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愚园路东段坐落着一间古朴的小楼,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暗藏“玄机”,该楼曾经是党中央的办公单位,承载着一段艰辛的革命斗争史,刘长胜同志就曾在这座小楼里居住过一段时间,现如今,楼里还陈列着不少他当年使用过的生活用品。
刘长胜小时候家境不好,早年生活颠簸,19岁时,他想出门闯荡,于是便跟着一位亲属到苏联打工,在此期间他接触到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并很快被团结为左翼分子。俄国爆发红色革命之后,他毅然揭竿而起,与诸多俄罗斯同胞一起战斗,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1924年,他在海参崴加入俄国共青团,后来又被保送到军政学校学习。
1927年,刘长胜通过了层层考察,被苏联共产党吸纳,后来他受共产国际的指派,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开始,他成为苏共、中共和共产国际的联络人,经常穿梭于苏联和中国,处理各种复杂事务。1935年,他在中共中央的召唤下回到国内,在延安负责党建和行政工作抗战爆发后,他奉命前往上海从事地下工作。
淞沪抗战期间,刘长胜贯彻国共合作精神,利用中共庞大的情报网络为国民党军提供了不少军事情报,协助其和日军对战。上海沦陷之后,他立即转入地下工作。在日占时期,上海的局势极为复杂,各方势力犬牙交错,中共地下党的处境其实是非常危险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迫害。
但刘长胜并没有被吓倒,他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有条不紊的展开斗争,一方面利用线人搜集日军和国民党军的情报,传往延安帮助党中央判断局势;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工人进行罢课、罢工,反抗日寇的压迫和剥削,维护自身的利益。1942年,他被调离上海,转往新四军某根据地工作,1945年,他返回上海,担任市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在上海大搞“反共”运动,妄图抹黑共产主义,刘长胜见状,便动员所有党员对广大工人、学生展开思想教育,将工人阶级和广大学生牢牢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国民党曾经想要搞一次“反共”集会,结果没有一个人参加,这让反动派很是尴尬,只能借口天气不好取消了集会。
1949年,华野数十万大军向上海开进,上海的国民党军一时风声鹤唳,惶惶不可终日。为了配合解放军的军事行动,刘长胜搜集了很多有关上海国民党军的布防情报,悄悄派人送给华野司令部。陈老总得到情报之后,立即针对性的部署进攻上海的作战方案,很快便将上海外围的敌人歼灭,继而慢慢向上海市区推进。
国民党守军眼看大事不妙,便打算破坏上海的发电厂、水厂等基础设施,而后从海上逃走。刘长胜得知此事之后当即让工人们、学生们组成自卫队,对抗国民党军,保护上海的基础设施免遭破坏。建国后,他被选为华东军政委委员,协管江苏、浙江的行政工作,1957年,他被调到全国总工会任职,60年代初,他又开始接触外交事务,协助外交部和亚非拉友好国家搞好关系,以维护中国的国际地位。
动荡时期,居心叵测者开始大肆攻击刘长胜,称他在抗战时期有“叛党行为”,与国民党接触密切。客观来说,刘长胜在上海工作的时候,确实和国民党有过合作,但仅仅只是工作上的往来,而且当时正处于国共合作阶段,双方有接触是非常正常的。但居心叵测者却根本不听刘长胜的申辩,直接对他施加迫害,不断批斗、折磨他,这让他身心俱疲。1967年,他积郁成疾,最终遗憾去世。毛主席闻讯后很是惋惜,主席直言刘长胜对于革命有不少贡献,是党的功勋人物,他不应该这么不明不白的牺牲!
动荡结束之后,刘长胜的名誉得到了恢复,所有强加在他的身上的不实罪名都被移除,他的功绩也得到了肯定,党政官媒还特地发表了一篇文章缅怀他。新世纪初,他在上海的故居得到修复,并于2004年被开发为一处红色景点,其中陈列着许多老物件、油画、文件和雕塑,系统展现了他过去的奋斗历程,同时也凸显了革命的艰辛、不易,正是因为有刘长胜等一众革命战士的付出,我们现在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我们应当永远铭记他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