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的烦恼:队伍大了不好带了


汉帝国的建立之群雄逐鹿(五)
陈胜从大泽乡起兵,十多天的时间就顺利打下了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当上了王。
但是我们都知道,说起这一次大起义,那都是陈胜吴广并称。
陈胜是拉着和他同级的同事吴广一起干的,吴广还鞍前马后出力不少,你成了大王让吴广当臣子,只怕不太妥当。
能干这么大事的人,又岂能是屈居人下的呢?不为了那最高奖赏,谁愿意脑袋提裤腿上干这事?
既然拥抱高风险,必然追求高收益。
你可千万别光顾着自个当大王当的爽,忘了亲密战友也想过过瘾。
不然,你自称自己天神下凡,小心哪天亲密战友告诉你他是天父下凡,再来个亲密战友告诉你他是天兄下凡,个个都比你大。
是不是有点扯远了,张楚政权刚刚成立,陈胜和吴广还是很明白团结的重要性的。
所以陈胜坐镇首都当大王,吴广就带兵到荥阳(郑州一带)去打仗,当“假王”。
所谓假王就是代理大王的意思,大王在跟前,听大王的,大王不在跟前,代理大王在,那代理大王就相当于大王了。
不过所谓一国不能有二主,万一真有一天革命胜利了,你说大王和代大王接下来该怎么弄呢?
当然,假王吴广很快就死了,张楚也没能最终胜利,陈胜和吴广仍然能在史书中保持亲密战友的形象。
吴广好歹是亲密战友,暂时还不算大问题,接下来的两位就令人头疼了。
这两位是张耳和陈余,他们在张楚的开国大典上引发了一次大讨论。
他俩提出,陈胜不应该自立为王,应该立六国王室的后人为王。
大人您不辞辛劳、排除万难带领天下人反抗暴秦,救民水火,天下人都感谢您。
您现在要是称王,那就有点美中不足了。
这会让天下人误会您,以为您是为了当王才带大家反抗暴秦的。
所以呢,您应该派人到处去找六国王室后人,立他们为王。
这样一来,六国恢复了,人民也都知道了您的大公无私。
而且大家都怀念故土,一定都会支持自己的祖国,推翻暴秦在当地的统治。
于是,暴秦在关外的力量就不攻自破了。大人您就可以专心致志的带领部队攻破敌人的首都。
等您攻破了敌人首都,您自然就可以号令诸侯,莫敢不从了。
张耳陈余的建议说的头头是道。
后世的文人墨客们,也大多以为张耳陈余说的有道理啊,可惜陈胜没能听他的。
实际上呢,张耳陈余这就是在鬼扯!他们说的东西,他们自己都不信。
轮他们自己到河北玩的时候,他们咋不立即去找六国后人立了当王呢?
他们这时候怂恿了武臣当赵王,而武臣肯定不是六国后裔,甚至贵族都不算。
张耳陈余现在巧舌如簧劝陈胜不要当王,原因只有一个——不想位于陈胜之下。
张耳陈余大约都长得比较帅又能说会道,都找了有钱有身份的老婆。
所以他们在战国末年都跃升成了上流社会的知名人物。
他们名气大到什么程度呢?有个叫做刘邦的青年,曾经是张耳的迷弟,几次不远千里去拜访他。
秦帝国统一天下后,张耳陈余被通缉,全没了往日威风,躲藏在乡下。
但他俩对自己的身份很自信,看不上正宗贫下中农出身的陈胜吴广,他俩的野心也绝不是在陈胜手里当个大官就能满足的。
他们之所以提议立六国之后为王,是因为这样的王肯定是个傀儡。
但再傀儡也是王,那他们和陈胜也就是同事关系,最多不过现在你官大点,我官小点,以后会混成咋样谁知道呢?
所以他们忽悠陈胜,你就老老实实当个大将军就可以了,想让我们当你的臣天天拜你,那我们是不愿的。当然陈胜没理会他俩的忽悠。
等到他俩自己跑出来单干,情况就不一样了。
他们是武臣的助手,暂时没能力取代武臣,再找个六国后裔当王,那傀儡王是名义上的一把手,武臣是二把手,他们只能当三把手。
以三把手的身份吆五喝六未免就有点难了。
他俩立马就当不久前劝陈胜的话是放了个屁,赶紧立武臣当赵王。
以武臣的资历能力实际上就是半个傀儡,他俩就成了半个一把手。
后人都说,陈胜吴广起事后,六国旧贵族纷纷跳了出来,篡夺了革命的果实。
其实呢,有没有跳出来和是不是六国旧贵族没有直接的关系。
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有不少过去的贵族投奔他。
比如蔡赐以前在楚国被封为房君,还有个叫畔的战国时被封为武平君,他们都是大贵族出身。
他们一个被任命为上柱国,一个被任命为将军,反而都对张楚比较顺从。
一个将领会不会自立的最关键因素,并不仅仅取决于他是不是旧贵族,更取决于其个人的野心。
比如说葛婴论身份肯定不是大贵族,但他一被派去安徽一带开辟战场,立马就抓了个叫襄彊的土豪立为楚王。
襄彊显然只是个傀儡,因为葛婴感受到陈胜的压力后,马上又把他给杀了。
葛婴回来报告陈胜大王说,我不知道大王您称王了,这才为了工作需要立了个傀儡,一听说您成为了我们的王,我兴奋的立即就杀了傀儡,向您汇报来着,我可是大大的忠臣。
陈胜哪会信葛婴的胡说八道呢?
你不知道我称王了却立别人当王,那不是把别人放我头上?这不更没把我放眼里了吗?
