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窟 热带丛林中的文明奇迹


柬埔寨吴哥窟,是东南亚最知名的古代遗址,著名旅游指南《孤独星球》曾将其列为“世界十大旅行目的地”之首,无数权威媒体亦将其列为一生必去的地方之一。‍‍‍‍‍‍‍‍‍‍‍‍‍‍‍‍‍‍‍‍‍‍‍‍‍‍‍‍
广义的吴哥窟,即整个吴哥古迹群,包含了吴哥窟(小吴哥)、吴哥城(大吴哥),及大大小小二十多座寺庙遗址。‍‍‍‍‍‍‍‍‍‍‍‍‍‍‍‍‍‍‍‍‍‍‍‍‍‍‍‍‍‍‍‍‍‍‍‍‍‍‍‍‍
我游览吴哥的方式和大多数人不太一样:在遗址群中骑了两天自行车,走了一些人迹罕至的森林小道,充分感受了吴哥古迹群的宏大与荒芜,见到了雨林中许多参天大树,当然也体验了酷暑。最后一天则陪老婆大人重游了我认为最值得看的小吴哥和塔布笼寺。‍‍‍‍‍‍‍‍‍‍‍‍‍‍‍‍‍‍‍‍‍‍‍‍‍‍‍‍‍‍‍‍‍‍‍‍‍‍‍‍‍‍‍‍‍‍‍‍‍‍‍‍‍‍‍‍‍‍‍‍‍‍‍‍‍
3月的吴哥,晴天时最高气温往往能到37度左右。‍‍‍‍‍‍‍‍‍‍‍‍‍‍‍‍‍‍‍‍‍‍‍‍‍‍‍‍‍‍‍‍‍‍‍‍‍‍‍‍‍‍‍‍‍‍‍‍‍‍‍‍‍‍‍‍‍‍‍‍‍‍‍‍‍‍‍

(图1)‍
图一是吴哥城的南门。吴哥城修建于12世纪末,是吴哥王朝强盛时期的都城。吴哥城由护城河与高大厚实的城墙环绕,占地9平方公里,据认为当年曾居住了8-15万人。现在,城内基本被原始森林覆盖。‍‍‍‍‍‍‍‍‍‍‍‍
位于吴哥城中心的巴戎寺,是吴哥王朝的国家寺庙,它以54尊四面佛像,即216张笑脸而著名,佛像皆以吴哥城的建造者,国王阇耶跋摩七世面容为蓝本来雕刻,著名的“高棉微笑”即由此而来。‍‍‍‍‍‍‍‍‍‍‍‍‍‍

(图2)
然而由于长时间日晒雨淋,我发现一些笑脸已经变成了苦脸,哭脸。如果信佛,也可以想象成国王在为他后世子孙的遭遇而哭泣:现在的柬埔寨,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图3: 这两张脸,是不是很像在伤心,在哭泣?)
离开巴戎寺不久,看到了一条泥土小路,骑进去后的感觉很棒。
(图4)
之后,我根据google地图确定大致方向,主要选择林中的土路骑行。‍‍‍‍

(图5 : 路上看到的参天巨树,以我的自行车为参照,可以想象树木的高大。)

(图6:  大吴哥城门之一,“胜利之门”,如果和照片中右边其他骑行者那样走大路,则感受远不如我这个视角来得强烈。)

(图7: 吴哥城的东门,一般称为“死亡之门”,据说当年城里人出殡都走这个门。现在周围都是森林,只有一条土路与外部相连,游人罕至,安静之极。我遇到几个乘吉普车而来的美国女游客,她们连呼“Amazing”,赞叹“如此漂亮,如此宁静”。)‍

(图8: 骑的时候没有留意这里是什么地方,残破的旧围墙很长,围墙外面有很多参天大树。沿着围墙边上的土路骑了很久,看到了这个四面佛像。佛像下面有道石门,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植被,有条很小的土路往远处延伸。我没有敢深入。)

(图9)
吴哥窟的门票分为一日票,三日票和七日票。一日太短,七日太长,买三日票的游客最多。一般的攻略,都会推荐三日内顺着不同的路线包车游览20多个寺庙。‍‍‍‍‍‍‍‍‍‍‍‍‍‍‍‍‍‍‍‍‍‍‍‍‍‍‍‍‍‍‍‍‍‍‍‍‍‍‍‍‍‍‍‍‍‍‍‍‍‍‍‍‍‍‍‍‍
我觉得对于非专业的研究者,走马观花急匆匆看20多个风格相似的寺庙,难免会审美疲劳。在三天中,我较为喜欢又花了较长时间的,除了最为著名的小吴哥,就只有巴戎寺,塔布笼寺,圣剑寺。‍‍
塔布笼寺

(图10)
好莱坞大片《夺宝奇兵》、《古墓丽影》曾在塔布笼寺取景。这个寺庙因为被众多巨树所包裹,破损严重而独具特色。‍‍‍‍‍
塔布笼寺始建于1186年,是阇耶跋摩七世为纪念其母亲而修建。据碑文记载,当年有近8万人被要求供养或者维护此寺庙。

(图11)

(图12: 这棵大树拥有硕大的蛇形树根。)
‍‍‍

(图13: 从巨大的根系可以想象树木的高大,现场的感觉远比照片震撼。)
寺庙很大,大部分已彻底坍塌,无法修复。‍‍‍‍‍‍‍‍‍‍‍

(图14)
‍‍‍‍‍‍‍‍‍‍‍‍‍‍‍‍‍‍‍‍
圣剑寺
与塔布笼寺对应,圣剑寺是阇耶跋摩七世为纪念他父亲而建。据碑文记载,当时共有98740人参与供养和维护此寺庙。‍‍

