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易老,一个优秀的投机分子!


              扁舟听雨秦汉系列
           文景之治之七国之乱(九)
公元前169年,匈奴入侵陇西狄道,规模较大。
汉军予以坚决回击并且击杀了率兵入侵的一个匈奴王。
汉文帝因此决定断绝与匈奴的和亲,相当于正式对匈宣战。
公元前167年冬天,匈奴史无前例地出动14万骑兵倾巢而出,入寇中原。
经过了四年多的持续战斗,汉军无力制止匈奴人侵扰。
公元前162年6月,汉文帝权衡利弊后决定恢复和亲,否定了自己7年前的决策。
史料对这一轮战斗的正面记载较少,我们很难直观看出汉文帝否定自己的原因。
不过透过冯唐的故事,我们似乎能对当时边境的微妙局势有所窥探。
冯唐一家本来是赵地人,后迁徙到代地,然后又迁入关中的安陵替汉惠帝守陵。
冯唐在汉文帝时期以恪守孝道而被推荐入朝作官,成为郎中署长。
郎中俸禄为比三百石,类比现代相当于享受科级待遇的科员。
郎中署长大约就相当于管一群科员的科长,或许能享受副处级待遇,级别算不上高。
但是他们侍卫皇帝,或为警卫或为秘书干事,上升空间大。
举荐孝廉为吏是西汉中期逐渐兴起的做官途径。
虽然此时还没形成汉武帝时成熟的地方举荐茂才、孝廉体系制度,但已具雏形。
这种相对务虚、缺少明确标准的举荐入官方式,考验的往往是个人在地方的背景和势力。
冯唐一家是守陵人,而守陵人一般为当地豪强。
朝廷迁徙他们时,通常也会会予以高额优惠措施(见链接:《徙豪》)。
冯唐家族迁徙到安陵后还能把他举孝道入朝,其家族当年在代地的势力可想而知。
这几年匈奴入寇频繁,代地作为对抗匈奴的关键前线,对战局至关重要。
因此当汉文帝得知冯唐家族来自赵地和代地后,便起了与其攀谈之心。
文帝和冯唐一番简单寒暄后便切入主题:
朕当年还是代王的时候,曾经听人提起有个叫李齐的赵将很厉害。
听说他现在人在巨鹿, 你家里的人听没听说过李齐这个人呢?
很显然,汉文帝一开始就给这次谈话定了基调:
要求冯唐利用家族的影响力推荐良将,而且还给定了候选人李齐。
这充分说明这几年的对匈作战,让汉文帝深感缺乏良将。
另一方面,冯唐举孝入官,而举孝本来就是文帝大力主抓的入官途径。
加上冯唐家族的旧时代赵地地方豪强背景,让文帝认为冯唐是和军功元老完全扯不上关系的朝廷新人。
换言之,文帝认为冯唐是自己一手提拔的人,且背景清白,足以成为亲信。
通过这群人举荐良将,目的自然是为了尽快在边军中搭建一个自己人的班子。
冯唐的回答却颇出汉文帝预料。
冯唐说,这个李唐不咋地,比不上廉颇、李牧。
文帝一时摸不清冯唐想要表达什么,便追问这是啥意思。
冯唐就说,我爷爷当年还在赵国的时候,曾经在李牧手下当将领。
我爸爸迁徙到代地后,曾经在李齐的手下当将领。
所以他俩谁牛谁不牛,我们家人了解得最详细了。
接下来,冯唐大约是给汉文帝详细讲述了他从父祖那听到的李牧、廉颇等良将的事迹。
文帝听得颇有兴致,拍着大腿感叹:
我要是能够得到廉颇、李牧这样的良将,还怕什么匈奴呢?
没料到冯唐却突然怼了文帝一句:陛下您还想要廉颇、李牧?
我的天呀,给您廉颇、李牧,您也不会用啊。
汉文帝被噎得够呛,气得拂袖而起,当场离去。
但过了一段时间后,文帝又再次召见冯唐。
文帝说你上次为什么要当着那么多人不给我面子?
你有话说不能找个一对一的场合么?
冯唐回应说,俺是个粗人,不懂这些忌讳、规矩。
汉文帝没有再纠缠,接着上回的对话问,你为什么觉得我用不了廉颇、李牧呢?
