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5岁被组织破格吸纳,16岁担任少共队高干,曾担任上海市委书记


1952年,为了缓解上海行政班子缺乏人才的窘迫局面,陈老总决定将陈丕显等一批德才兼备的好同志调到上海工作。陈丕显此前在华野当过兵团级的政工干部,建国后又长期在苏南负责经济建设工作,拥有丰富的地区行政经验,因而深得陈老总的器重和信任。

陈丕显参加革命很早,他15岁时便被中共党组织破格吸纳,16岁便当上了少共中央的高干,个人能力很出众。毛主席很注重对年轻革命者的培养,因此经常到少共中央驻地看望陈丕显,和他谈论革命理想,并教授他革命理论。陈也一直以主席学生的身份自居,他终其一生都对主席保持着崇高的敬意。
1934年,党中央决定开启长征,而陈丕显则被留下来,跟着陈老总一起在赣闽地区打游击。在此期间,他经历了诸多困难和磨难,好几次都差点被饥饿和疾病夺走了生命,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革命的理想,一直高擎红色火炬坚持战斗。

抗战时,陈丕显辗转江苏一带工作,一边搞党建,扩张中共党组织的影响力,一边打造群众基础,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支援新四军。1946年,他被编入解放军担任政工干部,往后因战功步步高升,一路做到了兵团政委。如果他一直待在部队里的话,那1955年至少会得中将军衔,但可惜的是,在1952年,他被调离部队,转往上海从事行政工作,因而与“将军”这一殊荣失之交臂。
有一次,毛主席派遣江青到华东去搞调研,江青颇有些担心的对毛主席说,自己在华东没有一个相熟之人,恐“站不住脚”,毛主席闻讯后直接告诉江青,到华东就去找陈丕显,他会提供一切帮助。江青听了毛主席的话,到了上海马上联系陈丕显,陈丕显立即安排江青到自己家里住,并且还将自己的公车让给江青使用。江青因此对陈丕显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到北京之后,在毛主席面前直夸他是个值得信赖的同志。

1965年,陈当上了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当年下旬,他奉命前往北京述职,某天晚上,江青特地在中南海设宴招待他,席间,江青当着众人的面问他是什么学历,他不假思索的回答“小学”,江青闻言哈哈大笑,直言自己也是小学学历,和陈丕显是“同道中人”。席间,江青还说了一些其他的话,暗暗透露出对知识分子的鄙夷之情。此时江青已经显现出“左”的倾向了,这让陈丕显很是不安,他曾经想过向毛主席发去预警,但后来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1966年,动荡爆发,陈丕显很快便遭到冲击,王洪文污蔑他是“右派分子”,对他大加迫害,逼得他只能主动辞去公职。而此前与他还互称“同道”江青此时也是翻脸不认人,跟着王洪文一起批判他。此后一段时间,他不断受到批斗,精神、身体上均受到了不小的伤害。1966年下旬,他被关进了监狱中,足足过了10年失去自由的生活。

一直到1974年,毛主席突然写信给上海市革委会,询问陈丕显的情况,在得知陈被关押之后,主席勃然大怒,要求上海市革委会马上放人,陈这才恢复了自由之身。1975年上旬,经过半年多的休养,他的身体状况有了好转,他随即写信给毛主席,希望能重新复出,再给国家做一些贡献。
毛主席很欣赏他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马上将他召到北京来,准备和他面谈工作一事。但谁料就在此时,“右倾”风波突然爆发,北京的局势再度紧张起来,后来毛主席又突然病重,陈丕显复出一事也就暂时搁置下来。一直到1977年,动荡被彻底平息之后,在邓公的推动之下,他方才正式回到领导岗位。1982年,他进入中共中央担任书记处书记,同时还分管全国人大的相关工作,邓公曾多次和他谈话,希望他能顶住压力,继续在改革的问题上坚持到底,让中国实现发展转型。

1987年,陈丕显到了该退休的年龄,党中央随即将他调往中顾委,他此时已经处于半赋闲的状态,手头没有什么要紧的工作要处理。但陈丕显是个闲不下来的人,他随后又在民间机构担任高管,通过另外一种方式继续助力过国家发展,1995年,这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辈子的伟大革命者因病去世,走完了光辉的一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