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汉生将军在动荡时的日子并不好过,他在1966年到1972年间,反复受到居心叵测者的迫害,一直郁郁不得志。至1972年,在周总理的帮助下,他这才被召回北京,他本以为自己接下来就要复出工作了,但谁料国务院和军委却一直没有明确发布任命文件,只是让他耐心等待。
这让廖汉生很是心急,但又无可奈何,只能去找老战友宋时轮诉苦,彼时宋时轮正在军科院工作,身边正好缺几个助手,于是宋便询问廖愿不愿意到军科院任职,廖对此求之不得,当即答应下来,于是宋时轮便向军委打报告,提议让廖汉生担任军科院的政委。可廖将军此前从未接触过军科院的工作,对于一些事项不甚了解,只能从头学起,一点点摸索正确的处事方法。
等到他好不容易适应了军科院的工作,军委却又要调他去南京军区任职。临走之前,叶帅代表军委和他谈了一次话,叶帅告诫他,南京军区的情况比较复杂,为人处世一定要万分小心,不能有半分的马虎。另外,上海是个“是非之地”,没事不要过去,以免惹上麻烦。
上海在动荡时期被称为“革命大本营”,此地是王洪文、张春桥发迹的地方,“左倾”现象非常严重,处处充斥着斗争和矛盾,情况十分复杂。廖汉生对于上海有所了解,也清楚对此能不招惹就不招惹,所以当场向叶帅保证,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自己一定不去上海!
受动荡影响,南京部队的武备已经非常松弛了,训练活动几乎全部停滞,基层部队不是在搞斗争,就是在“摸鱼”混日子,而南京军区的首长更是目无纪律,懒散到了极点,明明是工作日,却连家里的大门都不出,有什么文件就在家里批阅,如果没事干就在家里看报纸、读小说打发时间,毫无革命军人做派,倒像是昔日国民党的腐败官僚!
廖汉生将军为了整治这一现象,便立下规矩,要求所有干部往后必须按时到军区总部办公楼坐班,谁迟到就批评谁。除此之外,他一再强调,文件必须要办公室处理,不能带回家,有什么问题就在总部开会解决。而下班之后出了总部办公楼,都必须遵守保密规定,谁也不许谈及公事,否则严惩不贷!
时间来到1976年,廖汉生意外患上了皮肤病,被迫离岗到医院疗养,当年9月,毛主席离世的消息传到了南京,南京军区办公处立即给廖汉生打电话通报了此事,廖汉生敏锐的意识到接下来会有大事发生,连忙办理出院手续,返回军区总部坐镇。10月初的某一天,廖汉生接到军委急电,让他迅速进京一趟,他不敢怠慢,马上坐飞机北上。
总政部的同志早已在西苑机场等候多时,廖汉生刚一下飞机,就被接到总政部办公大楼,与叶帅、华国锋同志等同志会面。叶帅告诉廖汉生,王洪文等人已经被逮捕,上海那边大概率会闹乱子,南京军区要做好准备,随时武力介入。当天下午,廖汉生返回南京,连夜召集军区所有高干开会,并向大家通报了王洪文等人被捕一事。
紧接着,廖汉生话锋一转,要求军区立即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准备处置突发情况,与此同时,他还命令驻扎在江苏的部队向上海移动,一旦发生变故就立即采取强制措施。不久之后,党中央派出工作组进驻上海,很快便将局势稳定下来,廖汉生这才长舒一口气,解除了军区战备状态。1979年,军委打算安排他到沈阳军区任职,他此时已经年逾六旬,无力再继续工作,于是便上书党中央请辞,可党中央不予批准,坚持让他到沈阳军区赴任,他只能“被迫从命”。一直到1982年,为革命事业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廖汉生才终于退出现役,转往全国人大挂职,实际上已经不再参加军政决策工作。
晚年的廖汉生很喜欢写书法,几乎每天都要上百字的楷书,练习运笔、行笔。每逢春天和夏天,廖汉生都会到基层走一走,了解群众们的生活状况,感受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2006年,他因病离世,时年95岁。他的妻子白林在他离世之后,便过起了隐居般的生活,从来不再公众场合露面,一直寓居在干休所,平日里与花草为伴,2021年,白林病故,时年9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