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年 戊辰月 乙巳日
後學 李天王
目錄
本地化
永樂大典到牛津英語字典的百年翻譯工程
寬正曆書
商金文。梵文
sanskrit
萬國百科全書
五玄十三嶶
洛河 water
縱有四聲。衡有七音
道德經
用 make through
784
21952
在国际翻译行业中,尤其是计算机翻译,有一个词叫
本地化 localization
华为现在做芯片的部门,收购前就是国际商用电器,微软的翻译部门
那么,从永乐大典到牛津英语字典,就是采取本地化的翻译方式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从原件到翻译件,必须完整保留主体结构,框架,目录结构,搜索方式,等等
按照这个原则,我们就很容易破译,永乐大典跟牛津英语字典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洪武正韵的声音韵字母数,一共为 76 部
而永乐大典按照洪武正韵规则编排,因此呢,永乐大典英语版,百年翻译工程,设置了 76 个翻译组,每组设置一个负责组长
这就是牛津方面,为什么提到是 76 位无名志愿者
起初按照天干 10 数分工,每组共 10 名翻译
因此翻译工程第一期,翻译工程师总人数,为 760 人
翻译组当然不能用汉人,而是在江南省,高丽日本人才特区招聘
上贴我们简单介绍了,世界语言的发展过程,以及满清设置江南省,高丽日本人才特区的历史情况
前面说了,满清的江南省,是高丽日本人才特区
古时有倭奴国和日本两国
倭奴国自己的历史记忆,是明英宗朱祁镇时期
明英宗天顺四年 1460,朱祁镇臣服倭奴国,赐倭奴国号宽正
为什么叫宽正?
那就是古代皇帝,如何看待四方蛮夷的态度
昭二十年
子產謂子大叔曰
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
其次莫如猛
左传
孔子说,道不行,乘核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关羽为什么读春秋啊?子路转世,就是后来的关羽啊
因此天顺四年这一年,为宽正元年,倭奴国从此也有了民间版的简单历书
明世宗嘉靖五年 1526,倭奴国吞并了日本,然后假冒日本,想骗取大明朝贡资格
但是因为倭奴国是文盲,被戚继光一眼看穿,赶了回去
后来,从大明失国到望厦条约,倭奴国开始系统伪造本国历史
要伪造历史,最重要的工作是历法和时间定义
倭奴国的办法,是全文抄袭崇祯历书,伪造出冒牌日本历史
历史记载从宽正元年 1460,写到望厦条约 1844
但日本人的古文,一看就是日本人写的
最简单的判断,古文是单字
只有从小读过吕氏春秋的,才能知道单字怎么用
没有读过吕氏春秋的,都是用两字以上
以前英国人坚信自己祖先是猴子,那是因为崇拜孙悟空
他们是在满清江南省,高丽日本岛屿,开始学习讲人话
这样,永乐大典牛津翻译团,在语言技术方面,主要是精通中文的高丽人,日本人,完成主要工作
按照高丽人日本人的历史思维,牛津翻译团,是这样进行语言历史分期的
永乐大典翻译的初步构思,是咸丰七年 1857
此后三十年时间,主要是准备工作
第一步当然是需要翻译洪武正韵
这就要看十九世纪后期,英语字典了,这些字典,基本上都是从洪武正韵翻译而来,一般名称为
new english dictionary
new century dictionary
english lexicology
然后就是甲骨文金文,称为
商甲骨文金文 sanskrit
商 san
skrit = script
当然后来西方人把这些词条都删除了,将商朝文字和字体,都统一称为印度语,梵文
上贴说到,对于外国来说,当前最需要的是永乐大典的百科知识
翻译本首先是高丽语版和日语版
十年后,盗版的英语版才跟着出来
但是并不是在英国出版,而是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因为这些都是流放地,没人管
其实本来澳大利亚叫大拏加,加拿大是小拏加,后来才颠倒过来
因为当时英语书是盗版的,英国猴子刚从树上爬下来,所以不叫大英百科全书,而是叫万国百科全书
当时的正本翻译稿,能够直接看出,就是直接从永乐大典翻译出来的
在全世界都处在语言启蒙时代的时候,国际语言市场,最迫切需要的,就是看图说话
那只要把永乐大典的说文配图,做成一本条目图书即可,如图所示
所以牛津翻译团,早期重点工作是看图说话
一个词条,配一句话,一或若干图,如图所示
从这个历史看出来,英语是以中文双字以上为主的
古代中文的全部密码,就是单字
比如,你看到日月,就理解为太阳月亮,说明你不懂古文,不懂古人
