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侯柯配”胜,柯文哲为何反悔?


蓝白谁是在野共主的悬念今天10点在马英九基金会本该揭晓,但三方从昨晚9点开始,历经超过5个半小时漫长讨论,最后仍没有共识,民众党代表拒绝签名,让这场整合大戏以暂时搁置收场。
马办执行长萧旭岑在记者会上表示,根据三位民调统计专家检视,九份民调当中,民众党认为三份有问题应该不计算,国民党则认为没有问题。
根据另外六份民调结果,以11月15日当天政党协商共识的统计误差计算,“侯柯配”对“柯侯配”为5比1;但民众党代表认为,应以柯文哲一直以来主张的3%来计算,“侯柯配”对“柯侯配”为3比3。
双方争议点在对“误差范围”的界定,柯营主张误差范围值为3%(正负1.5%),侯友宜方面则认为,误差范围须超过6%(正负3%)。
事实上,如果民调样本数量达到 1000 份以上,以误差范围可控制在正负 3%以内计算,“柯侯配”若赢“侯柯配”6%,看似优势巨大,但双方实际的支持度可能是平手,因此,蓝营主张的是符合统计学原理的,而柯当时也认可签字。 
根据岛内媒体报道,柯文哲早前提到过,协议中唯一的让步就是“误差范围”,其余签订的内容都是提前拟好的,但这却成了柯营大做文章的关键。
国民党的民调专家搬出教科书,表示“正负3%”就是6个百分点区间,民众党的专家也认可此说法。但柯文哲谈的不是科学,他玩的是政治。按照规则,“侯柯配”本无悬念,但这几天看到党内反弹与柯粉的强烈不满,尤其柯营内部接受程度不如预期,他暂缓了整合的脚步。
从民众党先排除不利于自己的三份民调,到再以“误差范围”大做文章,向国民党讨到足够筹码的柯文哲,看似向蓝营叫阵的同时,他也是在以此方式对党内主战派有个交待。而蓝营的悲剧在于,他们用统计学原理对阵反复的柯文哲,已经为今天的局面埋下了伏笔。起码在这一局,国民党又被柯摆了一道。
萧旭岑在记者会表示,面对双方的僵持,他也为此多次拨打电话给柯文哲,但截至半夜2点,一直都无法联系上本人,看得出,柯文哲是在刻意躲闪。但他今天也强调,蓝白合没有破局,要给他一点时间。
然而,从柯粉的强烈反弹看,这些人对蓝营的仇恨程度远远超过他们对于民进党的不满。墨绿的柯文哲从国民党讨到便宜可以甘当副手,这符合他的投机性格,可是这些“台独”小绿却不懂老板心思,更不想与蓝军为伍。因此,只要是“侯柯配”,就有部分选票流向赖清德,这也是蓝白合即便成局,也未必能取得一加一效果的原因。
当年宋楚瑜出走,蓝营分裂,面对三足鼎立,尚能与陈水扁一战,宋最终只是小输,连宋相加的票仍遥遥领先陈水扁。
二十多年后,原本就属墨绿的柯文哲与民进党闹翻,赖清德面对绿营分裂,在三组人选中民调依然稳定领先。当柯文哲领衔一帮小绿都可以声望不坠,与蓝分庭抗礼,足以说明岛内当前呈现的已是绿大蓝小的政治格局。经过这样的一波三折,即使蓝白合了,国民党赢了,也必会遭人耻笑,若输了未来则变成绿白公敌,加上民进党的强力追杀,前景堪忧。
当“下架民进党”只是反“台独”的必然条件,而是否认同“九二共识”并没有成为左右这场在野整合的关键,蓝白即使勉强凑到一起,背后反映的民意以及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影响,都不应作出过度乐观的解读。岛内的独化趋势不会因为某场选举的胜负得到根本性的扭转,此现象更值得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马英九见证蓝白合成局,侯柯携手告别郭台铭?
宋楚瑜:“给某先生八年”国民党被下架,马办回击
郭台铭已到强弩之末,离出局还有多远?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