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临阵耍赖,朱立伦以韩国瑜断其后路


11月18日上午,谁是在野共主本该揭晓答案,由于蓝白双方对“误差范围”理解各有不同,商谈5个小时仍无定论,柯办总干事黄珊珊坚持拒绝签字,让整合陷入僵局。
柯营对外释放消息,称让6%太不公平,制造了蓝营欺人太甚的舆论氛围。但一般民调约取1068份样本数,在信赖水准95%时,抽样误差最大值为正负3.0%,等同六个百分比区间,就统计学原理,“误差范围”是必然存在的,没有让不让的问题。
根据这九份民调显示,侯柯配与柯侯配与赖萧互比之后的支持度都在伯仲之间,根据15日的协商共识,应是侯柯配胜出。(国民党文传会)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记者会表示,没有让6趴,如果样本数是1068份,统计误差就是正负3%,如果是2000份,统计误差可能就是正负2.2%。
朱立伦说,按照目前的模式有3种结果,如果9份民调都采记,那是“侯柯配”8比1获胜;采用6家民调,统计误差范围内“侯柯配”算得一点的话是5比1,如果按照民众党代表认定的让3%为正负1.5%,那样是3:3平手。他希望双方尽快坐下来,化解这小小的争议,组成团队,共同努力争胜选。
事实上,单从两方的支持度比较,差距都在伯仲之间。但是民众党所谓的大幅差距,是分别用两种组合与“赖萧配”差距的差距计算。当柯文哲只能成为副手,很多小绿回流赖清德时,“侯柯配”的领先幅度自然降低,这证明柯粉的主体压根都是非蓝。
不可否认,柯文哲用“小输愿礼让”成功达阵。在周三的协商中,就要到一半执政权与国民党的组织优势,但由于他的“误差范围”是政治用语,不是科学原理,加上在年轻人中的舆论优势,明明是自己反悔却把责任推向对方,如果他真的理直气壮,想必不会临阵失联,连马办执行长萧旭岑都联系不到。
柯当初之所以愿意“礼让”,自然是交换到了自己满意的结果,否则他何必签字画押?现在又说被蓝营忽悠,但国民党若真有此本事,也就能独赢赖清德了,又何必为了整合宁肯被墨绿讥讽嘲笑?
再退一步说,以双方目前支持度的差距,就算“侯柯配”赢不了,“柯侯配”也并无胜算,即便现在这两组组合都赢赖清德,在野整合后回归到蓝绿对决,民进党仍有优势。

就在蓝白合陷入僵局的当天,国民党也抛出震撼弹,朱立伦称他与国民党参选人侯友宜有共识,敦请前高雄市长韩国瑜担任不分区“立委”第一名。韩国瑜当天回应,将接受任务。
在柯的谋划中,若蓝白不合,“柯韩配”再拉拢郭台铭,利用舆论优势操作弃保是他的胜选方程式,而蓝营此时出手等于断其后路,促使柯必须重新回到蓝白合的谈判桌。
事实上,在金溥聪入主侯团队后,朱一度仅被视为球队老板,角色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但他借蓝白整合这一局,在党内又重新拿回了2024的主导权。除了与柯较量,在蓝营内部的权力争夺中,也一举扭转了此前的弱势。
至于侯友宜,从获得征召开始民调一路下坠,党内换侯声浪不止,但保住他就是保住党主席的权威,这是侯能走到今天的关键。即使他在蓝白合这一局最终跌跌撞撞胜出,赢得大位也必然是史上最弱领导,真正掌控权力者仍会是站在他身后的那些蓝营大老。
眼下蓝白整合的僵局,除了反映国民党的式微,也让外界更加清楚柯文哲手底下其实是一众“台独”小绿,国民党在他们心中的仇恨值并不亚于民进党。这再次证明,所谓的“白色力量”,只是被民进党边缘化的另一股绿营势力,根本没有所谓的超越蓝绿。
当蓝营觉得自己不能独赢便毫无违和感的向墨绿递出橄榄枝,这样的“政党轮替”呼声所反映的岛内民意以及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影响,仍有待审慎观察。
最新消息:“侯柯配”胜,柯文哲为何反悔?
当蓝白都合了,郭台铭还想拉住柯文哲?
政治变色龙助阵赖清德,赵少康称他不是“台独”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