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110周年,祖国大陆隆重纪念。在台湾省,有些人却倍感吃味儿,媒体人赵少康在脸书发文,呼吁承认所谓“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
然而,根据台湾现行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两岸关系的法律定位就是“一国两区”,同样,国民党如果要两岸相互承认,平行参与国际社会,走回的则是李登辉“两国论”的老路。
况且,昔日国共对峙,台北方面在一个中国原则之下,在国际上主张“汉贼不两立”,只是后来台湾省不认同一个中国了,想要“台独”,才妄图相互法理承认,凸显两岸“一边一国”。尤其民进党,面对正名制宪黔驴技穷,改将分离主义寄生在“中华民国”招牌之下,让被绿营弃之如敝屣的四个字,重新有了剩余价值。
事实上,大陆也并未否认当前存在一个在台澎金马地区的地方性政治实体,如果没有事实承认这一两岸现状,又怎会有两岸双方在2008年以后,在“九二共识”下完成二十三项经贸协议的签订,只是民进党上台以来,为了贯彻分裂主张,一直掩耳盗铃。
因此,两岸问题的症结并不是承认所谓“中华民国”的问题,而是台湾多数人拒统反中,让这虚悬的中国招牌成了“台独”的遮羞布与护身符,如果不能点破台湾社会长期存在的这一盲点,反而向绿营媚俗跟拜,这样的做法对两岸关系的改善并无丝毫助益。
赵少康在这篇发文中大谈何为“民主”,但对于民主的形式与内涵,其实,他根本搞不清楚。随着生产力发展进步,西式民主的弊端也越来越暴露无遗,只要控制了舆论,就可以控制民众的思维,进而左右选举,他所谓的“西式民主”不过是利益集团把持政治的一种手段,与其指摘大陆,毋宁说是台湾知识精英少了勇于面对照搬西式民主错误的勇气。
毕竟,昔日不“民主”的时代,台湾省还能称自己是“自由中国”,等到解除戒严,在“民主”的台湾讲“中国统一”却变成了最不自由的事,还有人如郭冠英,因此被“民主”政府抄没了退休金。
退一步言,当国民党不断要求大陆给惠让利,不断要求大陆对台要大人大量,当王金平因“求和说”放弃登陆,当小S遭遇“台独”质疑时,国民党动辄要求问罪美女主持人,呼吁大陆管控介入时,举凡这些作为,不正是利用了两岸制度的差异。
试想,如果大陆也奉行“台式民主”,处处以民意为依归,若让利改弦更张,届时是否又要被赵少康说“小人小量”缺乏善意呢?那为何在小S、张钧甯问题上,国民党又屡屡向大陆呼吁,希望“压制”来自民间的声音呢?还有,当蓝绿政治人物动辄以民意作为与大陆讨价还价的筹码,为何回应大陆民间出现的“武统”主张时,又将维护国家主权的民意曲解为“文攻武吓”呢?
因此,民主与否的与文上提到的“承认中华民国存在”一样,本质皆是“台独”制造的假议题,是先预设立场,认同了两岸不是一家,才把这些问题当成拒统分离的理由。试问,对于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难道文明的窃占优雅地叛离就不算分裂?
