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国的建立之楚汉争霸(八)
公元前207年十二月,项羽在鸿门宴与刘邦的谈判中大获全胜,确立了天下盟主的地位。
随后项羽主导了对天下群雄的分封,除了项羽自己和被尊为义帝的楚怀王,项羽还另封了十八个诸侯王。
对于项羽的这次分封天下,后世学者绝大部分都持批评意见。
这些批评总结起来主要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认为项羽在开历史倒车,妄图回到不得人心的战国时代,没有顺应帝国时代的历史潮流;
第二个方面则认为项羽的分封一厢情愿,不公平不合理,为自己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尤其是后世,是否维护帝国统一成为一个口袋罪,什么历史人物的评价都能往里装。
对于项羽的批判就与时俱进了,认为项羽的作为是在阻碍帝国的统一。
似乎天下是走向统一还是走向分裂全在项羽的一念之间。
然而所谓项羽“开历史倒车”的评价无疑是廉价而不切实际的。
因为历史这趟车到底是正着开还是所谓的“倒着开”,那绝不是项羽等某几个人说了算的。
历史是所有人共同博弈的产物,历史走向是所有人生死搏斗得出来的结果。
是要统一还是要分封天下,不取决于某几个人的意志,更不取决于形而上的概念。
它只取决于各方现实的实力对比。
项羽只是楚军前敌总指挥,还远不是全天下公认的领袖。
众多军头大佬之所以组建联军攻灭秦帝国,本身就是为了封王封侯才来的,不是为了历史的顺车还是倒车。
甚至秦帝国的军头们也是为了割据称王而奋斗。
(链接:《三个男人一台戏》)
大伙现在之所以能聚集在关中文明的谈,那是因为大伙都知道自己能有块大地盘称王称霸。
无论是此前的楚怀王还是现在的项羽,也都一直承诺大家只要能坚持到底就都能称王称霸。
现在秦帝国已经灭亡,几十万大军挤在一起,想办法给大佬们封王是唯一的选择。
因为聚在这的本来就是王侯级别的大佬,请你来封王是给你天大的面子。
你可千万别说,我是后世穿越来的大神,为了文明的进步,为了顺应历史潮流,大伙应该立刻和我一起建立一个伟大的统一的帝国。
乱世纷争,博弈出来的强大的君主给各路豪强封王封侯是很自然的选择。
刘邦胜利后,照样裂土封王,并没有立即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帝国。
秦末汉初时,天下只有一个大统一帝国的例子,还是个非常失败的例子。
即便是两千年后的明帝国清帝国,天下一统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他们立国之初该裂土封王也照样裂土封王。
当然很多朋友还是有疑问,虽然项羽分封众多大佬为王是必然的,但他的操作是不是也太失败了点?
他自己居然当了个不伦不类的西楚霸王。
你要当老大就当皇帝嘛,结果你还是个王。
你一个王怎么封其他人做王,怎么当各个王的老大?
你给王前面加个字叫霸王,这搞法怎么看也是又别扭又滑稽啊。
你要是向后来的刘邦学习直接当皇帝,再分封诸王,你不就是大伙名正言顺的头了嘛?
所以后世读者难免认为还是项羽思想意识不行,不知道天已经变了,皇帝才是老大。
问题来了,项羽不当皇帝难道真的是他不想吗?
项羽不想当皇帝为什么要把楚怀王升格成义帝?
是项羽不识字呢,还是刘邦英布张耳章邯等诸侯王爷们不识字,不知道义帝的帝字怎么写?
难道汉字有两个帝字?
楚怀王被升格的这个义帝,和后来的什么高帝文帝武帝哀帝,真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其实项羽升格楚怀王的目的真可谓司马昭之心,当时的大佬没有一个会看不懂:
义帝是帝国的最高领袖,是义帝分封众多功臣成为诸侯王,他确实有资格这么做。
只不过义帝他老人家非常信任我项羽,由俺项羽代他处理和宣读相关事务罢了。
项羽把自己叫做霸王,意思也很明白,就是我现在还只能是王,但是呢我是谁,我是实质上的老大啊。
所以我的称号得和别人不同,我要叫霸王。
说的简单点,所谓西楚霸王不就和后世的什么加九锡、封魏公/晋公/XX公等操作一个意思嘛。
皇帝看上去只是两个字,一个名词,两千年来的帝国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权臣强人看上去离皇帝大位只有一步之遥。
可这一步之遥熬死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人强行踏出这一步后死于非命?
我们都知道曹氏篡夺了汉帝国的政权,司马氏篡夺了曹魏的政权。
可曹操、司马懿司马昭他们为什么就不称帝呢?
