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铁板一块还是散装?


有关江苏是完整还是散装的争论,自古以来便无休止。作为一个东部沿海省份,拥有较为完整的黄海海岸线,大致相同的海岸构造,以及贯穿南北的大平原,从直观看,应该是非常完整的。此外,江苏全境都是季风性湿润或者半湿润气候,虽然温度有差异但是南北气候没有本质区别。但是从方言分布,风土人情,历史沿革来看,似乎又有较大差异。旧时黄河也在江苏入海,能将两个南北方最典型的符号捏合在一起的,也就是江苏。从这里看,似乎又是散装的。那么江苏究竟是完整的还是散装的呢?通过地图一探究竟。
No1:铁板江苏
一般来说,省内强调差异性,省外强调统一性,那么在全国范围内,江苏确实可以算铁板一块。
(中国地形图,江苏附近)


江苏自南向北一马平川,境内无山地和海湾分割,随着路桥完善,江河也早已不是天堑。毫无疑问这是最南北通透铁板一块的省份。
(亚洲气候图)


从亚洲气候图看,江苏全境基本上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从气候带来说,江苏南北基本上没什么差异。由于江苏没有什么高山,从各省区各个气象站记录来看,江苏省也是差异最小的一个省。
(中国年降水量)


从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看,江苏也是比较统一的,全境基本上都位于湿润地区。
(世界气候图,1990年)


按照另一些气候标准,江苏全境都属于温暖冬季少雨气候(CW),植被带和土壤带也是统一的。
(中国地质图)

地质图可以看到,江苏的地层非常简单,全境主要都是第四纪沉积。
(中国地貌区划)


从地貌区划看,江苏省也基本上是最完整的一个省。
(中国土地利用划)


在土地利用图中,江苏也非常完整,省内轮廓很完整勾勒出来。
(江苏水网图,1978年)


又有哪个省,能像江苏一样,全境南北都能实现河流成网纵横交织呢?
除此之外,江苏省南北在行道树的选择也越来越接近,首先就是徐州也倾向使用一些南方的树种,比如说棕榈,加纳利海枣,香樟树等。而江苏南部的南京,也有一些落叶树,比如说法国梧桐等。江南水乡风格的园林,也在整个江苏省到处可见。其他省份,比如陕西甘肃这样的省,最北是沙漠,最南端是湿润常绿阔叶林这差异,再看看江苏,南北植被水土基本上没有差异,相比之下真是太完整了。
No2:散装江苏
既然地理上江苏是铁板一块,中国几乎找不出各方面都这么完整的省份了,那为何还有这么多散装江苏的声音呢?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01 
行政区划
省级角度的江苏基本上稳定,江苏省自从清朝诞生以来,虽然经历过边境微调,有几个县变动,以及上海直辖市和析出,但是大体上稳定。不过内部变化就很大了。
(江苏省图,1908年)


1908地图详细介绍戳链接:舆图纪实——从光绪时代的中国地图看今昔变迁。清朝时候江苏的府州和今天的地级市有部分相似之处,但是这其实是反复折腾的结果。从1913年民国废除府,开始省管县,再到1983年,江苏省明确确立市管县机制,相当于又回归过去的省府县架构,经历了70年行政区划大变动,形成了较多散装的因素。
(江苏省图,1917年)


1917年江苏省地图可以看出,废府之后又引入了“道”,道管辖区域要比府大一些,是一个准行政区划,其职权主要为颁行单行规程、监督所辖官吏、节制调遣地方武装、奉行上级委办事务、出巡等,主要是省级派出机构属性。
(江苏省图,1937年)


1937时候,江苏省县一级之间有一个行政督察区,一开始是以数字命名的,后来以驻地命名。行政督察区建国后改为专区,属于省级派出机构性质,专区的存在,一定程度是基于县里办事,不用跑到省会,省级下派专员在相应行署办公即可。
(江苏省图,1950年)


