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民进党在地方选举受挫后,有观点认为,岛内的政治气氛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新任民进党主席赖清德喊出“和平保台”的口号,在“抗中保台”的氛围下显得异乎寻常;再如,面对夏立言率团登陆,绿营人士抱怨两岸交流不该被国民党垄断;此外,根据台湾民主文教基金会的民调显示,有46.7%的民众认同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交流。
这些观察者们相信,第一,这代表台湾民众渴望两岸和平发展,“抗中保台”行不通,第二,是民进党对国共交流吃味儿,也期待民共交流 。第三,以“九二共识”恢复交流在岛内有充分的民意基础。
基于上述分析,他们提出,民进党应该顺应民意,借坡下驴,如果能从善如流,蔡英文念兹在兹的历史定位可成。还有人谈到,既然蔡英文过去在海基会任职期间也曾表示“两岸未来必将统一”,当年担任“陆委会”主委,也承认自己是中国人,那“九二共识”对民进党来说只是面子问题。
应该说,这些观点总体上都是希望两岸关系正向发展,希望两岸同胞增进感情,但必须指出的是,面对复杂严峻的台海局势,美好的愿望也离不开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首先,赖清德“和平保台”说与蔡英文“四个坚持”内容并无本质分野。
“抗中保台”是绿营在2020年台湾领导人选举时喊出的口号,如今受到俄乌战争和两岸关系升高紧张的影响,面对岛内民众对战争的恐惧,民进党只是做了口号的调整,并非两岸论述的实质改变,他们敌对大陆的态度依然如故。
甚至蔡英文接受访问直接表示,不论是什么说法,我们的目标都一致,就是“持续维持两岸的和平稳定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如此 “和平”论述,当然是掩耳盗铃
其次,称“绿营抱怨国民党垄断交流反映他们对民共交流期待”,这种观点也值得进一步观察。
一直以来,指责 “国民党垄断交流”是绿营长期在岛内打击对手的手段,比如,他们一边污蔑大陆“以经逼政”,一边又要和平红利雨露均沾,这种论述上的自我矛盾也不是从现在才开始。
面对台湾一部分人试图将两岸关系工具化,民进党从来不排斥在不承认“九二共识”,不预设前提下,与大陆展开互动沟通。假如透过交流更有利于他们在岛内打击在野党,不影响他们对于所谓“台湾主体意识”巩固,何乐不为?
其实,大陆早就洞穿了“台独”分裂势力的图谋,才把“一个中国”原则视为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
因此,民进党希望两岸交流并不等同他们转而认同“九二共识”,更不等于他们的两岸论述有何实质改变,当然也就谈不上释放任何积极的信号。
再次,以台湾民主文教基金会的民调数字,作为岛内民意对两岸交流态度的参照,恐怕仍需要更加科学的论证分析。
当任何民调的提问方式都可能直接影响被访者的回答。尤其在台湾,“九二共识”的表述方式已经被部分人扭曲为表述目的,有多少人了解“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同谋求国家统一”才是应有之义?
又有多少人是希望以“一中各表”追求和平红利对“九二共识”做曲解处理?面对2022年6月,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美国受访称,这是“没有共识的共识”,上述问题想必不是从一份民调就可以找到答案的。
所以,透过民进党在九合一地方选举受挫后的一些现象,得出岛内民意出现重大转变的结论,进而希望蔡英文和民进党借坡下驴,这种舆论声音显然是低估了台海局势的复杂严峻。
当前两岸关系的斗争焦点,已经不是过去“谁统谁”的问题,涉及的不是内战问题,而是主权斗争,这是和平统一基础遭到破坏的根本,也是两岸关系愈发严峻的根源。
举例来说,当海峡双方都认同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彼此的矛盾不涉及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这种内部矛盾,可以用“团结-批评-再团结”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
但如今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已从过去谁代表“中国”上升为关乎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敌我斗争。
因为对两岸斗争属性的变化缺乏深刻认识,才有部分舆论用处理非对抗性矛盾的方式面对敌我本质的统独问题,进而期许一个长期主张分裂的民进党借坡下驴,以至于模糊了斗争焦点。
基于此认识,才有一些两岸观察者认为,蔡英文过去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她在就职时讲出遵照“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问题,民进党承认“九二共识”合情合理,甚至他们相信这对成就蔡英文的历史地位有帮助。
但问题在于,今天台面上的民进党政治人物,很多当年都是接受两蒋时期的“大中国教育”,时空幻境的改变,昔日的“中国”认同无法影响他们今天的分裂主张。
就算蔡英文在1998年访陆时表达过“统一”观点,而就在同一年,她还成为所谓“强化中华民国主权国家地位”小组的召集人,隔年,李登辉就抛出了“两国论”。
哪怕蔡英文在“陆委会”任内,称自己是读中国书,是中国人,说未来一中是唯一选择,但这些曾经的宣誓,也并没有改变她后来在领导人任内妄言“两岸关系是互不隶属”,接续李登辉“台独”分裂路线的本质。
当蔡英文心心念念的地位,是她在“台独”阵营的历史评价,如何改善两岸关系,从来就不是她的首要目标,实现国家统一,结束两岸分裂的评价,对她有何吸引力?
用这个历史定位来期待“台独”分子在分裂道路上悬崖勒马,未免天真。
退一步言,即使台湾今天的所谓“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还保有“一个中国”的框架,坦诚以对,当“台独”在1990年代获得百分百的言论自由,当“台独”政党都四度取得政权,岛内还有什么强制力的手段约束打击分裂势力的发展?
当前两岸关系的复杂是因为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兼而有之,一方面,祖国大陆一直积极促进交流,关心台湾同胞福祉,另一方面,也从未有放松对分裂势力的围堵与遏制。
“台独”如果面对统一沧桑正道,可以借坡下驴,那还是“台独”吗?如果在一些观察者或理中客们看来,指出以上问题,就等同否定了两岸交流对于增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正面意义,进而对理性爱国的表达无限上纲,由此带来的结果只能是亲者痛,仇者快,让民进党偷笑。
郭台铭剑指2024,蓝营媒体开炮,国民党乱成一锅粥?
陆客赴台前提是“一个中国”,不是“台独”的恩准
她曾代表“中国”跑进奥运,晚年却变成台毒狂热分子
统独问题岂可润滑调和?国民党躲闪逃避的两岸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