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大陆恢复台胞赴陆团队游在岛内引起高度讨论,各界纷纷期盼两岸旅游业恢复往来交流,呼吁民进党当局解除对大陆民众赴台的限制,他们喊话尽快开放陆客赴台,让岛内观光业复苏。不只旅游业者满心期待,连一些媒体人也不吝对台当局阻隔两岸交流的做法大力批判。
然而,两岸关系春暖花开并不仅仅在于民进党当局是否解禁,而是不能脱离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也是保证两岸交流实现良性互动的前提。就像这次陆生团受邀访台,真正保驾护航的原因是马英九基金会认同“九二共识”,才得以促成两岸学子双向往来。
1
回顾历史,两岸周末包机自2008年7月4日起实施,两会在短时间里达成航班直飞和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协议,加快了两岸大交流的到来,原因是岛内政局变化,台当局承认“九二共识”才得以让两岸关系柳暗花明。
也因为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否定“九二共识”,不断制造两岸对立,大陆鉴于岛内政治形势的严峻,相关部门才在2019年7月31日发布公告,决定从8月1日起,全面暂停47个城市大陆居民赴台游个人试点。在暂停个人赴台游后,团客的配额也进一步紧缩。
虽然赴台游彻底中断是因为台当局在疫情时的一纸禁令,但假使民进党响应岛内业者解禁,让相关政策回到疫情之前,如果脱离了一个中国原则,也不代表大陆要配合岛内的政策改变。尤其对比四年前,台湾的政治环境也没有得到任何扭转甚至更为恶劣,如果只在技术层面呼吁,其实是对两岸关系政治基础的变相否定。
2
2017年4月,台湾观光事务主管部门资料指出,2016年5月至今年2月共10个月的时间,大陆游客赴台与同期相比大减112.7万人次。以大陆游客在台每人每日消费金额约7000元(新台币)及停留时间七天计算,观光相关业者收益暴减550亿元。
可见,民进党上台后陆客人数锐减,不是政策的限制,而是大陆民众赴台游的意愿降低,是“两岸一家亲”的情感基础遭到破坏。平心而论,大陆民众要看的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承载的更是很多人对于两岸团圆、国家统一的期许。
如果面对花莲地震,倒塌的饭店里死的一半是大陆客,当大陆记者看到日本救援队拒绝进入危险区域,情不自禁地说出,“我们救援队来了一定会进去。”事后竟被骂离间台日关系,驻点十年申请再赴台却被拒绝入境。
如果面对陆客火烧车事件,蔡英文向预谋的凶手司机送上“典范长昭”挽联,对待客死他乡的大陆游客在头七公祭却无动于衷。
如果台湾长期对大陆高筑贸易壁垒,不仅无视两岸经贸交流的不平等,反过来大陆因食安考虑暂停禁止部分台湾水果,却被民进党的大官扬言要告到国际。
如果台当局不认同一个中国,却要享受一个中国原则下的两岸红利,一边说ECFA是糖衣毒药,当台湾出口创新高,又说这反而证明“中国(大陆)需要台湾”。
如果疫情爆发,蔡当局第一时间宣布禁止口罩出口,当千亿美元的让利都换不来一副薄薄的口罩,反过来还要问,为何只有冷风不给太阳。
面对此情此景,台湾要重现当年赴台游的盛况,比起政策的保障,更亟待的扭转的是部分人士被“去中国化”荼毒的人心,离开了“两岸一家亲”的情感基础,一切又从何谈起?
两岸人员往来的不平等,从更大的历史背景看,不就是因为两岸始终处于分治分裂的状态,是因为国家尚未统一,才导致当前一些人只能期待否定“一个中国”的民进党当局网开一面。而这种期待本身就是以默认两岸分隔的现状为前提,甚至是对国家统一正当性的消解。真正实现两岸健康交流,不在台当局是否响应岛内业者“从善如流”,而是应该牢牢把握一个中国原则,这个主动权在大陆,这个因果关系更不可本末倒置。
凯道万人集结,反民进党的就不“台独”了吗
张亚中呼吁重启初选,终结蓝营“换侯”之乱?
换侯拔朱?国民党的2024又乱成一锅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