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马英九前往希腊参加第8届德尔菲经济论坛,将与欧洲政要分享访陆心得。两周多前,马英九回台后曾在桃园机场表示,大陆行最重要的一点,是“九二共识”又活过来了!他指出,坚持“九二共识”,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就能跟大陆有共同的政治基础,能快速恢复对话和交流,这对岛内民众非常有利。这次赴欧行,他想必也要传达同样的讯息。
如今,告别媒体的喧嚣之后,回看马英九在大陆的十二天,或更能了解他这趟寻根之旅带给两岸关系的影响。
实事求是地说,岛内对于两岸关系的认识,并没有因马英九此行产生质变。绿营的政论节目仍在极力贬低抹黑“九二共识”,而蓝营媒体和国民党的政治人物忙于攻防,也无意爬梳“九二共识”形成的历史脉络,还原原汁原味的共识内容。
甚至在马英九访陆当日,还有媒体曝出国民党准备定调“九二共识就是中华/民国”的论述,虽然在党主席朱立伦辟谣后,相关声音归于沉寂,但也反映出蓝营内部对于两岸路线仍然莫衷一是。
这次访陆行,马英九屡次讲到“中华/民国”,让蓝营媒体以为面对民进党捡到枪,认为马用行动诠释了“九二共识”,重新争取并确认了“九二共识”架构之下“中华/民国”的空间。
但这种讲法,显然还是在岛内自说自话。因为1992年两岸双方在香港会谈,两岸事务性谈判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就马英九个人而言,由于他现在既无公职、也无党职,他对于两岸关系的看法与解读,是否代表国民党内部的主流意见,仍待观察。
从国民党两次大选失利之后的表现看,蓝营内部一直存在对于两岸论述的杂音,甚至现任党主席朱立伦去年访美时,还称“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国民党内至今也并没有整合意见,作出“九二共识”地位不容置喙的宣誓。
可以说,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在岛内仍然受到现实政治环境的严峻挑战,而国民党在两岸论述上长期以来的左支右绌的局面,也并非前主席的一己之力就能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事实上,马英九的那句“九二共识”又活过来了,除了反映蓝营内部过去在两岸主张上的摇摆,也对照出大陆三十年来在“一个中国”立场上,始终坚定不移。
因为,“九二共识”对大陆而言,是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从来就没有寿终正寝的问题,更不会出现如岛内一般的各种杂音。一个中国共谋国家统一就是应有之义。
反观之下,面对台湾方面长期污名化“一国两制”,进而蔡英文从2019年开始又将“九二共识”与“一国两制”混淆,妄图否定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蓝营并不敢点破民进党的别有用心。在国民党主席江启臣任内,反而将共谋统一的核心内涵称为片面更动,让国民党的蓝营县市长,中生代们对两岸论述唯恐避之不及,生怕成为选战中的包袱。
究其根本,正是台湾因为内部认同的歧见,把国共内战问题异化为“国家”之争,才导致岛内很多人混淆了主权与治权的概念。因此,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理应从根源上导正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
如果无此基础,用“一中各表”作前提,实则是将“九二共识”的表述方式偷换概念变为表述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谈“中华/民国”,并不是一些蓝营媒体所言,找到所谓两岸论述的新路,而是另找出一块“台独”借壳上市的遮羞布。这种思考是偏离了一个中国原则,也助长了“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
而真正能匡正“九二共识”,擦亮这块招牌的唯一方式,是岛内社会找回台湾人就是中国人的认同初心,重拾共谋国家统一的应有之义。而这恰恰是国民党那八年在“不统不独不武”前提下的未竟之事,而这更该是马英九所说的“九二共识”活过来的背后,不该忽略的一段历史和值得触发的思考与警示。
贸易歧视背后的优越感,折射“台独”面对大陆的不道德
龙应台想拍“台独”马屁,为何总踩到马蹄
马英九呼吁倾听台湾民意,岛内可曾理解大陆的统一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