因此,两岸制度的差异不仅不该成为统一的障碍,对台湾而言,在一个中国原则之下,反而是享受更多机遇与照顾的优势,倘真以人民福祉为念,更该拥护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赵少康在这篇发文最后又放言,用政策主张而非武力争取人民的认同,再提什么政党竞争公平竞选云云。
但追本溯源,当年国民党在掌握军事优势的年代,不惜发动全面内战,造成两岸分裂的民族创痛。几十年后,当大陆递出橄榄枝,希望促成第三次国共合作早日实现统一,自知“反攻无望”的蒋经国又以“三不”无情拒绝。昔日嘲笑大陆一穷二白,随着两岸力量的消长,如今又强调自己更加“文明开化”,过去国民党把武力统一视为“光复河山”,现在面对大陆武备反独,又将此视为威逼胁迫伤害感情,昨是之今非令人莞尔。
试问,国民党当年提出“一年反攻,三年成功”时,有无争取用政策主张而非武力争取大陆人民的认同?何以曾经面对祖国同胞的召唤不屑一顾,跟从李登辉朝向分离主义路线亦步亦趋。而时过境迁,面对大陆人民历经70年的胼手胝足艰苦奋斗,让积贫积弱的中国脱胎换骨,国民党不只隔岸观火说三道四,对共谋统一意兴阑珊,还要颐指气使漫天要价,处心积虑妄图和平演变,这是对孙中山革命精神的继承,还是对中国历史的背叛呢?
当然,国民党中有此谬误者何止赵少康一人,实则是一类人的缩影。对于“中华民国”,他们未必是孤臣孽子,对于分离主义引爆台海战祸,他们或也心有所忧,但为了迎合主流民意,他们又往往媚俗取巧、逢迎投机。他们相信和民进党是在民主制度下的自由竞争,殊不知“台独”势力的步步进逼,要完成是对这个岛上中国人(包括并非主动认同却被台独定义者)的全面专政,而他们即便对“一个中国”态度暧昧不置可否,也难逃民进党挥出的“台独”屠刀。
对民进党而言,“中华民国”是妄图分裂中国的遮羞布,但对这些国民党人来说,却成了他们内心世界残存的家国认同之下,无法割舍的避风港。但70年来,根深蒂固的“反共”教育扭曲,加之西方自由民主价值的训化,让他们的“中国”天花板也仅止历史文化,在对待社会主义,对待国家统一问题上,多数时刻这些“文化中国人”扮演的却是助独为虐的角色。
其实,这些人自始至终不愿面对,1949年国民党的兵败山倒,是涤尽历史之积秽,中华民族迎来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那不只是蒋介石政权军事战略的失败,而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是道路决定了两岸的命运,昔日的这场制度之争早已高下立判。
而时过境迁,当这些国民党人心念的“中华民国”,早已随着台独的壮大几近湮灭魂飞,如果没有祖国对“台独”的武力震慑,民进党又怎会拾起这块在台湾省早已千疮百孔的“中国”招牌?
足见,真正让它得以尸居余气的不是那些向绿营竖起白旗的人,而是因为14亿人民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仅以这次国民党党主席选举为例,当一些人滔滔雄辩要清除党内的李登辉余孽,他们真正逃避的自蒋经国中后期开始,在历史抉择的关口,为了与祖国大陆分庭抗礼,国民党不惜将“反共”置于民族大义之前的偏安求存路线,从默许双重承认到“多体制国家”等“独台”法理的试探,已经为日后“台独”的崛起提供了土壤与养分,这是“以拖拒统、以拖待变”引发的必然结果,也是国民党在台湾日后愈发走向日暮途穷的根源所在。
当美国把台湾置于遏制中国大陆崛起“永不沉没航母”的角色,面对两岸关系深刻变化,试问,又当如何亲美又当如何和陆,鱼与熊掌又岂可兼得?从赵少康这次辛亥喊话观察,这样的“战斗蓝”,如果在台湾前途命运之所系的两岸问题上继续冥顽不灵、心怀鬼胎,也注定无法助力国民党走向重生。而如果不能彻底扬弃“拒统反共”的暗黑心理,所谓改善两岸关系也只是一厢情愿地徒托空言。
▍延伸阅读
当反战的龙应台踩到“台独”马蹄
国民党主席选举 张亚中“雄辩”背后涌动的历史暗流
我是中国人不做台独军陈廷宠刺痛谁的玻璃心
对台湾这个认贼作父的逆子 祖国该拾起棍棒了
马英九如浮球 高过台独液面飘不到统一天空
分享、在看和点赞,至少要点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