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听雨秦汉系列
汉帝国的建立之女中豪杰(四)
惠帝与吕太后围绕着赵王生死展开了一轮长达半年的交锋,结果惠帝一败涂地。(见链接:《刘如意》)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瘖药,使居鞠域中,名曰“人彘”。
居数月,乃召惠帝视“人彘”。帝视而问,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
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复治天下!”
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七年而崩。
杀了赵王后,吕太后决定趁热打铁,对儿子展开进一步凶猛攻势。
她把戚夫人的手脚都砍去,又把她眼睛弄瞎,耳朵弄聋,嘴也弄成了哑巴,吕太后把这个人不人,鬼不鬼的东西称为人彘。
此后吕太后召惠帝前来观赏人彘,并告诉他这个人彘就是戚夫人,把惠帝吓得又惊又恐,大哭不已,接下来又大病一场。
惠帝决定向母后投降,请人告诉母后,你牛X,我没能力没资格和你斗,你赢了。
此后惠帝终日饮酒淫乐,不再听政,把大权全部交给了吕太后。
上面这段记载更多是本纪里记载跨度很长事件时惯用的凝练总结。
惠帝刚刚惨败,又被吕太后追着暴击,从最后的结果来看确实可以视之为遭遇了重大失败。
但这段记载后半部分有所夸张,因为惠帝并没有完全不问政事,更没有就此投降,惠帝和吕太后之后仍然展开了不少斗争。
孝惠二年,入朝。帝与齐王燕饮太后前,置齐王上坐,如家人礼。
太后怒,乃令人酌两卮鸩酒置前,令齐王为寿。
齐王起,帝亦起,欲俱为寿。太后恐,自起反卮。
齐王怪之,因不敢饮,阳醉去。问,知其鸩,乃忧,自以为不得脱长安。
惠帝和吕太后的新一轮生死斗围绕着齐王展开。
齐王刘肥是刘邦的长子,不过由于不是吕太后生的,所以不是嫡子。他也是刘邦第一个被封为王的儿子。
在齐王刘肥的传记里记载了他在公元前194年10月进京朝圣时发生的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故事说惠帝看到齐王刘肥来朝拜很开心,和齐王一起在太后跟前宴饮。
惠帝不摆皇帝架子,把齐王当兄长看待,坚持让齐王坐在上首。
吕太后一看就生气了,于是派人倒了两杯毒酒来让齐王给她献酒贺寿。
没想到汉惠帝也跟着齐王一起给他献酒贺寿,这一下子把吕太后吓得呀,赶紧起身把酒杯给碰到了。
齐王看到这一幕非常奇怪,不敢再喝酒了,于是假装醉酒离去。
回去后齐王赶紧派人去打探情况,知道了原来吕太后是弄了两杯毒酒想毒死他,吓得齐王忧虑万分,以为自己没法活着回齐国了。
这个故事扁舟敢明确的说属于“一眼假”的故事,故事里的人物行事幼稚,没有半点逻辑可言,相信不需要扁舟再过多解释。
这个故事应该是出自传了不知道多少手的民间史料,已基本上可以当小说看。
但我们也相信故事必然有其原型,故事情节虽然荒诞不羁,但故事的大致框架却未必虚假,只不过越传越走样罢了。
故事主要表达的是吕太后对齐王展开逼迫,而惠帝再次和自己的同父异母兄弟站在一边与吕太后对抗。可惜的是从结果来看,惠帝又输了。
齐悼惠王来朝,献城阳郡以益鲁元公主邑,尊公主为太后。
之所以认可故事的大体框架是真实存在的,关键在于此后事态的发展。
齐王把齐国的城阳郡献给鲁元公主作为她的私人封地,数年后成为这片封地成为鲁国,鲁元公主儿子张偃成为鲁王。
不仅如此,齐王刘肥还尊鲁元公主为王太后!刘肥是刘邦长子,比鲁元公主大,哥哥尊妹妹为母后,要从礼法上讲这简直是乱弹琴。
齐王的传记里对这件事做了更详细的介绍:
内史士曰:“太后独有帝与鲁元公主,今王有七十余城,而公主乃食数城。
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公主汤沐邑,太后必喜,王无患矣。”
于是齐王献城阳郡以尊公主为王太后。吕太后喜而许之。
乃置酒齐邸,乐饮,遣王归国。
大意是内史“士”过来劝说齐王:
太后只有皇帝和鲁元公主两个孩子,现在你贵为国王,手里有70多个城池,而鲁元公主食邑只有几个城池,这落差也未免太大了。
齐王你不如把你的领地拿出一个郡送给鲁元公主做封邑,太后肯定非常开心,你就不用担心回不去了。
内史是首都地区最高行政长官,目前有研究还认为汉初内史和长官帝国财政的治粟内史是一个官,属于九卿之一。
这么高级别的干部过来劝齐王,等于就是代表吕太后来指示齐王。齐王不傻,立即乖乖听话,太后很高兴,齐王也顺利回到了齐国。
齐王来京一趟,不仅丢了一个郡,还尊自己妹妹为母后,这显然是受到了吕太后的巨大压力。
现在的问题是吕太后有能力给齐王这么大压力吗?
