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民众党参选人柯文哲,在新北板桥举行誓师大会,公开宣示,一定会用民众党参选人的身份拼战到最后,要再一次创造奇迹,现场柯粉倍感振奋。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回应,我们必须要合,大家持续协商,国民党也是随时ready,他将蓝白合下车的时间定在本周三。
对于柯文哲的强硬表态,被不少台媒解读为“侯柯配”出局。然而,今年6月,柯文哲曾说,民众党连区域“立委”都找不到人,是自己的致命伤。大选可以选就选、不能选就算了。
到7月,参与吴子嘉的《董事长开讲》节目,面对现场柯粉,他表示,既然党已经提名愿意参选到底。前不久,蓝白合进入政党协商后陷入僵局,他称民调小输也愿意当副手。
上周三蓝白达成六点共识,根据协议,若在统计误差范围内,由“侯柯配”得一点。等到周六结果揭晓,民众党又翻脸。
柯文哲周日对支持者喊话,到底蓝白合不合,我不会违背民意,我也不会背弃你们。可上周三签字画押后,他接受访问,明明说的是蓝白合是民意,自己也赢不了。
从这些言论不难看出,一路走来,他都是根据形势说变再变,自己承诺过的也能说翻就翻。
不可否认,在蓝白对于民调误差的较量中,国民党陷入了绝对被动。柯营骂蓝营要让6%。但如果是1700万人的母体,抽样其中1068人,以统计学公式,正负差是3%,即六个百分点区间。若抽样2000人,那正负差就是2.19%。样本数越大,抽样误差就越小。
即便按照柯文哲和外界此前普遍理解的,让3%误差范围是正负1.5%,在民众党排除不利于自己的三份民调后,依照双方协议,“侯柯配”在其余六份民调中也不是3比3,而是应该以4比2胜出。
很多人忽略了,其中一份《汇流新闻网》的民调,“侯柯配”落后“柯侯配”2.2%,以柯人工设定的误差范围,该是前者得一点,但民众党坚持计算与“赖萧配”的净差,用了此猫腻,“柯侯配”得一点,最终才让双方平手。
民众党认定如果没有误差范围,“柯侯配”是以5比1获胜,却只字不提被搁置的民调,都是“柯侯配” 落后。
况且,柯文哲当初愿意签字,在“让”的背后,考虑的当然是政党支持度。因为年轻人动动手指支持的候选人,没有政党组织动员未必能够落实在现场投票。而柯文哲从蓝营讨到的,是让民众党在未来联合政府中拿到足够的筹码,“让” 的本质是政治利益的交换,不是谁更高尚。
从之后柯粉的反弹观察,表面看是对误差范围的认知不同,但假使“柯侯配”完输,他们也不愿接受柯当副手与蓝营合作。
究其原因,对原本就是绿营支持者的柯粉而言,支持柯是要擦亮本土招牌,他们与民进党之间的关系,是绿营内部矛盾,即使柯正侯副,也是打败国民党。反过来,则是成全 “外来政权”。这些人对待国民党的态度,根本是敌我立场。
即使蓝营极力迎合岛内政治正确,一样闻统色变,但在这些挺柯者的眼里,照样被认为是“亲中”,这也论证了岛内民意全面的绿化,也戳破了柯文哲所说,民众党代表台湾有一股超越蓝绿的第三势力正在形成。
事实证明,在三组人选中,赖清德民调稳定领先,哪怕绿营分裂,一部分人转而支持柯文哲,小绿为主体的民众党也能一跃成为第三大党,和蓝营分庭抗礼。如果要论蓝绿二元政治结构有何变化,那无疑是绿对蓝已经形成碾压优势。
从两岸关系思考,揭露柯文哲善变并非为了同情其他势力,而是从民众党支持者对蓝营的敌意与仇视,更加清晰他们在统独光谱中的落点,这些人的主体压根就是非蓝,称小绿也不为过,更不是朱立伦早前定义的非绿,要与这样的势力携手,支持者竟还能接受,也变相证明了蓝营的逐步绿化。
这几天还有论者认为,国民党要走自己的路,可经过几番波折,当台湾前领导人马英九都出来协调,蓝营高层起初面对柯文哲叫阵的当断不断,已经失去了与柯翻脸的先机。
柯本就是政治赌徒,当初愿意“让”是拿到自己满意的结果,选择“归降”。面对柯粉不满,明明是他不认输还掀桌,却利用在年轻人中的优势,在舆论战中赢得主动,柯又顺势进击抬高了自己在蓝白合中的身价,再上谈判桌,恐怕他会要的更多。
目前整合尚未破局,但被柯一路折腾的国民党,现在要面对的是,委屈求合难为自己,选择不合柯粉更有话说。不只少不了被舆论指责,还可能变成绿白公敌。无论伸头还是缩头,不管民进党下不下架,今后在岛内处境都只会更加尴尬。与其说该走出自己的路,不如说面对大绿小绿联合夹杀,在接二连三的战略误判下,对手哪容得他们还有路可走?
郭台铭已到强弩之末,离出局还有多远?
柯文哲临阵耍赖,朱立伦以韩国瑜断其后路
政治变色龙助阵赖清德,赵少康称他不是“台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