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华国锋上台之际,上海街头涌现别样大标语:让张春桥当总理


1976年初,周总理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于北京某医院去世。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广大人民群众一时沉浸在悲痛之中,纷纷自发开展各种纪念活动,以祭奠这位鞠躬尽瘁的国家领导人。这引起了江青等人的极大不满,他们为了阻止大家悼念周总理,用尽了各种龌龊手段,其所作所为令人发指!

除此之外,江青等人还借机搞政治斗争,将祭奠活动定义为“右”,并大搞牵连,将矛头指向了一众老同志。其中受冲击最严重的莫过于邓公,江青给他扣上了好几顶大帽子,将他打为“右派头子”,号召大家对他进行批判、抵制。没过多久,舆论的汹涌浪潮便猛扑向邓公,邓公是百口莫辩,不久之后,他被迫辞去国务院以及军委的职务,再度赋闲在家。
张春桥见状,马上行动起来,在主席耳边“吹风”,声称应该尽快遴选一位贤才主理国务院,确保行政系统运转顺畅。王洪文见状赶紧“打助攻”,上书推荐张春桥担此大任。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王、张二人一唱一和,明显是想借机攫取权力,积攒政治资本。

张春桥这个人自动荡开始后,便一直在主席身边活动,至1975年,他已经是军委高干,且在党内享受盛誉。他得意的认为,自己是主席最信赖的“笔杆子”之一,主席这次一定会“明镜高悬”,让自己接替周总理,执掌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了进一步给自己造势,他暗中命令北京、上海两地的“革命派”上街游行请愿,并打出“让张春桥同志当总理”的标语。
张自以为如此便可水到渠成,成功当上总理,他甚至已经提前写好了赴任的演讲稿,准备在人民大会堂郑重的向全国人民宣读。但结果却令人大感意外,毛主席思虑再三,选择了华国锋来执掌国务院,而张则毫不意外的“落榜”。

其实毛主席早就察觉到张春桥不怀好意,如果将国务院交给他,恐怕各部门会立即乱了套。而华国锋立场和信仰都很坚定,而且能力也出众,很适合担当大任,因此主席便将其提上来做总理,以接替刚刚逝去的周总理。华国锋不负主席所望,上任之后一方面调节各方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一方面想方设法恢复生产力,抑制物价增长。
毛主席去世后,王洪文蠢蠢欲动,纠结亲信搞了一个小班子,以中央的名义对各省市发号施令,明显是想架空国务院,暗中“夺权”。华国锋对此很是反感,他立即强行叫停了王洪文的“小动作”,并警告对方适可而止,不要太过分了。可王洪文依旧我行我素,肆意妄为,暗中觊觎最高权力。
华国锋意识到,如果不尽快对王洪文、江青、张春桥这些人采取雷霆手段,恐怕后果不堪设想。巧合的是,叶帅也早就很想“收拾”他们。于是,在有心人的牵线搭桥之下,这两位老同志顺理成章联合起来,准备协同中央警卫团以及首都的卫戍部队对阴谋集团发起“突袭”。

当年10月初,华国锋和叶帅决定动手,他们以党中央的名义,请王、江、张、姚四人到中南海开会。这四人几乎毫无防备,在当天下午先后来到中南海,结果被早已等候多时的中央警卫团官兵迅速逮捕。紧接着,卫戍区部队进入北京市区,先后控制了各大政府部门以及党政官媒,同时控制住了阴谋集团的余党,防止他们再生出什么事端。
当天晚上,政治局召开特别会议,大家经过表决,一致同意由华国锋暂时担任国家1号领导人。往后大半年时间里,华国锋都将精力放在了纠正错误思想、拨乱反正上,带领人民政权逐步走回发展的正轨。1977年,他在陈云等人的建议下,请邓公重回中央,协理国家政务,1978年,他主动提出移交权力给邓公。

1981年,他卸下全部重担,主动退居幕后。晚年的他居住在一处偏僻的四合院中,每天读读书、看看报纸,闲暇时会和老伴一起侍弄花草。每逢节假日,子女们会回来看望他,他总是不忘叮嘱子女们要好好工作,为国家发展做贡献。2008年,这位挽救了人民政权的优秀党员干部走完了传奇的一生,于北京病逝,他的遗体被迁回家乡安葬。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