上不愿意见到的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疑赖论”不是只有在台湾,在国际、两岸,都在发酵。
1
朱立伦用强化赖清德的“台独”形象拉抬侯友宜垫底的民调,这不失为一种选举策略。但对两岸关系而言,却不宜将这种蓝绿攻防放大解读,尤其所谓“疑赖论”未必等于反“台独”。
四年前,最大的“疑赖”发生在民进党党内,当时赖清德本来想依照初选制度和蔡英文来一场“君子之争”,却被后者的网军打到跪地求饶,挺英一方恨不得说“台独”金孙是大陆派来的,让外界看到了蔡英文对自己同志的凶残。如果“疑赖论”等于反独,那等同承认曾对赖下手最狠的蔡英文是用“苦肉计”支持统一,这岂不成了大笑话。
假使“台独”是赖清德抹不去的DNA,当年的蔡英文还曾是李登辉所谓“强化中华/民国主权国家地位项目小组”的成员,她任命的大法官许宗力更是“特殊国与国关系”一词的创始人,比照同样标准,为何“疑蔡论”就不能在台湾乃至国际发酵,美国挺台的力道却不断加强?当817万人选择支持蔡英文,这些所谓的民意恐怕也从未在乎过“台独”的DNA,那他们又如何会因此而疑赖?
如果蓝营认为赖清德若胜出会对两岸关系造成影响,2005年,时任国民党党主席连战在北大演讲就曾提出“联共制独”,之后继任者也没有坚持此方针,还提出“不统不独不武”。尤其在大陆作出反对“台独”捍卫国家主权的行动时,如军机飞越海峡中线,还会遭到朝野共同批判,蓝绿表现并无本质区别。
2
事实上,赖清德所谓“务实台独”连接的正是民进党的“台湾前途决议文”,当中主张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名字叫“中华/民国”,与大陆互不隶属,台湾的前途只有两千三百万人民可以决定,这也是他对于蔡英文两岸路线的延续。
这一现象代表的是分离主义从“台独”向“独台”的转化,即从政治分离向承认现状转化。如果把赖清德视为诉求“正名制宪”的基本教义派,甚至认为只有坚持激进“台独党纲”者才算“台独”,其实是掩盖了分离主义特征的变化,当前岛内已经没有统独问题,只有在此名义下争锋的泛蓝“独台”派和泛绿“独台”派。
最近一段时间,当台湾内部出现和平反战的声音,常被一些舆论认为这代表民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将反对基本教义派等于反对“台独”,对于此现象,大陆学者汪晖在十年前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当台湾“统派”式微之时,为了在“独台”基础上进行重新整合,“基本教义派”的“台独”主张成为台湾社会内部经常被批判和指控的东西,以至于造成一种幻觉,似乎反对“台独基本教义派”就等于“统派”。在知识领域里,这种现象更甚,很少有人--包括“独派”知识分子--愿意把自己说成是“基本教义派”。这不过是“独台”理念占据中心地位的后果。在这种政治理念中,并不存在“统”的位置。
假如相关人士对上述问题有过认真的思辨与梳理,能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当前台湾内部出现的“疑赖论”、“疑美论”或是“下架民进党”的声音,显然将能作出更加精准的分析,也能避免因为将蓝绿的政治攻防过度放大,对于岛内民意变化做出偏离实际的研判。
朱立伦称“疑赖论”正在发酵,但残酷的现实是,赖清德的民调却高居第一,国民党推出的候选人在723全代会后仍未定于一尊且民调持续垫底。尤其当郭台铭跃跃欲试准备独立参选,如何平息党内出现的“疑侯论”,如何完成在野力量的整合,这些棘手的问题不仅不是抛出“疑赖论”就能迎刃而解,反而更加凸显了蓝营的两岸论述在如今“独台”的主流氛围中已经愈发空洞。
侯友宜称坚持马英九路线,认可台湾有事日本有事?
从李敖书房收藏谈一位台湾“外交官”的民国残梦
凯道万人集结,反民进党的就不“台独”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