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地图制作起步比较早,也是同一时期地图制作最精美的省份,虽然是第一代图,但是等高线分层设色做的非常精美,基本上就是巅峰水平。从制作年代,制图惊喜程度,界限和地名地物要素详实程度等信息看,这幅图堪称数一数二的佼佼者。今天通过1965年湖北省地图,这一地图中的艺术品,欣赏60年代的湖北。
其他早期省级图集系列内容可以戳链接:
舆图纪实——1962年的浙江省地图集
舆图纪实——1962年福建地图集(上)
地图上看50年代的安徽(二)
No1:序图和专题图
封面使用了紫红色布面精装,显得规格比较高,从封面就能比其他省图集高一大截。这本地图12开,开本也是同时期最大的。
1965年湖北省地图集中的中国地图,采用了当时最新的标准地图,也就是1965版地图,这个地图的国界线和今天基本一致。从地图所用线条和字体来看,这份地图绘制得非常接近今天的地图,可以说开创了标准地图先河。
区划页上简要介绍了湖北区划。这个区划和今天变化较大,首先是地级层面,当时湖北分为5个省辖市和6个专区。当时5个省辖市辖区并不大,而且全部是处于专区“全包围”状态,所以在政区图中,并没有着重突出省辖市。再者不论专区行署是否在专区这个省辖市中,这些省辖市都或多或少扮演了省级副中心的色彩,所以在地图上也并没有用地级符号分隔开。
湖北政区图有意思的地方是,自己区域内点状注记的级别给的非常高,自己的县就用两圈一点的符号,而邻省省会也不过是两圈的符号,这种过于突出自己的符号注记,在后面地图中不再出现。
湖北地形大致是一个向南敞开,北部和东部有缺口,三面环山的不完整盆地格局,西北部和西南部分别是汉江,长江上游山区,山势险峻,地势高亢,降水丰富,是重要的水资源涵养区。而东北部大别山区和东南部幕阜山区,属于低山丘陵区,海拔不高。中间的江汉-洞庭湖平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北省核心区。
湖北处于中国三大地块结合部,即秦岭-昆仑山,华北地块,扬子地块。地质构造复杂。主体是华南扬子地块。
在湖北西部和东部山区,蕴藏着一些铜铁等金属矿。汉江上游有一些沙金矿,部分地方有一些非金属矿产,但是煤炭资源相对缺乏,而且品位较差。
古云梦泽是一个咸水湖,这里地层沉积着一些盐矿。
1965年地图上,湖北省这个气候分区,可能是基于湖北省自己的情况划定,例如对于“干燥”和“湿润”的界定,并不是按照全国属性的标准。湖北全境实际上都是湿润区,图中列举的干燥区并不是真的干燥,只是在湖北相对比较干。湖北降水在河谷地区比较少,山区和丘陵形成多雨中心。
湖北温度和降水量体现较为显著的纬度变化属性比较强,而温度的话,山区变化更显著。总体来说,湖北冬天相对比较冷一些,是同纬度同海拔世界上最冷的地方。
湖北土地肥沃,自古以来是鱼米之乡,1965年的地图对于土壤绘制得非常精确,这也是空前精美的艺术品。
湖北全境基本上都是亚热带气候,本底植被以亚热带森林为主。包括一些常绿阔叶林,落叶林和针叶林。平原地区主要是人工植被。
1965年,受人类活动影响,湖北森林主要分布在深山山区,完整树林存留不多,以神农架地区最多。这里在后来也设置了神农架林区。
湖北省在1965年时候,天然湖泊数量和面积比今天还要大。图中记录的一些湖泊水域,在今天已经消失了。不过图中反映了建国后湖北的水利建设,包括一些大中水库,排灌渠,长江堤防,分蓄滞洪区建设等。
1965年时候,湖北交通仍以水运为主,公路尚未全面覆盖,而铁路局限于京广铁路一个干线和汉丹铁路,武大铁路两个支线。其中武汉拥有当时中国长江第一座大桥。
1965年,湖北武汉是首屈一指的大城市,在省内具有绝对优势,人口超过200万,是排名第二城市人口近10倍。而江汉平原也是湖北人口密集区,占据了湖北省大半人口。在宜昌和襄樊周边,形成次一级人口聚集区。
No2:分专区地图欣赏
01
孝感专区-武汉市
孝感专区一度全境属于武汉市,后期分设孝感专区和省辖武汉市,类似于国内许多省份80年代之前的地市分治。地图上并不突出武汉市,而是将武汉市划入孝感专区处理。这也是60年代特色,后期各省地图均不会这么处理省辖市。
1965年地图反映的孝感专区也是其最后的辉煌,1961年,恢复孝感专区,专署驻孝感县。辖原属武汉市的孝感、应山、大悟、黄陂、汉阳、武昌、汉川、咸宁、应城、通山、崇阳、安陆12县。同年,恢复通城、蒲圻、嘉鱼、云梦4县。辖16县。在1965年时候,析出了咸宁专区,孝感比以前减少了一半。这幅图出版的时候,孝感还没有拆分。
1965年的孝感专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孝感市,武汉市,咸宁市三个地级市。
(武汉市和专区各县地图赏析)
▼
02
黄冈专区-黄石市
黄冈专区位于孝感专区东部,目前这些区域也都属于武汉都市圈范畴。1965年的黄冈专区,驻地黄冈县(今黄冈市黄州区),专区范围内还有一个省辖黄石市。这幅图绘制时候也是黄冈专区较大的时候,成图后不久,1965年,阳新,鄂城两个县划归新设置的咸宁专区。