可能有朋友会说,吕太后杀的刘邦儿子还少吗?她当然有能力给齐王很大压力。
这其实是一个错觉,吕太后确实杀了很多刘邦儿子,但这都是在惠帝死亡以后。
惠帝还活着的时候,吕太后只打报仇的擦边球杀了曾经和刘盈争太子的赵王,其他刘姓王她并没有动过。
别说刘邦儿子她不敢动,甚至吕家人连一个封侯的都没有,低调极了!
原理很简单,刘盈称帝时已经满16岁了,必要时完全可以当成年人看待了。
你吕太后固然很厉害,但你过分厉害,让我们感觉到威胁和害怕了,对不起,惠帝可是正儿八经的皇帝。
所以正常情况下齐王面对吕太后压力完全可以硬挺,因为吕太后敢和他硬来的可能性很小。
吕太后才把赵王杀死,现在要对齐王下手,要是能成功那天下还不都是姓吕的说了算了?
众多军功元老们肯定不能接受一个如此强势的太后,而大家要阻止这一切又不难——只要高举惠帝旗帜,尊重惠帝权力就可以。
吕太后不敢也不能和齐王硬碰硬,因此吕太后这次出手主要是抓住了三点:
第一,齐王居然和惠帝走得很近,惠帝居然想抬齐王来压我这个太后,这我能忍吗?当然不能忍!
所以我对齐王出手主要目的是教训惠帝,让他不要老搞这些没用的小动作,大家都能接受吧。
第二,鲁元公主也是刘邦的孩子啊,堂堂一个公主手里的封邑却实在太少,我让齐王给他区区一个郡做封邑,这也不算很过分吧?
第三,齐国实在太大了,坐拥整个山东半岛,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一旦齐王振臂一呼,整个关东都可能要出大问题,对列位元老也不是好事啊。
所以我其实是帮大家削弱下齐国,增加大家的安全感。
政治是交易的艺术,吕太后和朝中文武重臣们做了个交易,大伙觉得吕太后说得有道理,于是同意出面向齐王施压。
齐王进京后和惠帝走得过近,眼下遭到吕太后和朝中重臣的联手施压,决定吃个哑巴亏就此认怂。
最终吕太后、军功元老、高帝遗臣和齐王都达成了一致,唯一大亏特亏的只有惠帝!
齐王这番操作又是献城又是尊妹妹为母后,等于给吕太后交了个大大的投名状。不管齐王心里怎么想,他脑门上的吕字已经没法消掉了。
今后再也不会有人把齐王当惠帝的盟友看,这也就意味着惠帝再也借不了齐王的势。
齐王是关外成年国王里地盘最大,实力最强的一个。齐王被认为绝不可能和惠帝一个阵营,对惠帝是莫大的打击。
惠帝形单影只,说话不能算的形象进一步深入人心,他能拿来和军功元老或者其他人合作的筹码越来越少。
吕太后全面压制惠帝,但是只要惠帝还在,她也需要时时刻刻小心翼翼,很难真正培植自己的心腹势力。
因此,围绕着惠帝皇后人选,双方又展开了新一轮的搏斗。
孝惠张皇后。宣平侯敖尚帝姊鲁元公主,有女。
惠帝即位,吕太后欲为重亲,以公主女配帝为皇后。
吕太后为惠帝选择的皇后非常奇特,居然是鲁元公主的女儿,惠帝的亲外甥。
换句话说,吕太后是惠帝母亲,又是惠帝的祖岳母;鲁元公主是惠帝的姐姐,又是惠帝的岳母。
实际上对吕太后来说,最合适的选择就是找个吕家女孩当皇后,学习西周的姜姓,基本上隔代就是王后,西周成为姬与姜共天下的典范。
惠帝死后,吕太后实际上也是打算这么玩的,但问题是眼下惠帝还活着,他能同意吕太后的野望吗?
