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长当选人、民众党“立委”高虹安涉嫌诈领助理费案持续延烧,检调人员日前大动作在立法院会期间进入高虹安办公室搜索,最后以60万元交保。
高虹安有涉贪是司法问题,现在变成各阵营相互攻防的政治问题,而部分跟随岛内蓝营媒体的隔海解读,又折射出两岸关系的部分面貌。
对于高虹安被查,台湾民众党认为,应维持立法机构尊严,大阵仗搜索让宪政体制遭破坏。
然而,如果台立法机构的尊严不容伤害,怎么会出现八年前爆发的“太阳花学运”,让抗议学生攻占民意机关的一幕?
彼时虽然民众党尚未成立,但如今的党主席柯文哲却是最大的受益者,当年三月的学运让马英九当局几乎崩盘,年底的九合一选举,柯更成为全台最火红的政治人物,成功收割了学运“光环”。
国民党也谈“政治追杀”,其中最铁口直断的是战斗蓝领袖赵少康,赵少康在选前抛出“新竹换台北”,鼓吹蓝白合,为了达成政治目的,不惜牺牲国民党提名的参选人,可以说在高虹安问题上,国民党阵营中的一些人也在进行政治操作。
况且,最早质疑高涉诈领助理费的是国民党提名的新竹市长参选人林耕仁,而最后迫于党内高层的压力,林耕仁在选前放弃打高。
那些在国民党内鼓吹蓝白合的大老,无一例外与高虹安的前老板郭台铭私交甚笃,后者在参与国民党2020党内初选失败后企图脱党参选,高虹安当时扮演全力打韩的角色,她独创所谓“调和式民调”,频上绿营节目攻击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
如今被民进党“追杀”的她,曾经是配合民进党消灭国民党的干将,由于她的前老板在蓝营中的影响力,现在又成了被团结的对象,前后对照,足见国民党内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全然不顾党格与应有的政治坚持。
至于民进党,面对高虹安就职新竹市长在即,当然希望她继续深陷司法泥淖中,甚至希望以此翻转新竹,而只要台湾社会存在蓝绿对立,法律问题也势必被各方政治解读,难有理性讨论的空间。
高虹安涉嫌诈领助理费案是台湾岛内的一起司法案件,背后存在各阵营之间的政治角力。
但对于隔海观察的大陆媒体而言,不能因为高虹安“下架民进党”的立场,就跟随蓝营媒体起舞,将这个法律问题简单定调为“政治追杀”。
如果我们认为台湾的司法制度变成了政治工具,那政党轮替后,类似现象就能够保证彻底杜绝吗?
如果面对更复杂更严峻的统一问题,一些人都可以乐观的寄望台湾社会,那如何面对一起司法案件,就悲观地认为执政者可以只手遮天呢?
换言之,如果我们承认台湾社会没有制衡民进党的力量,承认执政者可以肆意对政敌政治追杀,那台湾的司法制度乃至政治制度就该在两岸统一后彻底推倒。
为何一些蓝营的政治人物一边质疑岛内司法不公,一边还把制度差异当作统一障碍,甚至极力维护这套现行的政治制度呢?
这起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并不是高虹安有无违法,而是该如何隔海观察台湾社会。
在我们坚决反对“台独”的同时,对于一些蓝营媒体的带风向更该提高警惕,避免他们继续挂着“下架民进党”的招牌掩饰拒统立场,继续忽悠大陆。
蒋万安任用台毒媒体人,重新走回马英九的老路?
熊猫“团团”眼里看尽蓝绿面对大陆的黑白无常
是民进党惨败抗中保台破功,还是“台独”更将疯狂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