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办执行长揭内幕,侯友宜选前为何婉拒马英九站台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一月有余,选前马英九未受邀出席侯友宜选前夜造势曾引起热议。2月19日,马办执行长萧旭岑接受媒体人黄暐瀚专访,他表示,不邀请马英九出席最后造势晚会,是错误的决策,不仅伤害马,更伤害候选人侯友宜。
事件起因是马英九在1月8日接受《德国之声》专访,他当时强调,这场选举是场“战争与和平”的选择。马英九认为,两岸关系恶化很大程度应归咎民进党。因为鼓吹“台独”,这是大陆绝对不能接受的事。他表示,“九二共识”是双方重要的政治基础,而岛内一般人有所误解。尤其特别强调,就两岸关系而言,应该信任大陆。
结果这句话被民进党见猎心喜大作文章,让侯友宜竞选团队感到压力,担心在“逢中必反”的环境中,相关发言可能被对手操作导致选情逆转。
萧旭岑透露,1月10日他接到侯办电话,委婉地请马不要上台,当时他表达两点立场,一是马办绝对全力配合,马英九已花了数十万元登广告,他一定支持侯友宜;但是第二点,他以个人身份提醒,如果不让马上台,会有严重的党内问题,对侯友宜是不利的。
为顾及侯办颜面,本来已被邀请的马英九阵营对外说明是没有被邀,而不是侯办临时改变主意。对于主持人问侯办是谁下的命令,萧旭岑称是来自金溥聪的指示。
后者当年与马是亲密无间的战友,但在马第二任实现两岸领导人会晤时,已经与马疏远,在去年看待马英九登陆议题上,金的态度也极为保守。
萧旭岑在专访中谈到,当时党内也有不同意见,从党主席朱立伦到前立法机构负责人王金平都对此举不认同,但在侯办强力建议下,最后马还是未出席站台。
谈到此事对选情影响,他说,不邀马英九上台,等于切割前任领导人,也切割自己的信念。因为马英九没有讲错话,他讲的是两岸要有互信才能互动,这不是国民党的政策吗?你切割自己的信念,要支持者怎么出来投你票呢? 
事实上,当时马英九接受专访,其观点主张比任内有所前进,谈到两岸互信态度也更为积极。这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是具有正面意义的。而采访媒体却故意设置陷阱,挑动两岸议题,以此迎合岛内“逢中必反”的政治正确,本身就是在配合民进党。
作为国民党前主席,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支持两岸和平,理应是蓝营捍卫的立场,但侯办当时另有看法。尤其金小刀有2008年辅选成功的经验,他更相信展现本土认同有助蓝营胜利,因此淡化两岸是他当时拒马站台的原因。
但这种策略,也可能让原有支持者的选票流失。毕竟侯友宜没有昔日马英九的号召力,起初他在党内出线争议颇多,深蓝阵营对他的“岁月静好”也大有不满。当他与马切割后,原本投票意愿不强的深蓝支持者恐怕难以归队,即使之前勉强归队,见证这一幕也极有可能阵前脱队。
萧旭岑认为,侯办的这种做法并不明智,他表示自己听到一个估计,不邀请马英九在选前之夜站台,侯友宜掉了40万票。这是有人分析,他们没有数据,也不可能去分析,但很明显地,领导人的票低于政党票,台北市得票也输,不是很正常。
平心而论,即使马在选前夜现身,侯友宜也未必能翻转选情。毕竟,上两次选举,马也曾为朱立伦、韩国瑜站台,蓝营依然大败。但可以肯定,如果国民党连自己的主张都不敢捍卫,支持者有何理由再义无反顾地相挺?而结果也显示,与马切割并没有为国民党带来更多选票,反而进一步重创选情。
此事件也能看出,相较马任内的政策,今天蓝营面对两岸关系的态度比过去更为保守,一方面国民党为了改善与大陆的关系要延续“九二共识”,但面对独化民意的反弹,候选人又要淡化相关论述的影响,始终不能摆脱进退失据的困境,造成“九二共识”在岛内被进一步污名化,“反中拒统”的氛围更加恶化。
这样的局面,与蓝营2008年重返执政后,没有大刀阔斧针对台独化教育进行拨乱反正息息相关,昔日执政者当然负有责任。而过往经验一再证明,只经不政的路线,只会加剧台湾内部的分离倾向,这是蓝营在那一阶段深化两岸关系的同时,应当汲取的惨痛教训。
时过境迁,当曾经的亲历者、主事者都能有所改进调整,后来者却依然奉行拿香跟拜路线,这种患得患失只能让国民党未来重返执政更加艰难,在岛内的生存空间也将被更进一步的压缩。从萧旭岑讲述的内幕回看1月13日的投票结果,侯友宜的败选尽在情理之中。
从上海代表团遭台独刁难,丈量两岸善与恶的距离
大陆驳斥“禁限水域”,海警护渔戳破台独谎言
赵少康访苏起,谈马英九“不统不独不武”形成始末
从闽平渔惨案到金门船难,透视台湾社会反中魔咒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