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审判” 马英九赢了吗



  
台媒体人陈敏凤六年前在台湾《美丽岛电子报》造谣“马英九收受违法政治献金”,马提告求偿,台“最高法院”近日驳回上诉,全案确定,陈敏凤应赔偿60万元新台币并登报道歉。马英九表示,“这对所有讲话不是很小心的名嘴都是一个教训”。
但名嘴的口无遮拦会就此收敛吗?上一个败诉的叫周玉蔻,2014年她曾在政论节目中称,“马英九曾收受顶新集团2亿元政治献金”,马英九指其言论不实,委由律师提告。此案已在2019年4月定谳,周被判赔180万、并在台湾四大报刊登道歉启事。
几年下来,马英九一告再告,岛内政论节目胡说八道之风愈演愈烈,编造谎言歪曲事实有增无减,凡抹黑诋毁大陆,还有掌声叫好一片。而民进党当局每一次出包,都几乎要找他背锅,可能没人再指名道姓说他违法拿钱。
这一切无法法律,而是政治,卸任后的他以待“罪”之身,被百案齐讼疲于奔命,无论输赢胜负,只要给他贴上“亲中”的标签,对“台独”而言,就算大功告成。
其实,这些人恨的不只是马英九,它们见不得好的是大陆崛起,中国富强两岸统一,对不认同是中国人的人而言,如丧考妣。
因为要脱中谋独,才拒绝化独渐统,欲挟洋自重,更排斥迈向大同。可是振兴中国,却是马父马鹤凌先生的未竟之志。
因此,自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便成了“台独”的众矢之的。他越幼承庭训、温良恭俭,越被分离主义者恨之入骨、嗤之以鼻。他和死去的蒋介石一样,都成了台湾要极力抹去的“中国”符号。
马英九是“宽容”的,事实上,为了宣示爱台湾,从当年国民党主席选举开始,他一直向“主流民意”低头。
2005年国民党中央在《自由时报》刊登广告:“台湾未来有很多可能的选项,不论是统一、独立或维持现状,都必须由人民决定”;2007年,在党章的修正案中,“统一”二字也被删除,改以“和平发展”代替;再后来,领导人任内的他听闻“国共都是中国军”竟也震怒。马英九明明看抗战电影《英烈千秋》会落泪,但他的八年,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却不敢谈。
马英九曾想超越统独蓝绿当全民领导,他把分裂势力在岛内妄图对中国人彻底清零的斗争,当作面对大陆众声喧哗的“民主”胜利,全然忘了反对者奉行的是非“台独”族类其心必异的政治正确,它们除了拉高调门,举起的是欲在台湾岛革除“中国”命的屠刀。
2009年,台“新闻局”官员郭冠英用“范兰钦”笔名的旧文,因破解“台独”史观,成了民进党的猎巫对象,由于出现的“台巴子”“鬼岛”等戏虐言论,困扰了不愿得罪绿营的马英九,国民党当局索性将郭撤职祭旗。
彼时的马英九亲上火线,对一个恪守两岸同属一中,反对“台独”的公务员开铡,带给绿营的振奋作用,之后助力它们从太阳花学运到反课纲运动一路凯歌高奏,重新夺权。
论亲痛仇快,昔日的马英九可以为“挑起族群对立骂他小孬孬”的庄国荣求情,以期后者免遭台湾政大不续聘处分,但对于以同样“罪名”被剥夺退休金的公务员郭冠英,却惜字如金不愿多说半句话。
曾经的765万票对他而言是加持也是枷锁,面对选举当道,为了追求选票极大值,他对支持者展现的冷酷与决绝可见一斑。
事实上,台湾70年的偏安割据状态,让以马英九为首的外省二代,无论在个人情感与意识形态方面,已经与祖国大陆产生了断裂。他们的精神原乡离大陆越来越远,距大洋彼岸的美国却越来越近,比起“中国人”的身份认同,他们更愿相信自己是“中华/民国”人。而“党国意识”与“亲美反共”的思想基础,决定了他们当下“中国”的认知与理解。
一方面,马英九深知台湾前途之所系在两岸,但另一方面,由于背负“外省原罪”包袱,不敢拂逆持续高涨的“台湾主体意识”,两岸经贸交流与多领域合作在他内人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修改教科书、清除“去中国化”遗毒方面并未实现大破大立,两岸的政治关系并未向前迈进。
而国民党自2016年沦为在野后,从“中国”二字是否要拿去到对“九二共识”存废态度成疑;从国民党青年军在2020年败选后提出务实思考李登辉“华独”路线到早前蓝委在台立法院提案美国出兵协防台湾;从过去不主动谋求统一到发展到如今有人竟不认同两岸一中,随着蓝绿主张日渐趋同,也为当前台海局势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马英九习惯说,“战争没有赢家,和平没有输家。”但当年若不是中国在甲午战败,台湾又如何被迫割让给日本侵略者,若不是中国人民经过浴血抗战赢得胜利,台湾又何以在50年后重回祖国怀抱?可见,战争当然有输赢!
前不久,马英九还曾表示,古宁头战役规模不大,但影响深远,它保卫了台、澎、金、马,也确立了两岸隔海分治70年的历史格局,可见之于两岸,马英九的心中并非没有胜负。
而无论纪念“古宁头”还是“八二三”,国民党选择回避的是,当年保台是为守中,彼时台湾,没有人追求分裂割据,两岸虽有分歧,但双方的终极目标都是国家统一。若谈历史的经验教训,怎能把这层意义舍弃呢?如果在台湾掌握空中优势的年代,军机都在飞越海峡中线。时过境迁,大陆用实际行动维护中国主权,为何又变成蓝营政治人物口中的“军事威胁”呢?昨是今非,岂不错乱之至。
马英九的八年证明,比起经济因素,当国民党的执政者无法大刀阔斧破除“台独”去中国化教育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当台湾的年轻世代并不能从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角度出发,深切体认台湾的未来在于两岸统一,如此“和平”的背后实则暗流涌动、山雨欲来。
就马英九个人来说,一生选举未曾尝过失败滋味的他,登上大位后等来的竟是人生中最大的挫败。当年挟765万票支持,声望如日中天的他不仅没能成“中兴之主”,八年后,不仅失去江山,在民进党一波波几乎疯狂的的凌厉攻势下,面对“抄家灭党”,国民党更难有招架之力。纵使亦步亦趋跟拜在“爱台湾”的政治正确下,也已到了求苟安而不得的途穷境地。而因为脱离了两岸现实,当把“中国”悬在天上,却拒绝走在脚下,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那一代人梦中寄情的千秋家国,只恐最终化为海市蜃楼。
比起一场无关大局的诉讼,当革“中”的行动正在台湾省上演,伴随求独无胆,统一无量的国民党的沉沦,当马英九的两岸路线已经被继任者蔡英文彻底推翻,他能赢得什么,又真正输了什么?除了一声叹息,这或是台湾岛内权力嬗变政治环境下,他日后能留给后来者为数不多值得咀嚼的话题与借镜。
▍延伸阅读
国民党主席选举 张亚中“雄辩”背后涌动的历史暗流
金门炮战63周年 错乱的国民党丢掉的中国魂
我是中国人不做台独军陈廷宠刺痛谁的玻璃心
对台湾这个认贼作父的逆子 祖国该拾起棍棒了
马英九如浮球 高过台独液面飘不到统一天空


分享、在看和点赞,至少要点一个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