因为永乐大典,是从单字出发的
但是单字太难了
所以满语,高丽语,日语,牛津英语字典,他是以双字为基础的
所以北朝鲜跟韩国,他们现在已经是不同的民族
北朝鲜还是单字思维,韩国只能用双字思维
我们最关心的,当然是第一步,也就是 26 部字母,A 部是如何开始的
牛津人说,A 字部的起始时间是
1879 年 5 月 16 日,从单词 aby 开始,如图所示
然后,我们看翻译进度
A 字部到 G 字部
1882 - 1900
1933 年版牛津英语字典,最重要的证据,就是这张发音表
我们可以清楚看出,三三年的牛津英语发音,就是现代汉语的标准发音方式
例如,辅音字母 g,不是现在的读法 dʒiː
就是汉语拼音读法,阿哥,哥哥,大哥
gō
gōu = gē
上横线很简单,就是汉语拼音第一声
如果结尾感叹号,表示汉语拼音的第四声
大明官话
平上去入
英语发音历史分类
蒙古语
第二声
英语发音历史分类
满语
第三第四声
英语发音历史分类
高丽语日语
入声
英语发音历史分类
例如,德语英语 sagen,就是满语,东北话
sagěn 读第三声,咋样,咋地啦
第三声也就是重读声,重读一定搭配轻读,形成唱歌的节拍,节奏
凡是字母上下标写法,都表示读第三声
例如,西方数学的上下标,意思是这个数学词汇,读第三声
因为字母要标注声调,要另外做字模,这个成本太高了
所以简单的方法,就是大号小号字体组合,形成上下标的字母写法
简单的说,在发音方面,各种夷语主要是从洪武正韵的四个声部,选择一个就好
例如,法语以蒙古语为主,选择上声部
所以看到一个法语单词,重读部分,你就读汉语拼音的第二声
依次类推,德语读第三声,英语读第四声
我们的方言也是这个规律,这里就不重复了
在牛津英语字典中,最重要的是 A 声部
在 A 声部中,首先就是把永乐大典翻译之前的英语历史规则,都归类到 A 声部了,也决定了后面英语发展的历史基础
上贴说过,满清设置了江南省特区,为高丽人日本人人才特区
此时的高丽语日语,仅仅是音乐教材
英语是对高丽语日语的复制,所以英语起初也是音乐教材
所以,字母 A,表示乐器五弦的第一弦
玄弦同字
五弦十三嶶,现代汉语分组在第一声和第四声,如图所示
我们转换为英语发音方式
然后,1933 年版的牛津英语字典,就是分十三部
其中正文十二部,最后一部为附录
我们把其中英语单词,翻译回中文
洛河 -> 洛曷
lò hō
单字组词需要变音
字头设为出声,字尾设为入声
曷为入声
我们在唱歌发声中,总是要形成强弱的规律组合
强弱变化是通过口型变化,主要是圆口型和方口型的变化
无论是元音辅音,声,音,韵,最终要在圆口和方口之间变化,天圆地方
语言发音也是如此,当相同声调的字组合成词汇时,需要强制产生强弱变化
所以,从洪武正韵,到牛津英语的变化过程如下
洛河 lò hō
圆口变方口 lò -> wò
变入声 hō -> hē -> ter
洛河 water
我们简单总结一下,永乐大典百年翻译工程,牛津英语翻译团队的基本思路
1
纵有四声。衡有七音
声和音组合,就有了韵,四声七音,就有 28 个字母数
4 × 7 = 28
这 28 字母数,本身就是单词,于是有了 28 个单词
2
道德經
然后第二步工作,是日常使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个是最紧急,最迫切的需要
那么,我们就要认真想一下,这个中文基础是什么?是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文的日常思维基础,例如
名词:天,地,人
动词:观,见,知
形容词:大,小,多,少
因为中文是单字成文的,一个字能表达一个甚至多个意思,所以呢,在牛津英语字典中,凡是一个单音节动词,意思多种,甚至,数十种的,那就一定是永乐大典单字的直接翻译了
例如
get
set
take
make
这些英语动词,就是对应道德经的,观,见,为,用,等等
举例说明
在永乐大典编排中,首先从一个字出发
如果是常用字,一个字部的条目,需要拆分为几卷
一般来说,单字一卷,双字一卷,多字一卷
我们以,用,字为例,对应英语的 make
用,洪武正韵去声第一部,送部,简称一送
用就是 make
然后看用的双字,多字部分
例如,录用 make through
录 through
录用
make through -> through make
多字部分
在牛津英语字典中,标注十字星号 † ,词条加粗
这就是对应永乐大典的字部下面条目,录用
而碰到需要古代百科知识背景的词条,从英语再翻译回现代汉语,我们就不知所云,莫名其妙了
最后全部翻译工程量,我们只要用组合数计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