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觉得很不公平,怎么办?



有困惑?有烦恼?想倾诉?找毕老师!毕老师说【答疑栏目】开设了4年,倾听了1800多位粉丝的心声。人生路上不孤单,毕老师陪伴你,我等你留言~


@毕老师
毕老师,您好!我已经工作一段时间了,虽然一直很忙碌,也很用心工作,但总感觉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觉得公司很不公平,不知道该不该做下去。
是这样的,我目前在一个民营公司上班,老板催得很紧,每天都要监督我们的工作,而且总是鼓励我们加班,说加班的人责任感重什么的。
我住得比较远,所以基本没怎么加班,但是各方面工作都能按时按量做好。可是到了业绩考核的时候,其他经常加班的同事都拿到奖金,偏偏就没有我。
我自问效率是有的,工作成绩也不错,可如今被这样冷落,感觉部门经理根本就没考虑过我,因为我不爱加班,他们就不看重我了。
在这样的公司工作,我会觉得没有前途,因为始终不被认可,也感觉自己可有可无。请问毕老师,我是不是应该换一份工作了,感觉留下来也做不下去了。


@匿名粉丝
首先,非常感谢你对毕老师的支持与信任。
你的情况我们很理解,这是大部分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既然进入职场,相信大家都已经足够成熟,也明白职场并不简单。
其中一点是,付出和收获往往不成正比,这是很正常的事。
在工作过程中,并不是我们付出了多少就能收获多少,这其中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职场中,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
正确看待公平,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才能专注工作本身,取得成绩。

远离“不公平感”
学生时代,我们被教育“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所以相信只要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回报。
可长大之后,却发现到处都是“不公平”,而这些不公平几乎都来自于和他人进行的比较。
●他没有我做得好,为什么拿的钱比我多?
●会做表面功夫的能被看重,而真正有实力的却被埋没?
其实,这些关于不公平的认识,都来自于我们的感觉。
先客观评价大家的职能和工作内容,要知道不同岗位具有工作价值的高低之分,有可能你花了很多时间,所创造的价值也比不上其他人。
就好像我们负责基本的业务工作,和主管经理们手头上的决策性工作依然有巨大的距离,他们能为公司创造的价值自然更大。
所谓的不公平,主要来自于两种观点:
其一,你付出的是体力劳动,他付出的是脑力脑洞,而我们以为最轻松的那个人,付出的是重要的人脉关系;
其二,职场上的一个人不仅代表自己,还能代表“圈子”。
如果他的能力足够大,那么他能给公司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价值,而是一群人的价值。
从以上两点看,员工价值的体现权掌握在个人手上,而其价值的决定权却在老板手里。
我们都觉得小企业不公平,老板格局太小,眼光太低,经常苛刻员工,却忘了:
越是小的企业,其老板越养不起“闲人”。
所以说,与其在小企业里浪费日子,不如多争取去大公司奋斗,才能得到成长的机会。

延迟“满足感”
都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人们相信一分耕耘自有一分收获,但是这个过程需要一个相对的时间。
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农民需要不断浇水、施肥、除草等等,至少几个月时间才能收获成熟果实。
同样,在工作过程中,并不是我们现在做了就会有成绩,就能升职加薪,一定要经过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积累经验,积累技术,不断自我提升。
斯坦福大学有一个很著名的“棉花糖”实验,研究人员让孩子单独留在课室里,课桌上摆着棉花糖。
实验规定是:如果孩子能够等到研究人员重新进入课室,他们就能得到更多的棉花糖;如果他们当场吃了,那就失去被奖励的机会。
“棉花糖”实验证明了,人们为了更长远的价值放弃了即时满足,延迟了满足感,往往能收获更大的成就。
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张一鸣正是“延迟满足感”的推崇者,他从来不满足于现阶段的研发成果,不但研究开发代码,而且从来不给自己设限,所以才能把今日头条做好、做大。
他总是鼓励自己的说:“延迟满足感,成功才不会缺席。”
如果我们仅仅因为眼前小利而斤斤计较,忽视了更长远的利益与价值,无异于亲手放弃了将来的成就。
要知道,成就并不是你想做出来就能做出来,必须不断坚持发展,才能把金字塔建好。

放下“得失心”
《后汉书》有言:“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意思就是我们在某一方面失败了,最后会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有一些失去并不就意味着失败,它有可能是得到,得到了经验,得到了教训,得到了新想法,因此我们知道了以后该怎么做。
职场中,每一次失去,都是十分宝贵的学习经历。
这一次吃亏没关系,吃一堑才能长一智;
这次的项目做错了,下次就要更加细心,避免出错;
弄丢了机会,就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后更要努力争取;
……
职场中人应该放下得失心,胜利了不该喜形于色,以招人嫉恨;失败了也不要太过放在心上,毕竟没有人在意你的情绪。
即使我们在付出良多只能得到负反馈,也不该灰心丧气,因为我们由此知道了这么做不管用,这种类型的付出是徒劳的,以后就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一时的得失于职场而言只是过眼云烟,没有人会记得你的成绩,只有当你真正拥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公司离不开的那个人才后,才能得到真正的重视。
你现在所做的事情,也许暂时看不到成功,但请不要灰心,你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发展自己的职场生命力。
用心倾听,用爱回答,这里是毕老师答疑专栏,我是毕老师,我们下期再见!

本文经「毕老师说」(ID: BiLaoShiShuo)授权转载。这里是新一代有态度的年轻人聚集地。探讨热点时事、分享实用技能、帮你答疑解惑,助你成长!趁年轻,看更大的世界,做更好的人。
-毕老师不想跟你走散-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又又又改版了
没有加“星标★”的订阅号
无法收到最新的消息
想要不错过精彩好文
小伙伴们可以
将『毕老师说』公众号设置为“星标”
方法超简单!
快来看一下是如何操作的▼

戳这里~帮助你解决更多的心里困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