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华夏.一代春秋霸主陨落五谷轮回之所



文:子夏记
读历史,观世界,躬行实践

昏黄灯火下,已经两鬓斑白的晋景公自豪地看着墙上挂着的天下九州全图,审视着自己多年的功业和成就。
地图上晋国疆域,比自己刚刚即位时期是大了太多,这要归功于他第一步棋灭赤狄,任用荀林父,士会,攻伐戎狄,吸收其土地人口扩充实力,积蓄力量。

晋景公的目光看向了东方齐国,这是他战略目标的第二步棋,降服齐国。
晋景公喃喃说到:姜太公的后代,确实英雄,是个值得尊敬的对手,可是鞌之战被我中军将郤克大败,还是输给本侯了。
晋景公的目光往下看去,那是南方楚国和吴国。
他又喃喃说到:楚国一个难缠且强大的对手,若不是联合吴国制衡楚国,楚王怕是经常北上和本侯刀兵言欢了,联吴制楚真是妙啊。
说着就哈哈笑了起来。
联吴制楚是晋景公的第三步棋。
然后晋景公看向了西边的秦国,眉头微皱起来,现在楚国抽不开身,只有秦国屡屡伙同戎狄犯晋国边疆,是眼下晋国霸业的心腹大患。
秦楚又互为盟国,现在楚国抽不开身,只能先盟好楚国,先搞定西边秦国。
对,这就是我的四步棋盟楚破秦。
晋景公坚定地对自己说到。
然后第五步棋收复楚国,真正称霸天下,一如自己的爷爷晋文公姬重耳。
不过在给楚国送去橄榄枝之前,他还需要见一个人。
1
牺牲弱者
这年,晋景公因为把鲁国汶阳给了齐国损害了鲁国的利益,因为要拉拢齐国这个东方大国。
可这样中原的各个小国开始群情激奋,同情鲁国了,老大不是你晋国这样当的,开始有点闹情绪想不再认晋国做老大的意思。
晋国人害怕了,为此晋景公牵头搞了一个会议,重温马陵之盟的精神。
其实就是做为老大的晋景公,叫鲁国,陈国,宋国,卫国,这些小弟们一起吃个饭,联络一下感情,表示我们这个组织还是很团结的。
这种美帝做派,季文子看不下去了。
这不是好话让你晋国说了,亏我鲁国来吃了吗?
像不像现在某些领导,还有美国的做法?
作者这里不支持晋景公的做法,你要拉拢齐国,那你晋国自己的土地啊,干嘛欺负别人鲁国。
鲁国吃了亏,还要参加会议恶心别人

为归汶阳之田故,诸侯贰于晋。晋人惧,会于蒲,以寻马陵之盟。季文子谓范文子曰:「德则不竞,寻盟何为?」范文子曰:「勤以抚之,宽以待之,坚强以御之,明神以要之,柔服而伐贰,德之次也。」是行也,将始会吴,吴人不至。
—《左传》
这里说搞了这次扯淡的会议后,晋景公自己也心虚,就没事去库房检查一下基层的工作。
戏剧性的是就在仓库里面,他遇到了一个对于晋楚盟好至关重要的人。
2
钟仪
这事还要从郑国又一次谋求外交独立开始说起,郑伯因为收了楚国的钱,所以又派遣公子和楚国结盟。
晋国得知大怒,派遣栾书出征郑国,郑国被打得没有还手之力,又是赔款又是道歉才平息了晋国之怒。
其实我觉得作为小国郑国很冤枉的是,楚国这里已经有意与楚国盟好了,按理说晋楚盟好,两个老大都开始合作了,那郑国和楚国交好也说的过去啊,但是晋国不干,就算我和楚国盟好了,你没有我的同意,也不能私自和楚国盟好。
小国就是这样,没有独立的外交,这个现象在当今世界存在,还有很多小国和郑国一样,被大国把持着外交,不能实现自己外交独立。
郑国很无奈,为了表示对于楚国的痛恨,以讨好晋国,特地献上了楚国的一批俘虏给晋国。
这批楚国俘虏中名有个名叫钟仪的人,就是晋景公在仓库里面遇到的那个人。
眼见钟仪相貌不凡,气质出众,晋景公把钟仪找来单独谈话。
晋景公:你所在的氏族在楚国是做什么的呢?
晋景公先问问钟仪的背景
钟仪:是乐人。
(咱是艺术工作者)
晋景公:那能够奏乐吗?
(那来一段儿?)
钟仪回:那是一定的,我难道会去做别的工作吗?
(来段儿就来段儿,不要看起不人)
晋景公命令把琴给钟仪,钟仪娴熟的演奏了一首楚国流行歌曲。
听完以后,晋景公觉得意犹未尽,他很欣赏这个钟仪,因为晋景公觉得自己欣赏得来钟仪的曲子。
就有点类似于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互为知己的感觉。
晋景公又问到:你们的老板人怎样,给我说说?
钟仪说:这不是小人能知道的。
不,你知道的,我能知你琴声,就能知你这人,你是故意不说。
晋景公回到。
眼见自己心思被知晓。
钟仪只好回到:当他做太子的时候,师保奉事着他,每天早晨向婴齐请教,晚上向侧去请教。我不知道别的事。
钟仪的意思是,我只能告诉你我们国君从太子时期就是优秀的爱学习的人,你想从我这获取关于我们国君的喜好和弱点以对付我们国君,那我是不会说的。
老奸巨猾的晋景公虽然是想套听一些关于楚王的情报,但是没有得逞也没有生气,他欣赏这个钟仪的风骨,笑了笑就走了。
晋景公回头告诉把这事儿告诉了亲密大臣范文子。
老范啊,我在仓库看到的那个年轻人不错啊。
老范表示:那个年轻人,是不错。说话中举出先人的职官,这是不忘记根本;奏乐奏家乡的乐调,这是不忘记故旧;举出楚君做太子时候的事,这是没有私心;称二卿的名字,这是尊崇君王。不背弃根本,这是仁;不忘记故旧,这是守信;没有私心,这是忠诚;尊崇君王,这是敏达。用仁来办理事情,用信来守护,用忠来成就,用敏来执行。事情虽然大,必然会成功。
年轻人是挺好的,不如老板您把他放回去吧,让他结成晋、楚的友好。
晋景公说到:好,那这事就教给你老范去做,多赏赐点钱给他,不要让别人说我们晋国人小气。
如此晋景公开始了第四步棋,盟楚破秦。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问之,对曰:「其为大子也,师保奉之,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不知其他。」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虽大,必济。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公从之,重为之礼,使归求成。
—《左传》
3
粪土当年万户侯
自从少年继位,晋景公一直表现出超高的领导水平,把晋国重新推上了霸主的行列。