冯唐这才不慌不忙的进入正题:
我听说上古时君王遣将出征,临行前会跪下推着车子。
对出征的将领许愿:国门以内的事我来决定,国门以外的事情将军决定;
军功、爵位和赏赐都决定于将军,归来再奏朝廷。
这些可不是空话啊。我听我祖父说,
李牧领兵守边时,把从军中交易市场上征收的租税都用来犒赏将士。
赏赐也都由将军一人决定,赵国朝廷从来不干预,只是托付给他重任,责令他成功。
正因为有这样宽松的条件,李牧才能尽他的智慧和才能。
数年间,李牧挑选合格的战车一千三百辆,善射的骑兵一万三千,精锐的士卒十万。
他依靠这支部队在北面驱逐匈奴单于,打败东胡,灭掉澹林;
他还能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抗拒韩、魏,让赵国几成天下霸主。
后来赵王迁即位了。这个赵王迁出身地位,为人卑劣。
他即位听信宠臣郭开的谗言,诛杀李牧,让颜聚代替他。
赵王愚蠢的杀死李牧也成为赵国被秦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如今我私下听说咱大汉有个叫做魏尚的人,曾经是云中郡太守。
他也把军市交易的税收全部拿来犒赏将士。
还拿出私人的俸钱,每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和亲近的属官。
这简直就是李牧再世啊,因此匈奴人都远远躲避,不敢接近云中。
匈奴也不是不想入侵云中郡,他们曾经来干过一次。
可是魏尚亲率兵马抗击,打得匈奴人屁滚尿流,杀死了大量敌军。
见识了魏尚的厉害后,匈奴人哪还敢去触他的霉头呢?
陛下啊,士卒都是平民百姓家的子弟,从田间被征调来参军的。
他们哪里知道什么‘尺籍’、‘伍符’这类军法条令呢?
他们只知道整天努力作战,斩敌首,捕俘虏。
可当他们向衙门报功时,只要一个程序,一个文字不对,司法官们就援引法令来制裁他们。
这些司法官吏严格执行朝廷法令为由,不知道拦截了多少将士的合法赏赐。
我认为,陛下您的法令太过吹毛求疵,赏赐太轻,惩罚太重。
就以堪比云中郡守魏尚来说,他的能力,他的作为简直就是李牧二世。
可仅仅由于上交的敌军首级和上报的报斩杀敌军数目差了六个,
陛下就把他交付给司法官治罪,削夺了他的爵位,判处一年徒刑。
由此来看,我说陛下即使得到了李牧也不可能重用,应该没有说错。
当然,我的确愚蠢,触犯了忌讳,死罪啊死罪!
汉文帝听后没有责罚冯唐,反而当天就令冯唐持节出使赦免魏尚。
此后,魏尚重新担任云中郡守,冯唐也被启用为车骑都尉。
都尉通常都是军级、副军级的高级军官。
冯唐这个车骑都尉在战时负责掌管首都和地方的所有车战之士。
这么算起来,冯唐已经相当于一个兵种的司令。
从相当于科长的营级一举成为正军级,冯唐可谓一举赢得了官场大飞跃!
相信很多朋友看了后会觉得一头雾水。
从史书记载看,冯唐发迹事迹就像个愣头青一样。
难道和愣头青一样语出惊人才是晋升的关键,好像现实生活不是这样啊?
要理解冯唐崛起,我们首先要理解,这次冯唐和汉文帝讨论的到底是什么。
很显然,双方的讨论都是围绕着前云中郡守魏尚来的。
那我们需要进一步知道的是,魏尚到底是谁?
尤其想知道魏尚属于哪个派系,算谁的人。
要弄明白魏尚,我们不妨先来看看魏尚的前任。
汉文帝刚即位的时候,云中郡郡守是孟舒。
刘邦在赵国君臣谋刺之后,把十来个赵国豪门代表调任各郡国当郡守、国相(见链接:《妥协》)。
这个孟舒就是当年赵国的豪门代表之一,因此成为云中郡守。
但孟舒虽然家族显赫,个人本事却不咋地。
吕太后末年,匈奴屡屡入寇,云中郡是匈奴入寇的重点对象。
孟舒出击拦截匈奴部队却没能获胜,还战死了好几百边军将士。
孟舒也因作战不利,被免除了云中郡守的职务。
然而,当年的赵国大佬、后出任汉中郡守的田叔却向汉文帝推荐重新启用孟舒。
文帝很不开心,这种老家伙去中原当个郡守养养老也许还凑合。
到对抗匈奴的边境一线当老大那不是坑害一线将士么?