1950年江苏省分为苏北和苏南两个行署,这两个行署在地图上看是地区级,实际上是省级,因为当时两个行署完全承担了省级职能。专区仍省县之间的一个虚级机构,此后专区变成地区再变成地级市,成为实体区划。
(江苏省图,1978年)


1978年,地市共存时,格局最为复杂。地级市镶嵌在地区中,一部分地级市也是外围地区行署驻地。
(江苏省政区现状,分地市版)


江苏省地级频繁的变动,成了重要的散装因素,而县级相对较稳定,并且存在一些富可敌市的县级,也催生了各个级别的散装。江苏的江阴,昆山等县级市,并不比大多数地级市要差。
 02 
经济
江苏省的经济格局是南强北弱,实际上就算最北面的徐州也弱不到哪里去,依旧是区域内比较强的经济体,并能辐射到周围省,而苏南地区,自古以来富庶,有了环太湖地区这一经济核心,许多地方自然不把南京省会放在眼里。

实际上,即使经济最差的宿迁放在全国,都是靠前的,因而这也是各个地市散装的底气。
江苏省也是中国唯一一个每个地级市都有城市快速路的省份,客观来说,东部省区地级市均衡发展,对于经济环境是有利的。
 03 
省会
江苏省会实际上也经历了一些变动,康熙分江南省设江苏省和安徽省后,江苏巡抚驻扎在苏州,在南京则设有节制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两江总督。不过,江苏安徽两个省的“高考”(科举乡试),是统一在南京举办。1780年之前,安徽的事实上的省会也在南京,这使得南京有“徽京”的戏称。
(康熙江南省舆图)


1780年安徽布政使迁往安庆以后,在南京另设江宁布政使,管理江苏省太湖以外的府州厅。而驻扎苏州的江苏布政使则管辖太湖周边的苏、松、常、镇四府和太仓州。此外,江苏学政驻扎在江阴;在淮安驻扎有漕运总督,而清江浦则驻扎有南河总督;两淮盐运使驻扎在扬州。清末上海较早开始近现代化发展,又成为江苏新的中心。由此可见,清朝时候江苏就有一定散装性,同时太湖地区,似乎自古以来就不服南京。
(江苏省图,1850年)


(江苏省图,1946年)


江苏省会在民国时候也经历一些变动,图中展示了南京成为院辖市的时候,镇江是省会。
(江苏省图,1952年)


另一张建国早期的图则用省级示意苏南苏北两个行署,同时也记录了徐州连云港短暂归属山东的历史。这也是江苏散装的客观因素。
 04 
方言
江苏南北方言的差异,也成为散装的一个因素。苏北属于官话区,苏南则是东南方言,吴语区占据苏南,两种方言大致沿着长江分庭抗礼。
(中国汉语方言图)


(官话区之三,苏北地区主要方言)


江苏北部方言以江淮官话和中原官话为主,而部分地区又带有北方官话属性。江淮官话在江苏的片区有洪巢,泰如等片区,而中原官话在江苏有洛徐,郑曹,信蚌等小片。
(吴语方言,苏南方言)


环太湖地区以吴语为主,主要是太湖片。和传统苏北方言差异较大,以至于网友调侃,如何激怒一个上海人,答曰:你讲话有苏北口音。
当然,随着时代发展,方言正在弱化乃至消失,吴语区生活的年轻人,已经基本没有使用吴语的了(比例低于5%),但是方言背后的文化符号,并不会随着方言消失而淡化。
 05 
微缩的南北
江苏所处的地方,一般认为是在南方,但是从地质地貌以及海岸线来看,江苏属于典型的北方海岸,北方平原地形。
(中国自然区划)


秦岭和淮河是传统的南北分界线,但是分界线在江苏境内好像就不适用了。淮河在安徽的时候,还是南北天壤之别的状态,南岸是典型南方,北岸是典型北方。到江苏,就不是这样了,淮河两岸的自然差异,在出了洪泽湖之后被抹平。
(中国地貌图,1比100万南京幅。图中可以看到,淮河两岸在安徽地貌有天壤之别,南岸是典型的南方丘陵地貌,北岸是典型的北方平原地貌,而到江苏境内这种差异就不复存在)


