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说给匈奴带来的最宝贵的财富


                 扁舟听雨秦汉系列
             文景之治之艰难缠斗(九)
贾谊提出了著名的对匈三表五饵战略(见链接:《三表》、《五饵》)。
不管这三表五饵战略是好是坏,确实颇有新奇之意。
不过贾谊的对匈战略未必只是一个人拍脑袋想出来的。
在贾谊上疏论匈奴的差不多同时,另一个汉人也在为匈奴单于出谋划策。
他的做法和贾谊所述大可对照来看,彼此思路之间似乎颇有渊源。
老上稽粥单于初立,文帝复遣宗人女翁主为单于阏氏,
使宦者燕人中行说傅翁主。
说不欲行,汉强使之。
说曰:“必我也,为汉患者”。
中行说既至,因降单于,单于爱幸之。
中行说是燕地人士,燕国和匈奴接壤且长期有胡人往来甚至居住。
因此中行说对匈奴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也都比较熟悉。
中行说还是个“宦者”,我们介绍过“宦者”就是宦于皇帝者,代表皇帝近臣的意思。
至少在此时,宦者不一定就是太监。不过考虑到中行说是后世公认的坏人,那就当他是太监好了。
本来中行说也就是一个在史书上连个字眼儿也没法留下的小太监。
坏就坏在公元前174年,冒顿单于死了。
冒顿单于死了,他儿子继位成为新的老上单于。
新单于登基,汉文帝决定派一个宗室女子嫁给老上单于和亲。
毕竟新单于即位,政策可能有变,大汉有必要赶紧拉一下两国的关系。
这一切也都算是正常的朝廷政策,坏就坏在中行说被当作陪嫁跟着去草原伺候和亲的翁主。
中行说哪肯离开富饶的长安,跑去荒凉、寒冷的大漠呢?
他死活也不肯去,可任凭他怎么求爷爷告奶奶,也没法从黑名单上下来。
绝望的中行说发下毒誓,你们今天大汉对我爱答不理,以后我要让大汉付出代价!
于是到了匈奴后,中行说立即投靠了老上单于,而经过几番交谈熟悉后,老上单于非常欣赏他。
初,单于好汉缯絮食物,中行说曰:
匈奴人众不能当汉之一郡,然所以强之者,以衣食异,无仰于汉。
今单于变俗好汉物,汉物不过什二,则匈奴尽归于汉矣。
其得汉絮缯,以驰草棘中,衣裤皆裂弊,以视不如旃裘坚善也;
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于是说教单于左右疏记,以计识其人众畜牧。
中行说一投靠匈奴,立马就开始搞事情。
我们此前介绍过,大汉出产的华美衣物和酒肉等美食非常受匈奴上层建筑喜爱。
匈奴非常重视从中原获取这些华美的衣物美食,用来作为吸引草原贵族的杀手锏(见链接:《神迹》)。
和亲的最重要内容就是汉朝廷通过每年赏赐大量衣物美食,换取匈奴不出兵的承诺。
但中行说却对此提出了异议。
中行说认为,匈奴人丁稀薄,其总人口还没有汉帝国一个大郡的人口多。
但是匈奴却非常强大,屡屡打得中原不能还手,为什么?
就是因为匈奴的衣食住行和中原区别很大,所以其生存的物资并不仰仗于人。
现在单于您改变匈奴的习俗,喜爱汉朝的东西,一切就会发生变化。
汉朝最多只需要把占其总数不过十之一二的物资拿来收买匈奴,就能全部得到匈奴的部众。
到那时,匈奴可就要被大汉不战而屈人之兵了。
为了避免这样的局面出现,大汗您必须要有所行动。
您应该把从汉人那里得到的棉布、丝绢换个用法。
您让手下穿着这些没用的玩意在野草荆棘中奔驰。
用不了多久,这些看似华美的衣服裤子就会开裂破烂。
人们就会知道这些东西原来中看不中用,远不如毡裘坚固。
您还要把从汉朝得到的食物都扔掉,以显示它们远没咱大匈奴的乳酪方便好吃。
老上单于听了中行说的说法后,觉得非常新奇。
他非常认可中行说,决定重用中行说。
于是中行说教单于身边的人写字算数,来统计他们的人口和牲畜。
我们对比下中行说这段与贾谊的三表五饵,是不是觉得非常类似。
只不过两人各为其主,做法恰好相反。
中行说让匈奴单于各种践踏、贬低来自中原的奢华物资。
其根源就在于他认为一旦大汉用奢华的生活和物资来腐蚀匈奴,匈奴就会迅速丧失战斗力。
贾谊的上疏在中行说投靠匈奴之后,而且其上疏属于机密文件,很难迅速传播到万里之外的草原。
所以中行说的建议受贾谊影响的可能性很低。
要么是贾谊和中行说殊途同归,要么贾谊的三表五饵之策大受中行说的刺激与启发。
汉使或言匈奴俗贱老,中行说穷汉使曰:
而汉俗屯戍从军当发者,其亲岂不自夺温厚肥美赍送饮食行者乎?