不料田叔却不慌不忙的为孟舒辩护:
当年咱赵国国相贯高被诬陷谋反,高帝刘邦都下死命令敢跟随进京就要夷三族。
可是孟舒仍然大义凛然,不顾个人安危进京为赵王和贯高申冤,多么高尚的人啊。
他也没料到自己会突然被任命为云中郡守啊。
可即便是临危受命去了云中,孟舒依然发挥他爱兵如子的仁德。
这些年匈奴势大,边境的将士就如同当年楚汉战争中的士兵一样疲敝不堪。
但将士们想到的却是平日里孟舒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护。
于是他们各个奋勇争先,不顾个人安危,誓死杀敌。
这么多人感召于他的人格魅力而舍身追随,多么好的干部啊。
面对田叔的公然扯淡,汉文帝捏着鼻子认了,重新启用孟舒为云中郡守。
孟舒、魏尚前后两任云中郡守,相隔十多年,都经历了免职和重新启用。
这其中反映的是文帝在人事任命上的反复权衡。
汉文帝让田叔给他推荐人是想要拉拢他。
当年刘邦拆掉赵国的主要大佬升任全国各地的省部级一把手。
目的是一石二鸟,驱狼逐虎,让他们去侵夺军功元老们把持的各地一把手。
所以田叔领衔的赵地大佬与军功元老一系自然是对头。
刚刚登基的汉文帝面临着军功元老们的巨大压力。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文帝便试图拉拢田叔为首的赵地元老。
可没想田叔却狮子大开口,直接要求把因失职而被免的孟舒官复原职。
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无理要求,是对朝廷规则的严重破坏。
为了眼前的勉强合作,汉文帝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
但想必这也让文帝明白,这群赵地元老都是群欲壑难填的恶狼。
自己万不能与其深度合作,不然只怕会被吞得骨头都不剩。
而魏尚这件事对汉文帝来说就如同噩梦重演。
魏尚没有留下太多记载,我们没法判断他是否军功一系人士。
不过魏尚一定是军功一系部队口喜欢的干部。
因为魏尚被拿来和李牧相提并论,这就说明他是典型的军阀做派(见链接:《李牧》).
根据冯唐的解说我们清晰地看到,魏尚强势把握边郡云中的财政权和人事权。
不管魏尚是不是军功元老一系的人,他的存在都是军功一系欢迎的。
即便他是别的派系的人,军功一系或者其后裔一定会拿他来举例。
总之,魏尚的作风才是敢打胜仗,能打胜仗的将领应有的做派。
皇帝你一定要让我们和魏尚一样的工作条件,才能更好的与匈奴对抗。
汉文帝当然无法忍受魏尚的做派。
大家都这样了,朝廷的权力在边郡就会迅速丧失。
所以文帝加强军中和朝廷里司法官吏的权威。
让他们狠抓流程,严格审计,不合规的就不许奖励,违反流程的严厉处罚。
甚至故意吹毛求疵的抓住魏尚的把柄把他关进大牢。
现在冯唐居然哪壶不开提哪壶,难怪汉文帝会气得拂袖而起。
虽然冯唐当时没有明说,只是说文帝有个李牧也不会用。
可这世界谁能是傻子啊,当时朝中总共就那么几件大事。
冯唐在说谁文帝哪能不知道呢?
在汉文帝看来,冯唐是自己举孝廉政策的受益者。
他想当然的认为冯唐应该是自己这一系的人,应该老老实实站在自己这一边。
结果冯唐却公然站到部队口那边反对自己政策,文帝自然被气得七窍生烟。
然而冷静下来的文帝却又不得不近乎夸张的大肆提拔冯唐。
冯唐就是典型的投机分子。
我们通常以为投机分子都是溜须拍马之徒,这实在是一种误解。
投机分子最需要的就是胆量与判断。
冯唐认为,汉文帝整魏尚的做法只是一时气愤之举。
这个做法是不能持续的,何况眼下文帝与军功元老一系的斗争已呈现败相(见链接:《祥瑞》)。
所以文帝迟早要否定自己,收回对魏尚的处罚以缓和与军功元老一系的关系。
汉文帝为什么会突然决定废除和亲,打响对匈全面战争?
因为就在一年前,文帝刚刚遭遇军功群臣猛烈打击!
他被迫逼死自己的舅舅薄昭,嫡系亲信张释之被逼辞职。
汉文帝痛定思痛后认为,一定要打大仗,只有打大仗才能带来变化。
打仗就可以通过军法来惩处,皇帝作为元首才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志打击和提拔人。
这才有了文帝故意胡搅蛮缠的刁难干掉魏尚。
这才有了文帝询问一个科级的冯唐,想要选拔不知名武将。
然而,汉文帝的做法操之过急了。
文帝与军功一系的斗争只是个人和小集体的斗争,说到底斗不过为了争权夺利。
而对匈作战是关系到帝国安危的公事。
因私废公只会导致对匈作战连连失利,基层将士日益不满,凝聚力不断下降。
冯唐认为,自己适时站出来是给汉文帝一个收回成命的台阶。
随后的事实也证明,冯唐的冒险太值得了。
他一跃从最多不过处级的郎中署长跃升为至少正部级的实权军官。
这坐火箭的速度,比当年的贾谊还要夸张。
PS:推荐一个优秀的历史类公众号,喜欢的朋友可以进去看看文章然后加关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