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听雨秦汉系列
文景之治之七国之乱(八)
晁错接连向汉文帝上疏,提出并完善了著名的募民徙边政策(见链接:《过秦》、《徙民》)
在第二篇上疏中,晁错展望了该政策实施后的未来:
陛下已经断绝了与匈奴的和亲,匈奴人冬天很可能会大举入侵。
如果我边军将士能再次取得大胜,势必狠狠打击对方的气焰。
那时我们的边疆将取得很长时间的安宁。
所以我军应该准备好强弓硬弩好好招呼匈奴人一番以立威。
不能再和以前一样,只能目送匈奴人抢够了以后远去。
那样他们只会志得意满,越发骄横,以后就很难制服他们。
晁错的预言是准确的,公元前167年底,匈奴人再度大举入侵:
孝文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
杀北地都尉卬,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
使骑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
匈奴这次入侵一共派出了14万骑兵,规模异常大。
如果除去高帝刘邦时期平城之战匈奴号称的40万部队。
这一次是整个西汉历史上匈奴入侵人数最多的一次。
考虑到平城之战匈奴部队人数明显不实,我们可以认为此次入侵就是匈奴远征的巅峰时刻。
匈奴部队这次入侵的大致路线如图中黑线所示,主力沿北地郡直扑关中。
先到朝那,走萧关道威胁关中,然后迂回到回中道的回中宫。
最后匈奴骑兵长驱直入到黄土高原南部边缘的甘泉宫,距离长安只有200多里。
匈奴这次入侵涉及到关中平原西北方向的萧关道、回中道等关键通道。
细节此前在晚唐连载已非常详细的讲述过,这里不再赘述(见链接:《关中》)。
从这次入侵的结果来看,晁错期待狠狠打击匈奴的愿望落空了。
匈奴此战总体来说获得了胜利,获得了很大战果。
不仅打到了汉帝国腹心之地甘泉宫,还杀死了北地郡都尉孙卬并掳掠了非常多的人口与牲畜。
孙卬被官方记载为“力战而死”。
他的儿子孙单在公元前166年3月就被封侯以资抚恤。
汉文帝在位23年,非皇室外戚,总共才封了10个侯,因军功封侯仅此一人。
可见北地郡都尉孙卬是带领北地边军主力与匈奴大战了一场。
主帅孙卬都战死,汉北地边军此次对匈作战极有可能遭到重创。
而孙卬儿子还能以此封侯,说明孙卬是冒险舍命以弱势部队拦截匈奴骑兵。
虽然大败甚至可能全军覆没,但有效阻挡了匈奴主力的推进速度。
孙卬的作战为汉军主力部队的集结争取了时间。
加上他是汉文帝朝第一个作战牺牲的高级将领,故而被封侯抚恤。
这次入侵让很多后世闻名的人物登上了历史舞台。
比如说著名的“冯唐易老”,又比如说更著名的“李广难封”。
李广在这一次匈奴大举入侵中以良家子身份参军作战。
由于他射术高超,射杀了很多敌人,以战功升任为“郎”。
一个一线军人得以一举成为汉文帝身边的警卫人员,可见其单兵素质之高。
此后李广多次跟随汉文帝射猎,个人的骑射能力表现得很突出。
以至于文帝也忍不住感叹,你生在当下的和平年代实在是屈才了。
如果早生几十年,在高帝刘邦年代,你的勇猛善战足以成为曹参那样的万户侯!
