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看完普窟了,不来看看莫高窟的特窟?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已经介绍过莫高窟的10个普窟,众所周知,莫高窟还有一批更为珍贵、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需要额外购票参观的特窟。
特窟里有什么?
有被称为唐代雕塑艺术巅峰的最美菩萨彩塑;有被数字敦煌列为封面图的涅槃卧佛;有那菩提树下姿态优美的双飞天;有那神情端庄、鼻梁高耸的交脚弥勒菩萨;还有敦煌传奇张议潮的功德窟里那场面宏大、象征归义军荣耀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以及正襟危坐的菩萨我们都见过,那你见过俏皮地凭栏眺望的菩萨吗?
这篇文章,万图路精选了莫高窟的10个特窟,希望在开启敦煌的旅程前,能和您一起进一步认识莫高窟。
人类敦煌,千年莫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仅以此文献给
每一个想要走进莫高窟的人。

以下对10个特窟的主要看点做简要总结。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开凿时代:盛唐
洞窟形制:覆斗顶型
主要看点:最美菩萨彩塑
第45窟正壁敝口龛里的七身塑像是主要看点,为唐代雕塑的巅峰之作。原本窟内共有九身彩塑,两身力士像被毁后只存七身佛、弟子、菩萨和天王的塑像。
中间的主尊佛面容宽和,丰满圆润,大慈大悲;佛像左侧是弟子迦叶,神情老成练达,俨然一个高僧大德;佛像右侧是弟子阿难,面目俊朗又面含恭顺腼腆之态,犹如后生少年。
两旁的菩萨像,面相丰满圆润,眉眼似笑非笑,姿态婀娜,丰盈健美,仿佛一位娇滴滴的大家闺秀,因此也被称为莫高窟最美的菩萨彩塑。最外侧的两身天王,身躯魁伟,气势威武,是唐代武士的典型样式。
七身彩塑中有一只手是后期修补的,你可以仔细观察下,以叩拜的角度仰视会得到震撼的效果。敦煌博物馆内有复制的45窟,不要错过。


开凿时代:初唐
洞窟形制:覆斗顶型
主要看点:《弥勒说法图》、美人菩萨
第57窟属于中小型洞窟,是一个典型的殿堂式洞窟。石窟南壁的《弥勒说法图》人物众多,中间的佛盘腿结跏坐在莲花座上,两侧是一老一少二弟子,再往外是两身大菩萨,其中的右胁侍菩萨绘制最优美,被誉为“美人菩萨”,第57窟也因此被称为「美人窟」。


开凿时代:晚唐
洞窟形制:覆斗顶型
主要看点:《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莫高窟晚唐时期的洞窟共有60多个,第156窟是晚唐时期的代表洞窟之一,也是河西节度史张议潮的功德窟。洞窟前室北壁左上角处题有《莫高窟记》,是研究莫高窟开凿历史的宝贵资料。
第156窟的甬道共有37身供养人像,南北壁下部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不仅场面宏大、人物众多,而且构图新颖、造型生动,具有历史意义和美学价值。尤其对河西走廊归义军历史感兴趣的,不要错过《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开凿时代:中唐
洞窟形制:长方形盝顶形
主要看点:涅槃佛、举哀图
第158窟开凿于中唐吐蕃统治敦煌的时期,此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窟,也是典型的涅槃窟。涅槃窟就是把涅槃作为洞窟的主体,前面没有遮挡而使卧佛像赫然入目。这尊涅槃像表现了释迦牟尼涅槃时的情景,双目半闭,唇含笑意,表现了“寂灭为乐”的涅槃境界,且卧佛没有经过重绘,完整保留了中唐风韵,数字敦煌也将此造像作为封面图。
卧佛身后的《十大弟子举哀图》和《各国王子举哀图》也属于同类主题中的精品。前者生动地表现出了弟子们看到已入涅槃后悲痛欲绝、痛不欲生的感人场面,表达了师徒之间似手足之情的关系;后者描绘的则是释迦牟尼佛去世,迦毗罗等八国国王嚎哭悲哀的画面。当时的画工根据当地人的观赏习惯,将八国国王改成以吐蕃赞普为首,这是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壁画的特点之一。


开凿时代:盛唐
洞窟形制:覆斗顶型
主要看点:《无量寿经变画》、《化城喻品》
第217窟的窟主是敦煌豪门阴氏家族,西壁龛内仅存一身清代重修的佛像,但此窟壁画保存完好,构图精巧,线条细腻,色彩鲜艳,呈现出一派富丽堂皇的大唐气象。
西壁龛顶的金刚经变是敦煌最早的一铺金刚经变;北壁有一幅《无量寿经变画》,几乎占据了整个壁面,画面中的建筑是初唐和盛唐建筑画的重要分水岭;南壁法华经变中的《化城喻品》把五台山画成草木葱茏的一幅游春图景,很有唐朝李思训“青绿山水”的意境。