(图15)

(图16:圣剑寺门口持剑的无头武士。)
据维基百科介绍,吴哥古迹中很多佛像的头颅,在几十年前被泰国的文物贩子盗走。当时的柬埔寨,正处于内乱之中。

(图17:  对称是吴哥建筑的一个主要特点。从长长的走道,就能感知寺庙规模的巨大。)‍‍‍‍‍

(图18)

(图19:吴哥文明的浅浮雕水准一流,有很高艺术价值。)

(图20)
小吴哥
小吴哥(狭义的“吴哥窟”)是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是吴哥古迹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寺庙。
小吴哥由长约5公里的护城河环绕,外围墙周长3.6公里。‍‍

(图21: 小吴哥空中俯拍图,Charles J Sharp拍摄。)‍
据考古研究,外围墙之内,除了寺庙,原本还有皇宫和城市,但它们都由木头、芦草等的材料建成,在荒废的几百年里,早已腐烂,消失在茫茫的原始森林之中,只留下了一些街道的轮廓。‍‍

(图22:吴哥窟是印度教神庙,中央的庙山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的平台组成,层层高叠,形如金字塔,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庙山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

(图23)
小吴哥由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于1113年至1150年间建造,据碑文记载,30万工人,6000头大象参与了建设。
这样规模的建设,显然消耗巨大。可能是这巨大的消耗使得这个不大的国家元气大伤,1177 年,即苏利耶跋摩二世死后 27 年,吴哥王朝被东边的宿敌占婆人击败,都城被洗劫。
4年后,“吴哥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阇耶跋摩七世登基,他驱逐了外敌,恢复了帝国,开始建设新都城和一批新的大型寺庙,即本文前面提到的吴哥城、巴戎寺、圣剑寺、塔布笼寺等。
这次建设的规模更加宏伟,耗费自然也就更加巨大,很可能耗尽了吴哥王朝最后的元气。阇耶跋摩七世死后,吴哥王朝便盛极而衰,每况愈下,再也没有兴旺过。国土日益萎缩,就连吴哥窟所在的暹粒,都曾长期被后来居上的暹罗(泰国)占领。‍‍‍‍‍‍‍‍‍‍‍‍‍‍‍‍‍‍‍‍‍‍‍‍‍‍‍‍‍‍‍
约1431年左右,吴哥王室迁都金边。吴哥逐渐荒废,为外人所遗忘。‍‍‍‍‍‍‍‍‍‍‍‍‍‍‍‍‍‍‍‍‍‍‍‍‍‍‍‍‍‍‍‍‍‍‍‍‍‍‍

(图24: 据说小吴哥中共有3000多个这种飞天仙女形象,人们在其中发现了30多种不同的发型。)
直到1860年,年轻的法国博物学者和探险家亨利·穆古特来到这里,被眼前的一切震惊。‍‍‍‍‍‍‍‍‍‍‍‍‍
“其中一座寺庙可以与所罗门时期,以及那些古代的米开朗基罗们建造的庙宇相媲美,并在我们最精美的建筑中占据一席之地,”亨利写道,“它比任何希腊或罗马留给我们的东西都要气势恢宏,与现在柬埔寨所陷入的野蛮状态形成心酸的对比。”‍‍‍‍‍‍‍‍‍‍‍‍‍‍‍‍‍‍‍

(图25:  亨利的手绘图,来自维基百科。)
亨利于1861年死在吴哥,他图文并茂的遗著在西方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激励了考古学家们前赴后继地涌向柬埔寨,去追寻那个失落的古老文明。
1992年,吴哥古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993年,吴哥游客仅为7650人,之后逐渐声名鹊起,到了2018年,游客数量达到了260万。

(图26)

(图27)

(图28: 小吴哥的精华,除了宏大的建筑本身,还有它的浮雕石刻。其中,尤以第一回廊长达800米的大型浮雕壁画最为精美。)‍‍‍‍‍‍‍‍‍‍
(图29)
在吴哥游览时,时常会被这茫茫丛林中宏大的古建筑群震撼,震撼之余,又忍不住想,这些宏大工程的背后,该有多少底层劳动者的血和泪?“最伟大的国王”的这些丰功伟绩,对他的子民来说,究竟是福还是祸?‍‍‍‍‍‍‍‍‍‍‍‍‍‍‍‍‍‍‍‍‍‍‍‍‍‍‍‍‍‍‍‍‍‍‍‍‍‍‍‍

(图30: 暹粒日落。暹粒,是柬埔寨的第二大城市,感觉有点像国内的县城。)‍‍‍‍‍‍‍‍‍‍‍‍‍‍‍‍‍
结束吴哥的行程后,我们乘巴士经过柬埔寨空旷的乡村地区前往老挝。沿途所见到的房屋,以简易铁皮房居多,此外还有一些简易木板房,砖瓦水泥房则少之又少。这和吴哥古迹的恢宏形成了强烈反差,让人心酸。‍‍‍‍‍‍‍‍‍‍‍‍‍‍‍‍‍‍‍‍‍‍‍‍‍‍‍‍‍‍‍‍‍‍‍‍‍‍‍‍‍‍‍‍‍‍‍‍‍‍‍‍‍‍‍‍‍‍‍‍‍‍‍‍‍‍‍‍‍‍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