没料到文帝一语成谶,此后李广留下了令无数后人意难平的曲折故事。
单于留塞内月余,汉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
虽然孙卬通过牺牲自己为汉中央军集结赢得了时间。
虽然汉军中拥有着不少类似李广这样勇猛的将士。
但是汉军的作战效果仍然不理想,匈奴部队入塞内游击一个多月。
汉军只能追逐其出塞,却没有在主力对决中获得胜利。
换句话说,你既可以说是汉军把敌人逐出了塞外。
也可以说是匈奴人抢够了,抢来的东西多得都快走不动了,这才满意而归。
匈奴日以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甚众。
云中、辽东最甚,郡万余人。
汉甚患之,乃使使遗匈奴书,单于亦使当户报谢,复言和亲事。
接下来的两三年,匈奴每年都入寇汉帝国的边境。
边境百姓的损伤非常大,尤其是北边正对着匈奴的云中郡和东北的辽东郡。
这两个郡是匈奴重点攻击对象,都有上万人伤亡。
西汉末年辽东郡人口27万,云中郡人口只有17万。
汉文帝时期的总人口大约只有西汉末年的60%。
也就是说,此时辽东郡人口不到20万,云中郡人口12-13万。
如此巨大的人员伤亡对这两个边郡的防御构成了难以承受的打击。
无奈之下,汉文帝被迫重启与匈奴的和亲。
在对内解释为何要和亲的诏书中,文帝的措辞可谓极其谦恭:
朕非圣明之君,不能德服远人,致周边强邻屡屡侵扰我边境。
近来边境线上军民不安其生,京畿之内,被征调的民夫奔走不息。
这两方面的过错,都是由于朕的薄德而不能使远方悦服所致。
过去几年,匈奴不断暴掠边境,杀害不少边疆吏民。
而边防官吏,又不能向其晓谕我朝愿意与他们友好相处的意图.
这些都加重了我无德服远的过失。
像这样长期兵连祸结,无论中原还是匈奴,都没法保持自身的安宁。
近日朕早起晚睡,为国事操劳,为万民忧苦。
精神上的痛苦与不安,未曾忘怀过一天。
所以朕不断向匈奴派遣外交使节,往来车辆异常频密。
以至于互相之间都望得到对方车辆上的冠盖,路上的车辙一层层叠加都结成了印。
这么多使节频繁往来匈奴的目的只有一个,将朕的友好意愿转告给匈奴单于。
今天匈奴王终于统一恢复以往和睦相处的传统。
他从双方社稷的安定,两国人民的方便来考虑,
愿意和朕都不咎既往,同建睦邻关系,结为兄弟之国,以满足天下人民的和平愿望。
从今年开始,两国重新开始和亲,彼此将重新确立友好睦邻关系。
可以看到,汉文帝在用一种罪己的方式请求大家原谅自己的政策变化。
这说明连续数年的战争状态已经让双方打出了仇恨。
后世有很多读史者觉得汉文帝软弱,这显然存在误解。
这个时候想要悬崖勒马突然叫停战争,需要很大的勇气。
身为皇帝,要想强硬是最容易的事情。
因为强硬的作战,在一线打生打死的通常都不是皇帝。
想要一直作战下去,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很多时候对于皇帝来说不过是动动嘴的事。
上亲劳军,勒兵,申教令,赐吏卒。
自欲征匈奴,群臣谏,不听。皇太后固要上,乃止。
就好比匈奴刚打进来的时候,汉文帝也是一副非常强硬的姿态。
他亲自视察慰劳军队,还表态要御驾亲征。
大臣们纷纷劝谏,文帝仍然坚持要亲赴前线。
直到薄太后出面坚决阻止文帝出征,文帝才顺势作罢。
可见,对于皇帝来说,往往稍微做出点冒险举动,都会遭到一堆劝谏。
无论皇帝嘴上怎么强硬,实际上他的风险是最低的。
除非到了全军崩溃的阶段,否则会有无数人严密地把皇帝保卫起来。
这种情况下,一个皇帝说要血战到底,真的不是什么特别需要勇气的事。
当时的汉军只在边境有一些损失,离失败还非常遥远。
这个时候停止战争、恢复和亲需要承担的压力,
恐怕比继续这么不死不活的中等烈度战争还要大。
常年累月的边境战争,未必所有人都不欢迎。
比如说部队口的将士们,恐怕有不少是希望这种低烈度战争继续的。
他们中有的是出于对敌人的愤怒和为战友、百姓报仇。
同样也有不少人是出于战争状态下更便于掌握部队控制权。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坚决反对恢复和亲的人绝不在少数。
再加上当时汉文帝刚刚遭遇大败,心气受到很大影响(见链接:《一场游戏一场梦》)。
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文帝在解释和亲时摆出了非常夸张的低姿态。
这是因为文帝认为,长期的战争状态除了再苦一苦老百姓外,实在没太多意义。
我们这里并不是认为后来的积极对北方强敌作战的皇帝就是不正确的。
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选择,每个皇帝面临的局面都是不一样的。
对于汉文帝来说,当时汉帝国的和亲和不和亲都是一个可选项。
但是当初是汉文帝现在决定恢复和亲是一次自我否定。
这一轮匈奴的大举入侵,从规模上来看更甚40多年前冒顿单于那次。
我们当时介绍过,匈奴24个部落,大部落有一万多士兵,小部落只有几千人。
也就是说,匈奴部队可用于作战的骑兵大约就在20万规模。
正常来说,去掉首都和其余边疆必要守备,能出动一半部队就可以称得上举国之力。
这一次出动14万,对于匈奴来说,完全可以称得上倾巢而出!