我们再次强调,惠帝还活着的时候,吕氏地位并不强大,这几年吕氏连一个被封侯的都没有。
惠帝一直对母后采取强硬抵抗的策略,吕太后虽然能够死死压住惠帝,把他变成傀儡,但另一方面,一个可以视为成年的皇帝始终是她绕不过去的大山。
此时的汉帝国朝廷和首都的军队中,始终是军功元老及其后代占据绝对优势!吕太后只能说利用妹夫樊哙在里面能够说得上话罢了。
此时的汉帝国行政事务,仍然在大佬萧何和刘邦亲信赵尧的掌控之中,吕太后根本插不进手。
所以眼下的吕太后能够独掌大权,却没能力扩展自己势力,因为她必须要不断和军功元老、高帝老臣们妥协、交易来换取他们不支持惠帝。
这种局面下,吕太后如果在惠帝坚决反对下强行推一个吕家女孩当皇后,会带来很大风险。
如果惠帝振臂一呼号召大家反击吕太后,如果惠帝把吕太后描绘成一个妄图让自己家族成为姜姓那样的豪族,世代霸占外戚角色,大家会怎么站队呢?
吕氏如此强横了,军功元老们的实际权益必将受到严重侵害,他们很容易转头支持惠帝。
这也是为什么吕太后会做出让外孙女当皇后的奇特选择。
外孙女当皇后,外戚势力是张敖,张敖作为前赵王,和大伙关系较深,他老婆鲁元公主又作为齐国太后拿走了齐国的城阳郡。
这样一来,外戚张敖和吕氏没有直接关系,又能削弱刘氏皇族的力量,自然可以得到大伙的认可。
另一方面,张敖毕竟是吕太后女婿,和吕太后本人有着密切关系,也是吕太后能信得过的人。
张氏做皇后,吕太后和军功元老们都基本能满意,唯一不满意的只有惠帝,因为他连寻求一个能为自己所用的后族的路都被彻底堵死了。
欲其生子,万方终无子,乃使阳为有身,取后宫美人子名之,杀其母,立所名子为太子。
吕太后想让惠帝和皇后早点生个太子,可是却始终不能如愿。
要知道惠帝光是儿子就有7个,不存在生不出孩子的问题,之所以没有太子,恐怕在于惠帝非常反感这桩严重伤害自身权力的包办婚姻。
是岁十月壬寅,太后立帝姊鲁元公主女为皇后。其乙亥,凌室灾;明日,织室灾。
凌室所以供养饮食,织室所以奉宗庙衣服,与春秋御廪同义。
天戒若曰:皇后亡奉宗庙之德,将绝祭祀。
《汉书·五行志》记载,立张皇后前的二十六天和二十七天,连续两天供养皇宫饮食和宗庙衣服的房屋遭遇火灾。
根据战国末年到汉朝非常流行的阴阳学家观点,这种火灾代表皇后无德不能奉宗庙,她这一支将绝祭祀。
这两场火灾来自官方档案,真实性很高,后世学者据此推测:
大约一个月前,吕太后已经和朝中元老达成一致,确定惠帝侄女张氏为皇后,气愤又无奈的惠帝只好用放火指控皇后无德,不会有后的方式表达强烈抗议。
然而,这种泄愤的做法无法阻止吕太后的步步紧逼。
惠帝是否真的坐以待毙呢?他还会向吕太后发起攻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