1965年黄冈专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黄冈市,黄石市和鄂州市三个地级市。
03
荆州专区-沙市市
荆州专区位于湖北省平原腹地地区,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一代,境内河湖纵横,水域面积广大,同时也是长江河段最危险的一段,荆州长江九曲在当时尚未裁弯取直。石首,监利幅可以看到九曲长江全貌。松滋可以见到长江三口决口入洞庭的地方,这些都是长江水患最严重地方。
荆州专区的驻地是江陵县,这里是古荆州城所在地,但是近代以来衰落明显,至今这里还是县。江陵县东部析出了沙市市,这是近代一个通商口岸,也是湖北当时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商业和航运中心。
今天的荆州专区范围内大致有荆州市和荆门市两个地级市,以及天门仙桃潜江三个省直属县级市。
04
宜昌专区-宜昌市
1965年,宜昌专区和省辖宜昌市合署办公,所辖市县基本上稳定,除了北部划出部分区域组建神农架林区以外,其余部分都是今天宜昌市所辖。不过虽然界限稳定,但是内部变动比较大,首先是宜昌专区曾经短暂组建过宜都工业区,其次是境内市县区多次调整。宜昌扼守湖北和长江门户,著名的三峡大坝坐落于次,是中国水电工业中心。
宜昌地处鄂西山区和江汉平原结合部,地形起伏显著,水利资源丰富。由于良好的动力资源,这里建国后兴起了大量工业,和襄阳一并成为湖北两个副中心。
05
襄阳专区-襄樊市
襄阳专区地处湖北省北部,1965年这幅图也记录了大襄阳时代最后的辉煌,同年这里析出了郧阳专区。襄阳专区和省辖襄樊市合署办公,管辖1市和14县。地图可以看到,当时还没有丹江口水库,所在区域仍是陆地。而汉丹铁路是配合当时正在修建的丹江口水利工程。在今天,这个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和最重要水源蓄水池使用。
襄阳专区在今天辖区包括襄阳市,十堰市,随州市三个地级市。襄阳专区驻地襄樊市在今天也改名叫襄阳市。1965年的襄樊市,驻地在原襄阳县城,而襄阳市县分治以后,县驻地跑到樊城。相当于和樊城换了个位置。
06
恩施专区
恩施专区是当时湖北较为落后的地方,也是当时唯一一个不辖市的专区。恩施辖区在建国后基本上没有变动,辖区内驻地也是传统的中心,施南府府城恩施县。除了恩施,湖北的武汉,襄阳,荆州等地也属于传统统县中心,并延续至今。恩施在今天是自治州,曾一度叫过鄂西州,但是鄂西这个名字远没有恩施这样的接受度,所以没叫多久鄂西,就又改回了恩施。
恩施地处湖北最偏远闭塞地方,境内以山地为主,是大巴山,巫山,娄山等山脉结合部,境内又广泛分布喀斯特地貌,形成了较为封闭的格局。当然。这也造就了恩施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环境。
当时和四川交界的巴东县,位于恩施专区,这个地方有时候会误认为是宜昌的地盘。
舆图书院,用地图品味世界
今天分享就到这里,是不是意犹未尽:关注我们,更多精彩等着你。其他精美地图也欢迎关注后同作者交流。有兴趣还可以加QQ群“中国地图-地理人文”交流分享,群号929221572。精彩敬请期待~
其他精彩内容:
舆图看天下系列:
舆图纪实——从光绪时代的中国地图看今昔变迁
舆图鉴赏:1974年中国城市地图(南方篇)
谁是中国最完整的省,排名第一竟是……
速看~1917年的中国城市图
舆图纪实——1954年的新华本国地图
舆图纪实——1953年的中国地理地图
舆图纪实:1946年战后的中国城市图
舆图纪实——1962年的中国分省地图
地图欣赏-1957年新中国第一版综合图集
地图欣赏——1966一版一印中国地图册
舆图鉴赏省区城市系列:
舆图纪实——1962年的浙江省地图集
最美等高线系列:陕西省最美的地图集
最美等高线2:山西省地图集1973
中秋地图专题:那片新月沃土——内蒙古地图集1973
地图欣赏:最美等高线(四川地图集1981)
舆图纪实——1967和1969年北京地图
地图,我们去哪里呀~中国名山地图欣赏
舆图纪实——1970年的河南省地图(上)
地图上看50年代的安徽(二)
舆图纪实——1958年安徽分县图集(上)
地图视角地理山河科普系列:
舆(鱼)图探秘~2023年浙江卷究竟是什么鱼?
植物地理:那些常见的行道树植物最远可以分布在哪里?
地理视野——湖泊变迁(中国篇一)
影视剧里的穿帮镜头——地图篇(二)
经典地貌的地形图(构造地貌篇)
地理奇葩说——选项对错全靠嘴
经典等高线地形图,彻底弄懂喀斯特地貌
黄河从哪里来?一分钟读懂黄河前世今生
鄱阳湖地图与枯水干涸原因
史上最全洞庭湖变迁地图,洞察洞庭的前世今生
舆图鉴赏——什么是海河?
舆图鉴赏——独特的珠江
史上最全鄱阳湖变迁地图,探析鄱阳湖的前世今生
孪生中国——北方的“四川盆地”
孪生世界——青藏高原的“亲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