因为他们固然已经是帝国最强大的实权人物,但是又还不够强大,离称帝都还有段距离。
他们只能一点点的分化瓦解反对者,一点点的让自己的私属和儿子们的势力都能凌驾于众多大佬之上。
所以他们慢慢的加九锡啊,称公啊,称王啊,一点点的试探大家的反应,一点点的拉拢大多数,打击极少数。
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次的消灭各色反对者。
只有当他们确认反对者无力反对曹家\司马家掌控天下的格局,他们才敢于登上帝位,不过此时他们自己也被熬死了。
项羽面临的也是类似的情况。
他现在风头很盛,可是他崛起的时间并不长,根基远没有深厚到可以称帝的地步。
他跟随大约数万楚军前往前线到现在为止已离开楚国权力中心彭城一年多了。
楚国内部的事务还没正儿八经处理,现在就想着称帝那也太早了点。
楚国不是只有项羽一个大佬,楚国是众多山头基于项梁和怀王的双重纽带聚集起来的联盟。
(链接:《新天下的总设计师》)
项羽现在就急吼吼的当皇帝,大伙多半不能接受。
坐镇首都彭城的陈婴和吕清吕臣父子等大佬都是楚国的元老,他们手握庞大资源,占据了令尹、大司马、柱国等高位,仍然把持着楚国的军政大权。
他们愿意看到项羽称帝吗?多半不愿意吧。
英布、吴芮(蒲将军的老大)是前线部队最强大的山头,击败秦军的战斗这两支部队功劳巨大。
他们愿意看到项羽称帝吗?从后来他们的表现来看,多半也是不愿意的。
至于其他各国的诸侯王和将领的意愿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听任项羽称帝,那项羽肆意打压大家、肆意吞并大家的时候,顾忌就会少很多。
大家再想和项羽掰手腕,那随时都会被扣上谋反的罪名。
顶着谋反的巨大压力,众多大佬手下的将士们就很容易有顾忌,他们的队伍被从内部各个击破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如果只是怀王这个傀儡称帝,那实力最强的项羽和大家就是平起平坐的,最多项羽强行给自己拔高半级。
这样大家和项羽博弈的时候手里的牌就要多很多。
项羽也是一个王级团队,我也是王级团队,我的团队的人产生动摇的可能性就要低很多。
如果项羽非要想欺负大家,吞并大家,大家随时可以抬义帝出来压项羽。
从这个角度来说,项羽能把怀王升格为义帝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
按照之前的约定,楚国最多只是反秦盟主,不得干涉各国内政。
秦帝国已经灭亡,楚国的盟主地位按道理已经可有可无,楚怀王理论上也和大家一样只是一个王。
现在大伙同意楚怀王成为义帝,已经是迫于项羽的威势和实力做出了巨大让步。
秦帝国建立也有十四五年了,“帝”字什么意思大家都明白。
大家承认义帝实际上就承认了义帝的团队还是有那么点机会以上级的名义指挥和干涉他们。
我们可以想一下,对众多基层将领、基层官吏以及士人来说,有义帝在就意味着全天下存在跨诸侯国的共主。
部分属下的官吏在干活的时候潜意识里还是难免会认为自己的大王是比义帝低一级的头。
当有人以义帝的名义与地方的诸侯发生矛盾,诸侯的手下就难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这是我们地方与中央发生了矛盾。
这样的感觉无疑会降低诸侯王与义帝团队闹矛盾时的内部凝聚力。
项羽是看起来最有可能控制义帝的人,大伙承认了义帝相当于给项羽掌控他们打开了一丝缝隙。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此时的项羽做得已足够成功了。
刘邦后来能够成为皇帝,那是因为又经历了三年多的漫长战斗,一个个有实力的诸侯王被战争消灭了。
到这个时候有资格称王称霸的诸侯要么实力弱小,要么完全来自刘邦的扶持。
在这个基础上,刘邦团队有了凌驾于众人之上的实力。
而现在距离天下大乱帝国崩溃不过两年半,距离项羽突然崛起于历史舞台不过一年零三个月。
这么短的时间里项羽能成为分封诸侯的实际决策者,能成为天下共认的领袖,其成就已经足够惊人了。
后世从天下大乱到统一,耗时大多远远超过秦末,勉强在速度上可比的是隋末唐初。
如果以杨玄感振臂一呼隋帝国开始崩塌算起,两年半后李渊团队还是大隋忠臣。
如果以李渊李世民团队河东起兵算起,一年后唐军还在甘肃那块折腾,中原全是群雄的地盘。
别说号令群雄分封天下了,就是唐帝国自己似乎都在向突厥称臣。
当然扁舟这里没兴趣关公战秦琼,毕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后世的帝国有了更多的人口,有了更多的强大势力。
任何一方豪强想要一统天下难度多半比秦末汉初要更大。
我们只是想说明,我们无法从项羽主导分封天下这件事推导出项羽团队如何愚蠢。
这反而是证明了他们再过去这一年多里取得了多么惊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