汉使曰:然。说曰:匈奴明以攻战为事,老弱不能斗,
故以其肥美饮食壮健以自卫,
如此父子各得相保,何以言匈奴轻老也?
大汉的使者出使匈奴,通常都会嘲笑匈奴人轻贱老人的风俗。
之前的匈奴人对此多半都无话可说甚至自惭形秽,但中行说却不这么想。
他理直气壮的质问来自大汉的使者:
按照咱大汉的风俗,每年都有大量青壮年参军到远处屯戍。
他们的父母是不是都会让出暖衣美食来供给那些就要出发的人?
大汉使者点头称是,确实是这样的。
中行说随即发起反攻,咱匈奴人以攻击作战当作自己毕生事业。
老弱的人不能参加战斗,所以他们愿意把肥美的好食物给壮健的人吃。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以便年轻人能保卫自己,使得父子都能安全无恙。
这和大汉的军人家属有什么两样?怎么能说匈奴人轻视老年人呢?
汉使曰:“匈奴父子同穹庐卧。
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妻其妻。
无冠带之节、阙庭之礼。”
大汉使者被驳得哑口无言,但也心中很不服气,觉得中行说这分明是在诡辩。
于是大汉使者开启新的话题,继续表达对匈奴风俗的不屑。
匈奴父亲与儿子住在一个帐篷,父亲死了,儿子便娶后母为妻子;
甚至兄弟死了,活着的兄弟都娶死者的妻子做自己的妻子。
而且匈奴人连帽子腰带的讲究和朝廷的基本礼仪都没有。
匈奴人鲜廉寡耻到这个地步,得多野蛮,多缺少文明教养啊。
中行说曰:匈奴之俗,食畜肉,饮其汁,衣其皮;
畜食草饮水,随时转移。
故其急则人习骑射,宽则人乐无事。
约束径,易行;君臣简,可久。
中行说对大汉使者的指责进行全方位的辩驳。
匈奴人的风俗就是吃牲畜的肉,喝牲畜的奶,穿牲畜的皮革;
而牲畜则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吃草喝水,随着季节转移地点。
所以在紧急的情况下,匈奴的人民就练习骑马射箭;
平时无事的时候,匈奴人民就安居乐业,没那么多的条条框框。
匈奴人的约束简单,没那么多繁文缛节,因此就容易施行。
这使得匈奴君臣间的关系简单直率,这样简洁真诚的关系反而能够长久维持。
一国之政犹一体也。
父兄死,则妻其妻,恶种姓之失也。
故匈奴虽乱,必立宗种。
今中国虽阳不取其父兄之妻。
亲属益疏则相杀,至到易姓,皆从此类也。
治理一个国家的其实就和调养我们的身体一样。
父亲兄长死了,儿子、弟弟就娶他们的妻子做自己的妻子,这不对吗?
这样做就是为了避免本族本姓没了后代。
你看到的是匈奴人婚姻生活混乱,可我看到的却是匈奴人一定要保持族人的血统纯洁。
现在中原人不娶自己父兄的妻子,表面上看起来很有规矩的样子。
可实际上呢?亲属间的血缘关系很快就会疏远。
以至于中原到处都是骨肉相残,以至于中原人动不动就被迫改姓改族。
这么一看,咱匈奴人父兄娶儿子、弟弟媳妇儿的做法才是正道。
且礼义之弊,上下交怨,而室屋之极,生力屈焉。
夫力耕桑以求衣食,筑城郭以自备。
故其民急则不习战攻,缓则罢于作业。
嗟土室之人,顾无喋喋占占,冠固何当!
况且搞什么礼仪带来的弊病多了去了。
这些没用的礼仪规矩,只会让人们互相怨恨。
而出于礼仪的要求大肆营造宫殿,把民力都快用尽了,这是什么好事么?
至于汉人努力耕田种桑以求衣食,修筑城郭以自我防卫,那是什么好事么?
