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穿两岸迷雾:马英九打卡螺蛳粉,推倒“台独”神主牌?


台湾前领导人马英九日前造访一家螺蛳粉店,捧起碗大快朵颐,周遭还有很多民众竞相与其合影。由于此前某螺蛳粉包装上印着“你是中国人,我也是中国人……”,被“台独”当作“统Z”证据大肆诋毁,坊间贩售的相关产品已经被台当局下架,有媒体评论认为,连马英九都来打卡,证明民进党无法阻挡台湾人民对螺蛳粉的喜爱。
不过,还原当初进口螺蛳粉下架的新闻,民进党当局急于消灭的不是某个大陆小吃,而是背后代表的“中国”意象,“台独”恨的也不是螺蛳粉,而是要把大陆当成敌人。

其实,即便没有这则新闻,台湾的小吃店或餐厅也有螺蛳粉卖,很多还是陆配经营的,一样颇受欢迎。
如果喜欢吃螺蛳粉,就代表要冲破民进党的封锁,那绿营支持者也吃又该怎么解读?
还是说那些爱吃四川牛肉面、温州大馄饨或是东北大饼的台湾人,也都是为了支持统一反对蔡英文?
这些美食在台湾存在几十年了,“台独”为何至今还没消亡?显然,问题的核心不在吃。
马英九造访螺蛳粉店是个不大的新闻,但对这则新闻的解读,却折射部分人看待台湾的迷障。
这些年,无论是大陆剧或综艺节目在岛内热播,还是辣条、素毛肚等成为网红零食,再或是大陆品牌如淘宝、小米等也广受青睐。不可否认,两岸民众在日常生活上的交集越来越多,然而,交流互动的增加,并不等于岛内的统独民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比如,“台独”分子苏贞昌在台立法机构接受质询时曾引用《走向共和》中的台词,被大陆方面质疑,口口声声喊“去中国化”,私下却很诚实地“追求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是不是有点人格分裂?
苏贞昌回应,很多中国人也喜欢看日剧、韩剧,日韩也没有要求中国必须跟它统一。
而陆委会主委邱太三也曾说,现在是全球化时代,“各国不管是文学艺术都会相互交流,年轻世代也喜欢各国文化,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台湾也有很多影片值得大陆欣赏。
从中可以看到,这些人对于大陆的审美出发点,并不是基于一个中国的立场,而是用“外国”人的视角,用“异族”人的眼光,来满足自身对于海峡对岸的兴趣与好奇。
他们对于两岸交流的真正态度,是只要不统一,经贸、文化乃至娱乐再密切联系,也并不担心受到影响。
尤其当部分人享有的大陆关怀与他们对于一个中国的政治忠诚度极度不匹配,当这些人在交流中即可以牟利又能强化“你是你,我是我”的彼此界线,何乐而不为?

作家龙应台当年也曾经含情脉脉地说道,“我怎么能没有中国梦”呢?
但是,当她的“爱”是用“两种文明”“两个国家”的异族眼光,来评断祖国大陆的一切,即使看似是真心与实在,但终究难掩盖的是她在用“文化台独”渗进汉奸思路。
所以,龙应台在北大演讲时,只谈飞弹“威胁”台湾,却不谈为何大陆要用武备遏制分裂,她的“爱”的背后早已埋下了倒果为因的偏见。
龙应台反对两岸交流吗?龙应台不支持台海和平吗?两年前她甚至还说过,不管怎么样我反战。但她唯一躲闪回避的,是面对国家统一的大是大非问题。
若失去“一个中国”的前提,当一碗螺蛳粉在台湾被当作“异国”美食,和越南米粉在岛内被相提并论时,如此的大受欢迎,相较一些过于乐观的解读,难道不该对当前的两岸局势,多一点审慎的思考与忧虑吗?
少点精神胜利法,多点实事求是,才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之道!
让台毒清零,最保金门和平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登陆,热烈欢迎的几个理由
反对麦卡锡窜台,新党声明露出“拖统”马脚
金门高粱刚刚解禁,国民党“立委”回到台湾却变脸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