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北大才女林昭被判处死刑,临刑前说:历史将证明我无罪!


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文坛崛起了一位新秀,名叫林昭,她生于江苏,是一位典型的江南女子,温婉善良、机灵知性。她的父亲曾经在国民政府任职,她的母亲则是一位革命志士,她自小接受父母的文化、思想熏陶,向往自由和解放,厌恶封建和蒙昧。

1949年,林昭考入一所专科学校读书,1950年,她响应国家号召提前毕业,并主动报名参加土改工作团,与诸多同志一起下乡为农民分田分产,贯彻落实共产主义的理念。1952年,她因为表现突出,获得上级提拔,被安排到宣传部门工作,主要负责为一些地方媒体撰写专栏文章。1954年,林昭参加了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北大录取,在校期间,她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并担任社刊的编辑。从1956年开始,她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观点比较犀利的文章,一时在北大引发轰动,同学们都尊称她为“林姑娘”。
时间来到1958年,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右”运动,林昭因为经常发文章“唱反调”而被进驻北大的工作组列为“右派典型”,随即遭到隔离审查,当年下旬,她被开除学籍,勒令离开北大。林昭对此表示不服,她竟直接跑到团中央讨要说法,结果却被强行架走。

1959年,林昭南下前往上海休养,期间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一档全新的报刊,专门评析时政热点,结果该报刊刚刚出版了第一期,便遭到封禁,林昭也再度遭到隔离审查,上海市政府要求她回家反省,如果不能端正态度,那么以后就不许再写任何文章。
但林昭仍旧坚持己见,继续通过其他方式发声,质疑现行的一些政策。1960年,上海市公安局将她逮捕,随后上海市法院以“反革命罪”判处她3年有期徒刑,1962年,她因为罹患肺部疾病,被特许保外就医。在恢复了有限的自由后,她立即重新开始写作工作,一连写了5篇褒贬时政的文章,并托人带往海外,发表在外媒上。

不久之后,上海市公安局奉党中央命令,再度将林昭逮捕。林昭为了进行抗争,先后两次尝试自我了断,均被狱警阻止。后来,她又尝试给人民日报社写信申诉,但却未能得到任何回复。动荡时期,林昭被居心叵测者列为“头号右派分子”,从1966年下旬开始,她便不断受到迫害和污蔑,居心叵测者逼迫她承认所谓的“罪行”,可她宁死不屈,坚决不向对方低头。
1967年,林家人前往上海探望林昭,母亲看着林昭瘦弱的身躯,不禁潸然泪下,在探望室里抱着她嚎啕大哭。母亲劝慰她不要再硬撑着了,不如主动“认罪”,这样就能免去折磨,保住性命。但林昭态度坚决,说什么都不肯屈服,她直言真理是伟大的,自己愿意为真理而死!

1968年,上海革委会组织了临时的公审大会,对林昭进行审判,期间法官几次劝导林昭认罪,但均遭到林昭拒绝,不仅如此,她还在当众大喊大叫,为自己伸冤,这引起了旁听者的躁动,于是法官便让狱警封住她的嘴,以免她再喊出什么不合时宜的话来。起初,法官体恤林昭尚且年轻,未来还有大好的前途,因此决定对她从轻处罚,判处15年有期徒刑。
如果林昭服从判决,就此息事宁人的话,时间一到,她就会获得释放,重新恢复自由之身。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林昭在公审结束之后,仍坚持申诉,拒绝悔改,并且不断给党中央写信,这直接激怒了上海市革委会,于是革委会再度组织人手对林昭进行公审,并决定对她顶格处罚,判处死刑。

4月的某一天清晨,林昭被带到龙华机场枪决,遗体在当天下午被火化,骨灰暂时交由郊外某殡仪馆保存。一周后,上海市革委会通知林昭的家属领取遗物,遗物很简单,仅有几件御寒的衣物,另有几条沾满血污的白布条,上面依稀可以看到有几个字,好像是遗书。林昭的母亲早已哭干了眼泪,她默默收好遗物,嘴里不停念叨着:“女儿,回家了!”。林昭临死之前曾经仰天高呼道:历史将证明我无罪,1980年,上海高院复核了她的卷宗,确认她是被冤枉的,随即为她恢复了名誉,2004年,她的骨灰被送回苏州老家安葬。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