开凿时代:初唐
洞窟形制:覆斗顶型
主要看点:三铺巨型经变画
第220窟是莫高窟最重要的初唐洞窟之一,1943年,表层的宋代壁画被剥离后才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初唐壁画,其中三铺大型经变画是精品中的精品。
南壁的西方净土变是莫高窟出现最早、场面最大的净土变。《维摩诘经变图》中阿弥陀佛端坐在莲台,观音、大势至菩萨侍立左右,人物面貌神采呈现出唐朝丰满健美之美。
东壁的《维摩诘经变图》,描绘了病中的维摩诘居士与前来问疾的文殊师利展开辩论的场景,由此来阐发佛教理论。图中听法的帝王群臣,与著名初唐画家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卷》中非常相似。
北壁的《药师经变图》,画面主体是七身药师佛,七佛上空飞天翱翔,八大菩萨侍立左右。盛大的舞乐场面中28人的乐队,演奏着多达15种乐器,两组舞伎在灯火辉煌中翩翩起舞,其中的“胡旋舞”,是双人对舞的经典之作。


开凿时代:北魏
洞窟形制:中心塔柱式
主要看点:《萨埵太子本生图》、《尸毗王本生图》
第254窟始建于北魏,隋代重修,南壁绘有“萨埵以身饲虎本生”和“降摩变”,北壁绘有“尸毗王割肉贸鸽本生”、“难陀出家因缘”等故事,仅用单个画面就能绘出完整的故事情节。从佛陀的前世到降魔成道、再到涅槃成佛,讲述了释迦牟尼前世今生种种非凡经历。
壁画内容丰富,构思巧妙,人物表现力强,色彩厚重,尤其是《萨埵太子本生图》和《尸毗王本生图》,在同主题壁画中无出其右。但第254窟在特窟中也极少开放,不妨从《图说敦煌二五四窟》书中一窥细节。


开凿时代:北凉
洞窟形制:纵长方形盝顶殿堂窟
主要看点:交脚弥勒菩萨
第275窟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三个洞窟之一,也是北凉三窟中唯一开放的,在这里可以感受莫高窟的早期审美和石窟造型,风格上跟新疆的克孜尔石窟很接近。
西壁的交脚弥勒菩萨是最大的交脚菩萨像,鼻梁高耸,神情端庄,稳坐在狮子座上,这座菩萨像在造型和雕塑手法上都有明显的西域痕迹。
南北两壁上部的阙形龛是中国传统建筑的象征,龛下南壁画的是佛传出四门图,北壁画的是本生故事联幅画,也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故事画。


开凿时代:初唐
洞窟形制:覆斗顶型
主要看点:双飞天、凭栏菩萨群像、十轮经变
大名鼎鼎的双飞天就出自第321窟,飞天体态轻盈,姿态优美,线条流畅,长裙裹足,巾带随风飘扬,虽晕染变色,但安祥欣喜的眉目、装饰华丽的璎珞仍清晰可见,在菩提树的衬托下美不胜收。
西壁佛龛除了佛像是初唐的原作外,其他弟子、菩萨、力士的塑像都经过清朝重修,龛顶画有重层雕栏,与传统印象中正襟危坐的菩萨不同的是,一排菩萨凭栏俯视人间,既展示了佛国世界歌舞升平的场面,又使画面变得轻松愉悦。
窟内保存的十轮经变同样是此窟的主要看点。以山峦为背景,以说法为中心,花雨纷飞、落樱缤纷,这幅经变画是莫高窟山水经变的最早范例,无论是在艺术风格上,还是宗教寓意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开凿时代:初唐
洞窟形制:覆斗顶型
主要看点:七身彩塑
第322窟的壁画色彩浓烈,内容丰富,塑像完好,造像逼真,属于唐代的精品之作。西壁的双层龛是隋朝到初唐流行的佛龛形制,其中一铺七身塑像保持完好,中央是佛结跏趺坐,扬手说法。两侧为大弟子阿难和迦叶,外侧是两大菩萨、天王。佛的庄严,菩萨的慈祥,天王的勇武,组合在一起动中有静,刚中有柔。
万图路
河西走廊旅图计划
现已全面上线
第一期:2024年03月28日
第二期:2024年04月04日
第三期:2024年04月11日
第四期:2024年04月18日
第五期:2024年04日25日
6280元/成人丨4680元/儿童
8人以上成团,20人满团
如未满足成团条件则全额退款
3.1前报名可享受早鸟价
立减300元!
点我立即报名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