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歧视背后的优越感,折射“台独”面对大陆的不道德



大陆商务部本月12日公告,将就台湾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进行贸易壁垒调查。公告中指出,涉及2455项产品,主要包括农产品、五矿化工产品、纺织品等,调查应在2023年10月12日前结束,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2024年1月12日。
台当局行政部门副手郑文灿受访表示,“本来贸易的纠纷就应该透过双边或多边协商的机制来完成,把贸易问题政治化,或者做政治操作,这对于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往来是不利的。”
这段回应,是标准的民进党式的抹黑,明明是台湾先意识形态挂帅,违背WTO的规范,对大陆进行贸易歧视。而正常的两岸经贸协商机制,应该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而不是利用既有机制,保障这种对大陆的歧视制度化、长期化。
1
一直以来,民进党处理两岸经贸问题时,对外宣传要“政经分离”,事实上,台湾从来都在享受着“一个中国”原则之下的政治红利。
例如,当年两岸签订ECFA,为了降低对农民的冲击,台湾管制830项大陆农产品进口,已开放进口的大陆农产品也坚持不降关税,而大陆则在三年内将台湾18种农渔产品的关税降到零,让台湾销往大陆的农渔产品金额从1608万美元提高到1.1亿美元。根据台经济部门统计,ECFA生效后的前十年,台湾因此享有的关税减免多达66亿美元。
对大陆而言,一个中国也不单是政治问题,更应是身为中国人的认同常识,两岸贸易也不只是经济问题,而是基于同根同源的民族情感,才有对台湾的让利。
然而,十几年来,岛内的一些人却把这种“两岸一家亲”的情分视为理所应当的本分,之前大陆对凤梨、石斑鱼暂停进口时,台“农委会”负责人扬言告洋状,但明眼人都知道,若进行仲裁,台湾去WTO不是申诉是自首。
因为把大陆当“敌人”,岛内部分人士对于种种 “吃饭砸锅”的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甚至不少“台独两面人”一边践踏大陆善意,一边为此洋洋得意,才会有人说,“莱猪台湾人不吃,做成肉松给大陆人吃”,一句玩笑背后,反映的却是把对方看成“非人类”的集体潜意识,内心何其阴暗。
究其原因,当“台独”被奉为最高道德时,在两岸关系中,必然颠覆的是人与人之间基本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这是台湾屡屡将大陆善意污蔑为“并吞”恶意,但“嘴上说不要,身体又很诚实”的心理根源。
端看多少民进党金主大赚人民币,多少“太阳花世代”当初号称怕服贸带来中国老板,最后却偷偷跑到大陆实习。每年赚大陆1000多亿美元,却整天骂大陆,这不是“中华文化”在台湾,而是对礼义廉耻道德底线的践踏。
2
平心而论,面对大陆对台展开贸易壁垒调查,民进党当局的反应不让人意外,但蓝营人士的表态更值得玩味。
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台湾政治大学经济系教授林祖嘉表示,确实台湾对大陆在很多产品上有贸易歧视,违反WTO规范,台湾理亏;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许舒博则称,贸易壁垒调查凸显台湾在挡大陆的产品,不要什么都怪大陆。
事实上,如果真正尊重WTO的贸易规范,处处遵循台湾言必称的“对等”,这些贸易歧视早已行之有年,难道只有大陆展开贸易壁垒调查,岛内才如梦初醒?
请问,此前可有一个企业家、一位政治人物、一名台湾学者,一家有影响力的蓝营媒体,公开指出台湾对于大陆的种种刁难与不平等,甚至呼吁民进党当局在相关问题上改弦更张?

大陆民众看到的反而是,当宣布对虫害凤梨禁令时,某国民党籍的政论主持人妄称,“这种做法很可恶”,要求大陆要“大人有大量”;一些蓝营媒体大谈所谓 “穷台打台不如惠台”,要求继续施惠台湾,却从不反省台湾如何在经贸领域杯葛大陆。
还有蓝营学者整日滔滔雄辩,放言“统一意味着国家消失”,轮到反思自己,竟连对大陆贸易歧视的问题都不敢面对、连到大陆接种疫苗都不想隔离,还在高谈阔论如何增进心灵契合;更不要说,当大陆军机飞越海峡中线,目睹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行为,更被他们颠倒因果,经常批评为“伤害台湾人民感情”,让“彼此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
这些“理中客”们呼唤和平,呼唤交流,但对于“台独”破坏和平,他们手中的大棒往往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对大陆民众却经常颐指气使顾盼自雄;对于两岸经贸中台湾方面制造的歧视与不平等,又往往选择掩耳盗铃,反过来还要道德绑架,对大陆予取予求。
造成此现象原因有二,其一,蓝营不敢在岛内指出这种歧视,是因为他们不敢挑战民进党“抗中保台”的政治正确,因为担心被“抹红”,明明知道台湾理亏,却不敢点破岛内面对大陆的理盲。
其二,如果说“台独”在两岸关系中自诩为“文明开化”的台湾人,一些蓝营人士显然也把自己当成了“高级中国人”,当他们心怀这种自以为是的“优越感”,也自然将这种并不平等的被“优待”视为理所应当。
由此可见,台湾一些人所谓的“平等”,是禁止2000多项大陆产品的不平等,岛内一些人所谓的“尊重”,是明明自己违反WTO贸易规则在前,却不容对方不满与反弹的不尊重,而台湾想象的“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则是一方面拒绝“一个中国”前提,一方面又要索取“一个中国”前提下的和平红利。
由于长期坐享“齐人之福”,也渐渐地让台湾社会失去面对大陆基于“平等尊重”的自觉能力。在未来的两岸关系中,只有彻底扭转岛内的这种不道德的风气,扬弃将两岸关系工具化,吃中国饭还想砸中国锅的不良心理,多一点谦卑与自省,少一点傲娇与矫情,才是增进两岸心灵契合的开始,也才是排除干扰,达成两岸制度化经济合作的真正保障。
柯文哲访美揭“统独”底牌,不再遮掩墨绿本色?
马英九大陆行证明,“仇台”是蓝绿对统一抹黑
马英九呼吁倾听台湾民意,岛内可曾理解大陆的统一心声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