(里下河地区地貌图,泛滥区,冲积扇记录着一次次的水灾,也抹平了淮河传统印记)


(淮河流域示意图,制图新街口的古代人。淮河上游是巨大的扇形水系,下游是平原网状水系,又由于人类开发历史悠久,运河纵横,是中国河流密度最高的地方。由于废黄河影响,沂河和南四湖水系被切割开)


江苏境内淮河走向不定,三个主要入海口(入江水道,灌溉总渠,淮沭新河),也勾勒出三个方向,也不停变换,因而南北分界线在江苏是模糊的。有关淮河介绍,可以戳链接了解更多:
一分钟看懂淮河干支流水系,精美地图赏析
精美淮河流域地图,读懂淮河前世今生
建国后中国地图有哪些变化?自然地物篇
而江苏所处的状态,是这种模糊下的“清晰”,是一个地理上难以划分南北的地方,人文上又呈现出较大差异的地方,在很多方面,江苏一个省浓缩了大江南北的差异。有时候省内的频繁交流,反而放大了这些差异,更多人直观感受到这些差异。各种散装江苏的调侃段子和漫画,也应运而生。
(江苏省九段线,图源自网络)


此外,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客观上催生了这种差异的扩大化。但是随着南强北弱成定局,苏北努力往苏南靠拢,也许这些差异会缩小。
(江苏省政区图,分县设色版)


那么,究竟是铁板江苏,还是散装江苏呢?可能现在定论为时过早。但是不论怎样,共同发展,一定是每个人的目标。
散装和完整,还有哪些视角可以观察?谁是中国最完整的省?戳图文了解更多:谁是中国最完整的省,排名第一竟是……

舆图书院,用地图品味世界
今天分享就到这里,是不是意犹未尽:关注我们,更多精彩等着你。其他精美地图也欢迎关注后同作者交流。有兴趣还可以加QQ群“中国地图-地理人文”交流分享,群号929221572。精彩敬请期待~
其他精彩内容:
舆图看天下系列:
舆图纪实——从光绪时代的中国地图看今昔变迁
舆图鉴赏:1974年中国城市地图(南方篇)
孪生中国——西部的“松辽盆地”
速看~1917年的中国城市图
舆图纪实——1954年的新华本国地图
舆图纪实——1953年的中国地理地图
舆图纪实:1946年战后的中国城市图
舆图纪实——1962年的中国分省地图
地图欣赏-1957年新中国第一版综合图集
地图欣赏——1966一版一印中国地图册
舆图鉴赏省区城市系列:
舆图纪实——1962年的浙江省地图集
最美等高线系列:陕西省最美的地图集
最美等高线2:山西省地图集1973
中秋地图专题:那片新月沃土——内蒙古地图集1973
地图欣赏:最美等高线(四川地图集1981)
舆图纪实——1967和1969年北京地图
地图,我们去哪里呀~中国名山地图欣赏
舆图纪实——1970年的河南省地图(上)
地图上看50年代的安徽(二)
舆图纪实——1958年安徽分县图集(上)
舆图纪实:1965年湖北省地图集
地图视角地理山河科普系列:
舆(鱼)图探秘~2023年浙江卷究竟是什么鱼?
地理视野——湖泊变迁(中国篇一)
影视剧里的穿帮镜头——地图篇(二)
经典地貌的地形图(构造地貌篇)
地理奇葩说——选项对错全靠嘴
经典等高线地形图,彻底弄懂喀斯特地貌
黄河从哪里来?一分钟读懂黄河前世今生
鄱阳湖地图与枯水干涸原因
史上最全洞庭湖变迁地图,洞察洞庭的前世今生
舆图鉴赏——什么是海河?
舆图鉴赏——独特的珠江
史上最全鄱阳湖变迁地图,探析鄱阳湖的前世今生
孪生中国——北方的“四川盆地”
孪生世界——青藏高原的“亲弟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