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结束访陆祭祖之旅回到台湾,在桃园机场发表简短谈话。他表示,到大陆祭祖,是我多年的心愿,中华文化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尤其是我将届满七十三岁,却是第一次到大陆,但我很欣慰的是,大陆民众对我都非常热情,有大陆媒体播放我祭祖的影片,短短一天居然有1.2亿人观看,让我相当意外,也相当感动。
事实上,不只对马英九,当年连战到大陆,所到之处也被很多人簇拥欢迎,大陆对台湾的善意几十年来一直如此,没有因为岛内的政局变化而改变。
1
马英九这次祭祖行,是一个湖南子弟回家的心路历程。这也是他八年任内最不敢表露的感情,他的“不统不独”,“亲美友日和陆”都在极力地让岛内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人安心。
但那些人的心始终不安,卸任后他们让马英九被百案齐讼,有一阵子他跑最多的是法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台独”觉得他是中国人,才不放心。
这个身份他过去不敢讲,甚至因为怕丢选票,2009年还亲上火线,让郭冠英,一个反对“台独”的中国人没了退休金,只因后者戳破228谎言,触怒民进党。彼时的马英九,也令很多岛内的中国人无奈与遗憾。
但卸任后的他,愿意袒露一点“中国”认同,能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直指日本的暴虐,大陆民众也愿意给予更多的善意与包容。
他所到之处,不少人都主动和他握手,始终把两岸关系当成兄弟事、家务事,是中国人,都好商量。
这趟访陆之旅也证明,根本没有岛内媒体渲染的“两岸敌意”,而是台湾社会认同的扭曲,一部分人不想做中国人了,才把大陆过去一切的善意都看成“恶意”,才把解放军军机飞越海峡中线,这种昔日台当局认同“一个中国”时,也常对大陆做的事,歪曲成“并吞”蓄意。
所谓“敌意”,完全是岛内的分裂势力制造出来的,他们才是引起两岸对抗的始作俑者。所谓“仇台”一说,不攻自破。
2
过去点评两岸关系时,岛内舆论常提到,“避免两岸民粹激荡”、“梧桐伤害两岸人民感情”。表面看,这些声音貌似温和理性,但实际上,这种尤其在蓝营媒体中惯用的口吻,是以对“统独”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替岛内分裂势力变相除罪。
何况,这些媒体举起的真理大棒,对大陆是经常狠狠地挥动,对民进党反而是高高举起又轻轻地落下,早已把偏见埋伏进了貌似理中客的观点里。
如果顺应这种对待大陆的双重标准,必然会导致有些人面对同胞以圣人尺度苛刻要求,对岛内反中的舆论环境,却难以做出深刻地反思与批判。
比如,这次马英九大陆行,连蓝营媒体都没有过度关注大陆民众的微词,某位退休总编辑,却抱着键盘义务扮演起马办发言人的角色,指责大陆民众不能不考虑岛内的现实环境。
不对民进党兴师问罪,却要敲打自己人,这种倒果为因的论点,是对统独矛盾本质的回避。4月8日,当东部战区宣布举行环岛军演,想必他也不敢再用同样态度发表长篇大论了。
还有两年前,当台湾艺人小S因为“国手”争议被取消代言时,一些理中客们不谴责岛内舆论让民众的认同深陷迷失,却迫不及待地指责大陆网友偏激。
讽刺的是,当他们自以为站上道德高地还不到一年,同样来自台湾的速滑选手黄郁婷,因为和大陆选手是好朋友,穿上大陆队服训练,在冬奥会前被蓝绿媒体霸凌,冬奥会后还被台当局体委会取消了补助与“国手”资格。
当不“台独”就就当不了“国手”被实锤时,一年前,因为小S责备大陆网友的那些声音却通通不见了。试问,到底是大陆网友偏激,还是那些人压根不愿面对“台独”激起的两岸问题?
所以,不必谈两岸敌意,本质是“台独”分裂的问题。台湾人,如果认同一个中国,如何能被反“台独”的民意殃及?在是非面前,理中客的声音可休矣,而“仇台”一说,根本是颠倒黑白。
从台媒报道马英九访陆,看台湾与统一的距离
杨虎城与戴公祠的血祭,73年后与马英九擦身而过
马英九的回乡祭祖路为何一等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