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道万人集结,反民进党的就不“台独”了吗


7月16日下午,由前“立委”黄国昌、网红“馆长”陈之汉发起的“公平正义救台湾”集会活动在凯道登场,当天国民党参选人侯友宜、民众党参选人柯文哲、鸿海创办人郭台铭先后上台发言批评当局政策不当。民进党发言人则反呛柯侯只为谋取政治利益。
1
有舆论认为,这是非绿势力的集结,还有人称这是挺绿青年倒戈。不过,将反对民进党等同反绿并以此观察台湾内部的各派势力,是一种对岛内政治生态过度简化的理解。
716凯道游行活动空拍画面。(台湾媒体)
四年前,黄国昌、陈之汉二人还发起所谓“反红媒运动”(本质是反中),同时声援香港的反修例抗争。作为“太阳花”精神领袖之一的黄国昌,曾担任时代力量主席,虽然他一直强调时力代表的是岛内的第三势力,但这个党是靠“反中仇中”起家,是标准的“台独”政党,甚至是比民进党更为激进的绿色势力。网红馆长也多次鼓吹“台独”,在直播节目中屡屡煽动岛内民众的“反中情绪”,由这二人带头发起的活动,如何能称为非绿势力的集结?
如果这场集会活动是诉求 “公平正义”,涉及的该是阶级和左右路线问题,但这并非台湾蓝绿政治结构中的矛盾核心,用这些议题区隔今天的执政党和在野党,是明显脱离了岛内的政治现实。尤其值得注意,不满民进党的居住政策跳票,不等同反对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乃至防卫政策,面对选举迫近一旦回归政党对决,很多人仍会是“抗中保台”的潜在支持者,如何能代表所谓挺绿青年倒戈?
2
716这场集会是柯文哲压轴,成了“白色力量”的主场,而蓝色只是点缀,侯友宜为避免被看衰不得不参与,郭台铭则是想蹭点声量,但柯过去对于居住政策的主张与台下民众一致吗?
2015年2月,谈到高房价,他在接受建中校刊《建中青年》专访中说,“只要规定说第2栋房子不准贷款的话,它就掉了。”到了10月,作为台北市长的他在市议会答询时又表示,“他不会打房,因为营建业是台湾重要的产业,乱打房会影响台湾经济,这不是北市承担的起,打房的话,营建业会垮掉,台湾会完蛋”,他的支持者恐怕赶不上他转弯的速度。
墨绿底色的柯文哲现在又说要超越蓝绿,然而,当他透过诉求社会议题的“公平正义”来强化民众党的第三势力形象时,恰恰体现了他根本无法改变当前的蓝绿二元结构。因为划分蓝绿的标准从来就不是公共政策的主张,而是围绕台湾的政治定位以及两岸关系,从昔日有人提出所谓的“无色觉醒”到现在的“白色力量”,这种回避统独矛盾的表现更反映出岛内部分人士的鸵鸟心态与投机心理。
2014年的“太阳花”学运成为压垮马英九当局的最后一根稻草。(台湾媒体)
事实上,台湾的所谓“公民运动”也时常受到两岸关系的牵动。比如“太阳花”学运时,很多抗争者也强调公平正义,打着所谓“两岸红利尽归买办”的说辞抵制大陆资本。然而,当这些人强调分配正义时,却回避了不平等的两岸劳动分工,也遮蔽了台湾在这个不平等的劳动分工中从大陆劳动者那里获得的超额利益。而岛内的抗争者不只不拒绝这样的利益,反而还觉得没有雨露均沾,这样的分配正义,符合他们宣扬的正义吗?
而如果是因为不满贫富差距扩大反对新自由主义进而抵制服贸,为何这批人对于美日主导的TPP却没掀起任何反对声浪?这足以证明,“太阳花”这场诉求平等的“公民运动”,背后夹杂着大量的“反中仇中”情绪,是被岛内的政治力量操控的结果。
在这种“反中仇中”的情绪影响之下,未来随着选战白热化,当有人主张是守护台湾“安全”更重要,还是居住正义重要,是保卫本土政权更重要,还是下架民进党重要?如果又有政治人物或意见领袖说,若台湾被“并吞”,还谈什么公共政策与公平正义?716走上凯道的那些人又会如何抉择?他们会去继续诉求正义,还是面对大陆心存敌意恨不得拿起武器?如果答案并不完全是否定的,是否该重新审视周日那场游行对两岸关系的影响。认为它代表“非绿势力集结”或“挺绿青年倒戈”,得此结论恐怕为时尚早。
张亚中呼吁重启初选,终结蓝营“换侯”之乱?
郭台铭怒斥蓝营高层,金溥聪挥刀难止国民党分裂
“太监说”惹议,柯文哲翘起“台独”尾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