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得知上海多条街道停止洒水后怒斥:三天不解决,局长别当了


朱镕基总理是一位务实的干部,他在主政上海的时候,经常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大家先行政策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除此之外,他还严抓革命队伍内部的纪律,再三强调党员干部不能有官僚主义作风,大事要紧办,小事要快办,不能搞懒政,拿着工资混日子,谁要是敢拿老百姓“开玩笑”,他必严惩不贷!

故事还要从1987年讲起,彼时江总书记刚刚升任上海市委书记,兼任政治局委员,上海市长的位置由此空缺了出来,党中央不知该改派何人去补缺,便决定在体制内举行一次公聘,欢迎有能力者毛遂自荐,竞争上岗。朱总理得知此事后,立即报名参选,并很快通过初步筛选和笔试,顺利进入终选阶段。
朱总理此前一直在中央任职,少有地方行政经验,竞争力远不如其他两位从基层升迁上来的候选人。但好在朱总理胜态度诚恳、办事踏实、心中有人民,且敢于讲实话,因而最终成功胜选,出任上海市长。就在他正式上任没多久,上海便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故,媒体与群众的质疑声随即纷至沓来,朱总理一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好几天都睡不着觉,心里感到烦闷无比。

好不容易做完了善后工作,平息了舆论,沪地又突然爆发大规模传染病,进而引发了群体恐慌,上海市一时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由于人口激增,诸多城市问题也纷纷暴露出来,惹得民怨沸腾,有一位老人家甚至当街拉住正在参观某项目的朱总理诉苦。
压力再次来到了朱总理这边,为了尽快扭转困局,他开始动用强硬手腕,一方面严令卫生部门肩负起责任,务必要想办法控制住传染病,一方面要求市委办公厅督促下属的市政、城管部门限期解决民生难题,谁完不成任务,直接罢官,没有一点情面可讲!

1989年,有新闻媒体报道称,上海市各街道突然停止洒水,这直接导致地面的尘土越积越厚,风一吹是“黄沙漫天”,不仅影响市容,还给市民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朱总理看到这则报道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环卫局,询问其中缘由。环卫局称洒水车的所有权以及使用权已经下放到了各区,由各区按照自身实际需要安排工作。但后来因为一些细节没有沟通到位,各区居然不约而同的拒绝接收洒水车司机,结果就是洒水车无人操作,一直闲置在区政府大院里“吃灰”。
朱总理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更加生气了,直言环卫局长是“吃干饭”的,这么一点小问题都解决不了,硬摆在台面上让人看笑话。朱总理警告环卫局长尽快让洒水车恢复工作,否则就自行离职!除此之外,朱总理还致力于反腐,他曾要求纪委对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展开大审查,哪个干部有不洁行为就直接抓,单单是1988年,上海便有将近30名厅局级干部被捕,沪地政坛的风气迅速转向清朗,党员干部严格约束自身,不敢有任何越界的行为。

另外,朱总理还大大简化了外资在沪地投资的流程,放低了招商引资的门槛,吸引各国企业家来沪发展,实现共赢。值得一提的是,浦东正是在朱总理的统筹下,由一块滩涂地发展为繁华商业区。当初朱总理提议要投资开发此地的时候,市委、市政府有不少同志明确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市财政并不宽裕,应当优先分配资源给回报稳定的行业,搞开发实在风险太大,极易血本无归。
可朱总理还是力排众议,倾斜大量资源给浦东。事实证明,朱总理的眼光是非常独到的,浦东在此后数十年间一飞冲天,成为上海的中流砥柱,繁华程度直逼欧美国家的商业中心。邓公很欣赏朱总理的才华,曾多次单独会见他,通过言行举止考察他的品行和信念,在确定他堪当大任之后,便极力推荐他进入党中央核心领导层工作。

1991年,他履新国务院副总理,兼任政治局委员,次年被增选为常委。1998年,他正式担任国务院一把手,成为人民政权的行政首脑。任期内,他主持开展了多项民生工程,惠及亿万老百姓,同时大力反腐、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务员队伍的纯洁性。在他的带领下,中国顺利渡过了转型期,稳步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