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台湾前领导人马英九到张自忠烈士陵园祭悼,眼眶湿润,下午,又前往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参访,听到重庆大轰炸的历史解说时,他表示,当时日本专炸平民“很可恶”,之后得到报应。导览结束,遇到场外的游客被夸很帅,又笑得合不拢嘴。
1
其实,在30多公里外歌乐山上的戴公祠,还有一段与抗战难解难分,可歌可泣的历史,曾经为国民党守住西北江山的杨虎城将军就牺牲在这里。
当年,他为抗日救国发动兵谏,促成共御外侮,后被迫出国,七七事变爆发,因爱国心切毅然返国,之后便长年坐牢,没有战死疆场,最后却惨死刀下。
杨虎城将军年轻时曾有一首《自誓诗》,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
但大干一场后,这位英雄豪杰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1949年11月30日,在重庆解放的第二天,在被俘的戴公祠警卫口中,人们得到了一点线索,杨虎城将军此时已遇害两个多月,遗体被挖出来时,因为被强酸腐蚀,面目全非,当初与父亲分别的儿女等来的不是团聚而是噩耗。
2
关于杨将军的遇害细节,曾担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保防处处长,保密局西南特区副区长的周养浩,参与执行杀害任务,1975年他接受港媒采访,在《访周养浩谈杨虎城之死》一文中,有比较完整的记述。
1949年9月6日,杨虎城一行在周养浩及看管杨的军统特务队长张鹄等的押送下,分乘三部汽车,驶向重庆。
第一辆小汽车上坐的是周养浩;第二辆汽车是救护车,坐的是杨虎城及其儿子拯中,还有看守杨虎城的特务队长张鹄;第三辆汽车所乘坐的人最多,是杨虎城的秘书宋绮云及夫人徐丽芳(林侠)、儿子振中、杨虎城夫人在狱中诞生的小女儿以及杨虎城的两个副官阎继明和张醒民。
周养浩所乘的第一部车子开得特别快,黄昏过后已抵海棠溪。这时候由毛人凤派专人拦路转交一封亲笔信,嘱周养浩先回家休息,一切后事由来人接洽。.......周先生说,至于后来杨将军等人怎样遭遇行刺的情况,都是从临场的特务队长张鹄口中得知的。
十点钟过后,第二部汽车也过了江,向戴公祠急驶而去,到达戴公祠的时间是午夜十一点多钟。杨虎城走下汽车,......接着,在张鹄的带引下,他们走进了“戴公祠”。杨虎城将军的儿子拯中,双手捧着盛满他母亲杨夫人的骨灰箱子紧跟在后面。这一年,他才十七八岁,但是头发已经花白。这时早已监视着他们的刽子手杨进兴、熊祥等人,怕杨拯中有所反抗,所以决定分别在不同房间同时向他们下手。
当杨拯中走上石级、步入正房的一间卧室时,刽子手杨进兴从后迅速以匕首刺入他的腰间,他惨叫了一声:“爸!”还来不及挣扎就倒了下来。这时走在前面的杨虎城已知有异,正想转回头来看一看,但是说时迟,那时快,经验丰富的刽子手已把刺刀刺进了他的腹部。杨虎城将军挣扎了几下,也倒了下来。
坐在第三辆车上的宋绮云夫妇和两个不足十岁的小孩子,在下车后也相继遇害,毛人凤还想把阎继明和张醒民两位副官一起杀掉的,但周养浩此前极力反对,他认为阎、张两人是无辜的,他们对上司尽忠,无可厚非。毛勉强同意。但是他们在后来的重庆大屠杀中,都未能幸免。
3
55年后,国共两党领导人完成历史性的握手,“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在时任党主席连战访陆不久,杨虎城之孙杨瀚致信中国国民党,他在信中说,“没有罪名,没有审判,就这样被秘密处死,殃及子女部属,岂有天理?岂能为党纪国法所容?”
他没有等来连战的回信,但抗战胜利60周年时,杨虎城的照片首次在台湾的国民党历史图片展览中出现,这段“冰冻”的往事似乎有了点融化的迹象。
2006年1月,杨瀚致信新任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表达平反诉求,接获信函,马英九委托国民党党史馆馆长邵铭煌,要搞清楚两个历史疑问:第一是,杨虎城到欧洲访问,却为什么突然回国?馆藏档案中有没有明确记载?第二就是,1949年,蒋介石是否曾下令杀害杨虎城?
相关问题此后再没有实质进展,邵铭煌曾在访问中提及,马英九给他传真是用公文的形式,叫他表示一些意见,但递上报告后,没再给任何指示。
邵铭煌说,马主席对这事还是有跟我们不一样的考量,要做“平反”是政治性层面的事情,要慎重考量。
当时马英九志在2008, 对于要与民进党竞争本土认同,强调原乡精神、台湾优先的国民党来说,厘清这段历史动力不足,国民党的态度是,有反应无下文。
4
然而,在作家李敖看来,这本就是一件怪事。当国民党已在浪花尽处,已离黄河日远,还视国民党为正统,更是一种错乱。
对杨虎城将军的赤胆忠心,李敖说,戴公祠的刀光血影、戴公祠的烛照香熏,却是人们越来越近的血祭,有良知的中华儿女,必将永远不忘。
在杨虎城将军遇害73年后,73岁的前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来到重庆,他与这段历史擦身而过,是否能想起曾为国民党镇守西北的一代名将,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时过境迁,有一位面对两岸关系,不谴责岛内为何形成反中舆论,专门指责大陆民众的人肯定忘了,他是忘记历史正义,永远不忘光辉正确的胡总编辑。
当马英九都没指责大陆民众对他太过挑剔苛责,都说此行超乎预期,胡总编辑却抱起键盘怼起同胞来,假如时光穿越,73年前的他若在戴公祠,又会扮演什么角色?想起来,都让人头皮发麻。
大陆网友对马英九太挑剔?老胡躲闪的两岸真相
马英九的回乡祭祖路为何一等36年?
马英九的《最后一课》与两岸统一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