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集团创办人郭台铭,为争取代表国民党出战2024,本周一连举行4场造势大会,分别在高雄、屏东、台中乌日以及新北板桥。5月7日,首场凤山造势起跑,与当年韩国瑜的“三山造势”场地距离不远,颇有要复制韩流的意味。
郭台铭从进场走了10分钟,自称“台湾阿铭”,全程用蹩脚的台语演讲,还在台上数度沉默,要靠主持人救场。他说自己进出白宫十多次,多年累积的人脉,在全世界都有政界跟商界的好朋友,有自信赢过赖清德。他身边围绕的都是高雄市议员和参与“立委”角逐的候选人,他们挺郭未必,但都想借此舞台增加曝光。
隔天,郭台铭再与十多位国民党籍“立委”餐叙,这场被外界视为的“挺郭宴”长达三小时。在郭台铭从南到北行程满档,整合地方势力,为自己奋力拼战的同一时间,新北市长侯友宜却被困在市议会。5月8日,民进党籍议员准备了一大堆涉及两岸、国际关系的质询问题,大致思路是要把基层出身的他贴上“草包”标签,而侯友宜在敏感议题上的躲闪,也让部分蓝营支持者更加对郭投以希望。
这种“郭侯对决”的态势,对国民党实在是莫大的讽刺,明明说不办初选要征召,但现在郭台铭却越选越兴奋,这场提名大戏比四年前还热闹。国民党党内尚未完成整合,却已经成了党员和非国民党员的较量,而因为采取征召为没有党员身份者解套,郭台铭还没回国民党便想直接上场。而当时定调征召,外界原以为是替迟迟不表态的侯友宜量身打造,郭却反客为主。
回顾历史,1996年林洋港搭配郝柏村竞选落败,退党后直到连战接任党主席的2005年才重回国民党,当年一度被认为蒋经国接班人的他用了十年时间归队,而那时林早已不问政治。
反观郭台铭四年前参与党内初选落败又反悔,他的团队开始攻讦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给蓝军造成的伤害已不可挽回,但现在道歉后也还没正式回党,又想上场代表国民党选2024,在政治伦理上难免差强人意。
4月13日,国民党秘书长黄建庭说,第一个阶段是党内的整合,第二个阶段是泛蓝阵营的整合,第三个阶段才是到包括民众党等非绿阵营的整合。奇怪的是,国民党党内还没确定人选,却有党籍“立委”和市议员跑到党外去挺他们支持的候选人,即便郭台铭隶属蓝军但终究不是国民党党员,这等于所谓宣告根本不存在党内整合,而是党内党外一勺烩,面对三阶段论走到第一阶段就已破功,无论征召谁都是对国民党威信的重创。
事实上,郭台铭想要代表国民党参选2024本来是插曲,他在二月提出在等待国民党的办法,根本没等到回应,他要回国民党按程序也得拖到明年。但从三月底开始,风向却变了。
郭台铭3月27日访美,展开“科技经济开拓之旅”,当时办公室公布的行程为12天,但4月5日他却提早结束行程回台举行记者会,宣布将争取成为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并对当年初选失败负气离开国民党鞠躬致歉,并感谢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和副主席连胜文,公开肯定他是国民党的重要资产。
一个不容忽略的细节是,国民党3月23日确定征召,被外界普遍认为是替不方便表态的侯友宜解套,党主席朱立伦也表示,党本就有责任为主要候选人排除障碍、争取支持。但从后续的发展看,如果国民党没有对郭台铭作出授意或承诺,恐怕他也不会把记者会当成参选的起手式,征召反而为非党员的他扫清了制度障碍,也才有了后续动作。
可以肯定,和四年前火速通过郭台铭的党员身份一样,国民党内一直有一股挺郭力量在台面下运作,只不过四年前是为了卡韩,当时是马英九的子弟兵在北市议会反对征召韩,而四年后,党内则是有人利用规则给离开国民党的郭台铭又开了一扇窗,把当初宣布参选的插曲变成主旋律。
面对公布最终人选迫近,朱立伦5月8日表示,征召会看科学数据,并征询各方意见,包括县市首长、“立委”、意见领袖及社会大众看法。这段话等于没说一样,当科学数据都不能成为金标准,所谓参考各方意见,更可能成了人为操作的灰色地带,未来结果出炉变成争议所在。
莫忘,当年的郭台铭也曾说如果选输了是自己努力不够,但民调出炉面对落败又不接受。四年后,他投入比当年更多的人力物力,声势也是一路看涨。但国民党至今都没说清楚判定胜负的规则,无论最终输的一方是谁,都不会心服口服。假如出现这样的局面,作为当初规则制订不明的始作俑者,必然受到千夫所指,当党内高层威信重创,届时胜出者也少不了应付来自党内各方的意见考验,征召的结束可能是新一轮网内互打的开始。
如四年前的韩国瑜一样从神坛跌落,即使表面定于一尊也难以形成真正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反而一堆党内同志扯后腿,而经过这样一番折腾已经遍体鳞伤的国民党候选人,面对好整以暇的对手还能有多少胜算?
朱立伦遭党内炮轰,蓝营“立委”初选再起内讧
扮狐狸忽悠大陆?当独台“疑美论”与台独合流
不想统一只求避战,赵少康“惦记”起了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