但这些年来,为了维护自己君权,为了维护晋国,老实说晋景公干了很多不地道的事情。
比如赵同赵原的事情,比如把鲁国的汶阳给了齐国,当然身居高位这些事情肯定还是很多的。
但做了这么多不地道的事情,其实就是违背自己的良知,就是欺心。
这些违背良知的事情都一笔一笔的记住晋景公内心深处,变成了晋景公心里的负面能量,慢慢积累,最后影响神志,我们现代人称之为精神病。
所以在钟仪回国,和楚国互派了使者之后,在鲁成公十年,正准备盟楚之事的晋景公终于精神病犯了。
自己儿子州蒲继位新君,主持国政,也就是后来的晋厉公。
后不久晋景公晚上梦见一长发厉鬼找自己算账。
厉鬼表示自己是为子孙复仇的,而且得到了天帝的批准,表示行动的合法性。
这应该是晋景公做的不地道事情之一,自己的心魔找自己算账来了。
所以人啊,不求自己做好事,但求不做亏心事,做了亏心事是能得到一些利益,但老天爷一笔一笔的给你记着的,总要你连本带利的归还。
晋景公醒来以后赶紧召见神职人员巫师。
巫师的话和晋景公梦见的情况一样。
晋景公又问:怎么样?
意思是你给我想个办法啊,出个主意啊
可那个巫师却说:老板你吃不到新收的麦子了!
这个巫师也是对王权不了解,对领导说话,不能一副神秘兮兮,高深莫测的样子。
晋景公听了是非常老火,只好叫退巫师,心里一气,病情加重了。
想到秦国那边医生多,就叫人去请。
秦桓公知道了以后就派名医医缓给晋景公诊病。
医缓还没有到达,晋景公又梦见疾病变成两个小儿童,一个说:他是个好医生,恐怕会伤害我们,往哪儿逃好?
另一个说:我们待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拿我们怎么办?
医缓到了晋国给晋景公看了说:病不能治了,病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灸不能用,针达不到,药物的力量也达不到了,不能治了。
晋景公感慨道:真是好医生啊。
于是馈送给他丰厚的礼物让他回去。
六月初六日,晋景公身体忽然觉得好了,胃口大开,赶紧派人去做新麦子。这个时候想到那个巫师了,不是说我吃不到新麦子吗,我就吃给你看。
看到了吧,然后就叫人把巫师给砍了。
然后自己在准备享用新麦子的时候,忽然觉得腹胀要去茅厕,结果却跌入茅厕中淹死了。
这也得出来一个信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茅厕就是现在农村那样,挖个大坑就可以用了,形制都差不多,不过还有一种就是茅厕其实连着猪圈,人拉的粪便那些就直接给猪吃了,当然晋景公的宫殿里面怎么可能养猪呢?
有意思的是,有一个宦官和晋景公有心心想通 ,早晨做梦背着晋景公登天,当他知道自己老板跌入茅厕以后,自己主动站出来,去茅厕之中把晋景公背了出来。
其它人都没敢去,毕竟那是茅坑,五谷轮回之所。
为什么叫五谷轮回之所呢?
因为在古代一直到现在吧,粪便其实作用很大,在没有化肥之前,是作为肥料使用的,把粪便弄到田地里面,在田地里面种植出庄稼,所以叫五谷轮回之所。
想想也很凄然,一国之君掉入粪坑就真的是粪土了,加上晋景公不厚道, 只有一个宦官愿意把他从茅厕里面背出来。
可见千百年来是如此的,权利和金钱虽好,但始终是末而不是本,最厉害是人心,是民心。
做为跌入茅厕之中的君王,后世一提起晋景公就想到这事。
所以这篇讲晋景公的文章,也不讲什么大道理,不用强行立意,只为了和大家聊聊天,开心开心。
写文章也是我释放心理压力的一种方式,写文章开心是很重要的。
内心轻松一些,积极一些,让自己有趣一些,对于生活热情一些。
对于财富名望那些难以达到的事情报以一种平常心。
就像当初写出《沁园春.长沙》的教员一样,虽然一介布衣,面对花花世界,权利,金钱,地位,却能守住真心,不焦虑,不抱怨,充满希望,去追寻自己的理想。
我想教员做写《沁园春.长沙》,想到了晋景公的事吧。
王侯将相又如何,跌入粪坑之中,和粪土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就要把万户侯看作粪土
江山永固在于人心,在于民心。
我现在就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积极,开朗,充满阳光和希望。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
编者简介:子夏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用文字带来温暖和力量的作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