陈胜当场就把葛婴正法了。
然而,诛杀葛婴并不能阻挡别人向葛婴学习。
大伙只会觉得我又学到了新知识——绝不能回首都。
比如武臣在河北被张耳和陈余拥立为赵王侯,就不打算再回首都陈县去复命了。
陈胜当王后派了葛婴、武臣、周市、召平等等很多人作为特派员,到处去开辟新市场,他敢这么做,当然是有所依仗的。
这些人的家人大约都留在首都作为人质,葛婴大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被迫回首都复命。
现在武臣公然称王,陈胜大怒之下打算把武臣一家全部杀死。
但是冷静下来后,陈胜最终咽下了这口恶气,没有选择大开杀戒。
真心说所谓的留家属作人质,是典型的防君子不防小人。
作为普通人,我们自然会把家人看得很重要,可对那些野心勃勃要称王称霸的人来说,家人的筹码实在不算什么。
战国时的乐羊作为魏国大将带兵去打中山,他的儿子在中山当官,于是中山国的人威胁要杀他儿子。
奈何乐羊不受威胁,中山国的人一怒之下把他儿子杀了做成肉酱送给乐羊,乐羊二话不说直接开吃。
后来的项羽和刘邦争天下,刘邦的父亲妻子也被项羽抓了,项羽也威胁说要杀了他们。
刘邦干脆的说,你杀了他们也送肉酱给我好了,我也和乐羊一样吃上几口。
父母妻儿再怎么亲,那也是别人,难道你威胁要做了他们我就不做王了?不要天下了?怎么可能?
我一副无所谓的强硬态度,拿着我父母家人的一方反而有所顾忌。
就好比现在的陈胜,你非得杀光武臣的家人,那无外乎彻底撕破脸皮而已。
现在到处都在打仗,到处都在结盟,和武臣他们的赵国撕破脸皮又能有什么好处呢?
陈胜继续好吃好喝招待着武臣的家人,心里有多恶心我们可想而知。
不过恶人自有恶人磨,武臣和张耳陈余很快就遇到了和陈胜一样的问题。
他们在河北打开了局面,进展很快,于是就打算继续扩张到旧燕国所在的京津一带。
他们派出了韩广去开拓京津,留下了韩广的家人当人质。
结果韩广一到地儿立马就自立为燕王,甩开武臣他们单干了。
至于被当作人质的家人们?人陈胜都不敢杀你武臣的家人,你就敢杀我家的?爱杀不杀。
武臣也只能好吃好喝的招待着韩广的家人。
是不是扯远了,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郁闷的陈胜。
陈胜发现派出去搞开拓的特派员,往往一出去就不记得自己的官是谁给的了。
葛婴如此,武臣如此,另一位周市也是如此。
周市去了魏地,天天派人来问陈胜要一个名叫“咎”的旧魏国王族后代,说是立他为魏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在魏地开展革命工作。
陈胜气得要吐血,连续四次拒绝了周市,但最终迫于形势,还是不得不答应了周市。
陈胜总结后觉得,现在出的各种状况都是因为队伍的纪律没有抓好。
于是他接连任命了两位纪委书记朱房和胡武,不断要求外派的干部回京述职,一回京就会接受纪委的审查。
总之,你们都是我的好战友,好兄弟,我没法不讲面子,不讲人情。
可我的两位纪委书记都是铁面无私的人啊,他们要讲原则,我也没办法啊。
对于陈胜开始狠抓纪律、大搞审计的行为,众多将领都抱怨不已。
陈胜很快就败亡了,而他的手下们不少都撑到了后面,于是大家说起张楚政权,都怪陈胜任用小人,丢失了人心。
甚至当代很多把农民起义拔得无限高的史学家,说起陈胜来也是可惜他后期有了骄傲情绪,听信谗言,疏远将士和群众。
这样的指责是廉价的。
对于陈胜来说,不加强中央的权威,不加强对属下将领的管控,难道当凯子吗?
是组织指挥枪,不能反过来枪指挥组织。
有趣的是,很多号称唯物主义的后世学者还都依据另一个故事来指责陈胜:
一个发小来看陈胜,到处讲一些陈胜小时候的糗事,于是陈胜就杀了他,这导致陈胜的故交旧识以后都不敢来找陈胜了。
后世学者认为这说明陈胜骄傲自大,失去了谦虚的美德。
这样的指责仍然是过于廉价的。
陈胜创立张楚对外宣传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是推翻秦帝国。
现在一帮穷亲戚们找上门来是为了干什么?当然是看陈胜做大了想过来要官职,要好处。
这些人对陈胜的政权毫无功劳,也多半没有什么才华,陈胜大开后门安排这些人,要那些冒巨大风险跟他起事的伙伴们怎么想?
陈胜现在面对的问题其实是很多创业过的读者朋友也会遇到的问题——队伍突然变大了,管理跟不上了。
对于一个精力充沛,野心勃勃的人来说,几十人、百来人是好管的,因为这些人你都可以一个个看着,每个人你都可以和他们建立日常联系。
但当队伍迅速扩充到几万人,当你要管辖的人口迅速膨胀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时,你没法再一个个看着了。
你必须分级管理,你能看到、管到的人,只有那么几十个,最基层的信息已经与你隔了好几层级,完全脱节了。
你身边的每个人,几乎都管着成百上千的人,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团队和利益诉求。
他们总能提出各种想法,各种概念,各种要求,说起来都是为了组织,为了大王。你必须要识别他们说的哪句是真的,哪句是假的。
他们又随时都可能弃你而去,另立山头,你必须要提前识别,提前防控。
这一切都远不是没有经验的人能立即上手的,陈胜现在只能边经历,边学习,摸着石头过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