这轮与匈奴的战斗实际上一次汉匈间的全面战争,匈奴这轮倾巢而出是其高潮!
那为什么匈奴要发起对汉帝国的全面战争呢?
因为汉文帝断绝了与匈奴的和亲。
这里我们首先要理解文帝的断绝和亲是什么意思。
不是说文帝把已经嫁出去的宗室女子给叫回来。
而是说,每年以赏赐翁主的形势给予的礼物停发了,不过灌上和亲的管南方说法罢了。
我们反复说过,和亲其实就是大汉出一点财物换取对匈奴的禁运(见链接:《和亲》)。
整个和亲过程,匈奴实际上是稍微吃亏的一方。
现在匈奴吃点小亏还不行,文帝非要既不出钱,还要禁运。
长此以往,失去兵器优势的匈奴就会被草原上的其他强大部落打击,生存都会成问题。
所以匈奴退无可退,只能发起全面战争。
全面战争只持续了大约最多三年。
汉帝国受到的损失固然不小,但和大汉庞大的国力比起来,也就那样。
绝大部分皇帝很难这个时候就自我否定,更愿意一条路走到黑,打到帝国濒临崩溃再说。
而汉文帝相对来说是一个非常接受自我否定的皇帝。
我们在连载中想必看到了很多次文帝的认错和调整政策。
看完了汉文帝的自我否定,我们再来看看晁错。
这一轮作战的结果对于晁错的移民徙边战略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大的打击。
从晁错的第二次上疏提到了那么多具体细节来看,移民徙边政策一开始的规模不小。
我们相信,或许有数万人已经移入边境,成为边塞防守力量的一部分。
而从公元前167年冬天开始的这一轮匈奴入寇,持续时间大约有三四年。
数以万计的边塞居民被杀害或者掳掠。那些刚从中原移民到边境的居民想必首当其冲。
这对移民徙边政策无疑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移居边境固然有千般好,但风险这么大,钱再多我也得有命花啊。
我们有理由相信,晁错的移民徙边政策短时间内只能被迫停止。
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移民徙边政策在此后必然会成为边境作战的重要配套政策。
因为只要汉帝国想要与匈奴作战,移民充实边境就是成本最低,可行性最高的选择。
晁错策略的短期失败难以避免,因为匈奴出动有史以来最多的部队倾全国之力的入侵出乎预料。
该政策是提升边境战守能力的长期政策,无法在实施一两年应对如此高规格的战事。
而且刚实施的时候,新移民对边境还没熟悉,对边塞的感情和家族的牵绊都还没建立。
这个时候恰恰是该政策最脆弱的时候,起不到效果也在意料之中。
但这次遭遇失败并不代表这个策略的失败。
某种意义上来说,匈奴的猛烈攻击恰恰代表这个战略的潜在威力。
匈奴连续发起猛攻固然是无法忍受汉文帝断绝和亲的伤害。
也同样有阻止晁错移民徙边新政的含义。
大江东去,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一轮汉匈全面战争虽然以汉文帝认输草草结束。
但数年战争也涌现出了很多闻名遐迩的英雄人物。
这些人物留下的很多故事非常精彩,也非常值得我们好好欣赏。
PS:推荐一个优秀的历史类公众号,喜欢的朋友可以进去看看文章然后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