这直接导致汉人平时就疲于生产,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下就不会战斗。
唉!你们这些住在土石房子里的人,哪懂得草原上的勃勃生机呢?
你就别多说了,越说得多就越丢人现眼。
你还到处炫耀你们的好衣服,你戴个高帽子也就能显摆一下,还能有什么益处?
自是之后,汉使欲辩论者,中行说辄曰:
“汉使毋多言,顾汉所输匈奴缯絮米蘖,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已,何以言为乎?
且所给备善则已,不备善而苦恶,则候秋孰,以骑驰蹂乃稼穑也。”
日夜教单于候利害处。
大汉使者之前只怕就没碰到像中行说这样啥事都要争一争的人。
更气人的是,这中行说分明就是个汉人,说的都是汉人的行话。
和他争就像自己和自己打一样,一点都不过瘾。
你说大汉使者能服气吗?咱大汉这么多能言善辩的人,还能说不过你?
中行说现在可是管事的大人物,可没那么多闲工夫天天和大汉使者辩论。
今后哪个汉使再想唧唧歪歪的,中行说就直截了当的表示,你们别废话。
你记着你的任务就是让大汉皇帝把送给匈奴的绸绢丝棉,精米酒曲都准备好。
只要它们数量充足,并且保证质量好就行了,跟我说那么多没用的东西干嘛?
我告诉你啊,你们送来的东西十分好那就一切美事。
万一有哪回被我发现你们送来的东西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话,嘿嘿。
那咱更不必废话,你们就等着到秋熟季节,迎接我们过来帮你们庄稼去去火的骑兵吧!
自此之后,中行说就不分日夜地教单于窥伺汉朝边境的要害之处。
从各种史料来看,中行说之后的匈奴很难说在组织结构和行政模式上发生了什么大变化。
他提到的所谓扔弃中原的丝绸与衣物的行为也没见真正大规模实施。
但这绝不意味着中行说不重要,更不意味着他没给匈奴带来什么。
恰恰相反,中行说为匈奴带来了最宝贵的财富——自信!
相对于中原,匈奴人更多是军事上、战争上的自信。
甚至军事和战争也未必有多大自信。
毕竟离开了中原的战略物资,匈奴连草原都很难搞定。
至于在文化、文明等软实力领域,匈奴人在中原面前信心非常不足。
中行说最大的贡献是告诉单于,要树立匈奴在文化上,在制度上的坚定信心。
中原文化发达,物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高,还讲什么仁义道德、礼义廉耻。
所以我们就觉得他文明程度高,我们就在文化、制度上就矮他一等。
单于您错了,文化,制度这东西,就是上下一张嘴的事,这个阵地决不能丢失!
谁说好看的衣服,好吃的食物,好用的器物就是好了?
咱们贵族可以继续喜欢大汉的奢侈衣物,酒肉。
但一定要给匈奴人民树立正确的审美!
要让匈奴人民意识到,咱草原的皮毛、帐篷、奶酪,咱草原的一切,都是天下最好的。
谁说大汉搞的什么仁义道德,礼仪廉耻,就是什么好东西了?
我们要坚定的批驳这种错误的观念,咱就是对大汉了解得太少。
我们一定要让所有匈奴臣民都知道,大汉每天都发生多少臭不可闻的烂事。
草原牧民总觉得自己整日劳作,收获极少,生活困顿(见链接:《匈奴》)。
他们羡慕中原人土地肥沃,技术发达,付出比匈奴人更少的劳作就能获得多很多的收益。
我们一定要纠正匈奴人民的错误认识,给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要让匈奴人民知道,只要大家努力劳作,辛勤战斗,就能打得汉人哭爹喊娘。
匈奴现在暂时的辛苦源自什么?就源自中原汉人压迫咱们匈奴人。
匈奴只要好好对中原烧杀抢掠,匈奴就可以和他们一样轻松生活。
甚至可以比他们劳作更轻松,收益更多。
当然,中行说的自信并不能算是他的发明,到了这地步自然会有人提出来这样的策略。
中行说的自信也改变不了具体的局势。
在缺乏冶炼金属能力,缺乏有效利用马匹工具的年代,匈奴人注定无法在与中原的较量中占据太多优势。
但生产力的发展从来都和精神文明建设相辅相成。
今后,随着草原生产力的逐步发展,随着条件的逐步成熟,
一代代草原帝国将不断践行和发扬中行说的自信。
他们将更加真实的自信,并带着他们的自信,闯入长城内的花花世界之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