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党主席选举尘埃落定,但后续的震荡却远未偃旗息鼓。
早前,党主席当选人朱立伦与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见面。朱立伦表示,希望未来可以跟孙文学校合作。
张则表示,在选举过程中,他被很多人误认为“红统”,希望朱立伦帮忙,在内部开会确定他的两岸主张是不是“红统”,这对于他个人、支持者以及国民党都是必要的事情。
然而,这样的要求不免令人产生以下疑问。
首先,“红统”一说是把所有支持两岸和平、反对“台独”者都视为“中共同路人”,这是民进党的话语霸权,这次国民党主席选举,又被蓝营拿来拈香跟拜攻讦党内同志,足见统一在两党夹杀之下,几无理性讨论的空间。只要提出相关主张,都难逃这样的“污名”。
所以不是“红统”出了问题,是“拒统”在先,才把此当成反对的理由。这就如同台湾社会长期曲解“一国两制”,明明是有些人先认同分离主张,才以此攻讦大陆的政经制度,试问,这些人反对“两制”,难道支持“一制”?
因此,“红统”的对照组不是统一的方法论,而是压根不想统,这一点,蓝绿殊途同归。
回到这次国民党党主席选举,若有人在选前能直指“九二共识”被异化,能直指“独台”路线也是一种分离主张,既然勇敢点破这样的迷思,为何又怕被“抹红”呢?与其让“不统”者证明你不是“红”,面对“台独”定于一尊的话语霸权,还不如直接加入民进党更能自清。
遥想2005年,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提出“联共制独”,有了“九二共识”这一定海神针,实现了2008年以后两岸交流的荣景。因为无惧抹红,国民党达成了国共破冰,重返执政后一度在台湾岛内把握了两岸关系的话语权。但又因为新的掌舵者背负外省原罪处处怕被“抹红”,导致各项施政父子骑驴,最终痛失好局。
事实证明,没能“联共制独”,才有太阳花、反课纲,才招致民进党一波波更为疯狂地政治反扑。如今,国民党某些自称“统派”的人面对“台独”势力的强势,看似滔滔雄辩,但又对“红统”二字锱铢必较的背后,实则是面对两岸问题倒果为因。
理性观察,这些“叶公好龙”者明明在岛内并无可及的舞台,但还不忘时常放眼对岸对14亿人颐指气使。比如早前《环球时报》年会,某位砖家动辄指责对独强硬破坏两岸心灵契合,会为蔡英文助选,却从不愿意面对纵使没有“武统”,大陆一直以来的给惠善意不也同样被曲解为“以经逼政”。试问,难道不武,台湾就没有分离主张?
归根到底,两岸关系的本质仍是统独问题,根本无关统一的方法论,更不存在所谓的民意对立,若自认是中国人,反对分裂,就是同胞,又如何能被反独的爱国民意殃及呢?
因此,这些人的高谈阔论,与其说标榜自己的主张是让“武统”按下暂停键,毋宁说是他们处心积虑地挤压一中红线,妄图让统一在 “和平分离”下止步。
就此论,说他们是“红统”的确言过其实,但若称渠等是与“台独”同流合污、互为表里,恐怕也不冤枉。
时过境迁,面对两岸关系的深刻变化,当“反共”在岛内已沦为“台独”的遮羞布,曾经作为政战宣传主导者的许历农将军,都可以在百岁高龄勇于承认当年“反共”的理由早已不复存在,不能为反对而反对。
当90岁的陈廷宠戎马一生亲历国共内战的炮火硝烟,晚年目睹“台独”势力歪曲历史、指鹿为马,都敢于说出是中国共产党反而在实践三民主义及“礼运大同篇”的理想。
当这些为昔日两蒋做牛做马、卖命半生者都能彻悟,中国的前途与命运是在过去的敌人手中,当他们选择和曾经的对手相逢一笑恩仇尽泯,这种告别旧我的表现并非失败,而是和祖国同胞一道加入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列。
相较之下,有些人仍在昏睡,还有些人大梦不醒,更有些人平日道貌岸然,在台湾岛内提七七事变,尚能谈“卢沟晓月的哀愁”,可是统一较真的关键时刻,立马原形毕露,而这种面对“一国两制”生怕被“抹红”的纠结,正是蓝营中头脑不清者最典型的症状,而这种胶合与苦恼,用李敖的话说,也正是1949年失败者们的集体特征。
不知那位极力要求澄清不是“红统”的砖家,面对“统一”真龙到来时,又会是何表现呢?
▍延伸阅读
国民党主席选举 张亚中“雄辩”背后涌动的历史暗流
只把同胞当钱包 台湾水果到大陆还能甜吗
金门炮战63周年 错乱的国民党丢掉的中国魂
我是中国人不做台独军陈廷宠刺痛谁的玻璃心
对台湾这个认贼作父的逆子 祖国该拾起棍棒了
马英九如浮球 高过台独液面飘不到统一天空
分享、在看和点赞,至少要点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