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身在泥潭,心也在泥潭,则满眼望去均是泥潭;若身在泥潭,而心系鲲鹏,则能见九万里天地。”——《乔家大院》


我们往往把目标建立在错误欲望的基础上。事实上,经济学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就是人们知道自己的好恶。但我们经常发现,我们想要的东西到我们手上之后就已经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了。
——贾森·茨威格 《投资的怪圈 : 成为洞察人性的聪明投资者》
根据哈佛大学的一项长期跟踪研究数据:列举出了9个最可能影响你一生的因素。
1、犹豫不决 13%
2、拖延症 9%
3、三分钟热度 8%
4、害怕拒绝 7%
5、自我设限 6%
6、逃避现实 5%
7、总找借口 22%
8、恐惧 19%
9、拒绝学习 11%
还有一种输出,就是资本输出。例如挪威盛产海上石油,整个国家特别有钱,有钱了怎么办?不能花在本国,容易引发通货膨胀,他们选择了成立挪威国家主权基金,购买全球优质资产,现在已经成长为巨无霸了,均分到挪威居民头上,人人都是富翁。版图扩张也不能说停止了,而是从2D转向了3D,现在大国都在搞航天竞赛,本质就是新一轮的哥伦布,看谁先发现新大陆。
有些人不想结婚的主要原因是,在父母的婚姻模板里没有看到婚姻的好处。
穷人思维->管所有的学习都叫洗脑富人思维->把所有的洗脑都当学习
长远看,产品差异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司不倒闭,每年持续宣传。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品牌(思考农夫山泉有感)
“我想和你睡觉”——臭流氓“我想和你一起慢慢醒来”——徐志摩“我想从你的窗子里看月亮”——张爱玲
不要试图说服任何人,没有意义,浪费时间,伤人伤己伤和气。但最好尽量让自己保持一个可被事实、科学和逻辑说服的开放心态。我们唯一可以控制并应该控制的人是自己。
刚发现木乃伊那会儿,欧洲人认为这些尸体能够大补而疯狂食用。后来真木乃伊不够了,市面上就开始售卖新鲜尸体做的假木乃伊。从十二世纪一直到二十世纪,欧洲人把木乃伊当补品与入药的行为持续了至少八百年。
如何构建更好的大脑
锻炼
冥想
戒酒
花时间在大自然中
吃营养丰富的食物
控制饮食
与高价值的人交往
想象自己美好的未来
普通人之所以很难变得有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结构化的思维习惯,经常东一榔头西一棒地对待金钱和欲望。
比如酱香拿铁火了,哎呀那我肯定要跟风喝一杯尝尝;
最近三亚旅游的人多啊,凑个假期我们也去看看;
这件衣服好喜欢,对自己好一点,趁自己年轻漂亮还穿的下;
既然换手机了就换个最新款的高配,一次到位,体验一下高科技,反正我买不起车买不起房,那跟富人一样的手机我还是买得起的;
但是对于有结构化思维的人,花钱不是这样花的。他们通常是这样想的:
1.我的目标是五年内要在一线城市凑够上车的首付钱,大概是一两百万,我目前的薪水是 XX万一年,假定我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够或者不够;
2.在这个目标情况下,我每个月固定存多少钱,多少是可以拿出来消费或者提升生活质量的,有一个预算范围。在这个预算范围内,我可以选择天天喝咖啡奶茶,也可以选择集中几个月花一笔大的,买个手机手表,但是无论如何不能超支破坏我的存款计划;
3.在提升生活质量的消费里,哪些是可以通过二手或者团购等方式降低花费,哪些是保证生活健康不能节省的;
4.如果我需要开源,增加收入渠道,我需要在哪方面花时间精力,那么像看演唱会、压马路、和朋友喝酒吹牛等就要取消掉,相关的选择在脑海里屏蔽掉,只看目标;
5.消费需求里哪些是为了虚荣、跟风、盲目尝试的,通通克制住,只注重自己真实的体验和需求;
这些思维方式是一直存在在脑回路里的东西,大多来源于家庭的言传身教。很多小康家庭因为生活得比较安稳,很难有这样的经济头脑,他们的想法很纯粹:
哎这个东西不错,要不要买了看看;哎某个国家很好,要不要考虑将来润去那里生活;这个学校很牛,我们买这里的学区房吧……
他们的想法东一出西一出,根本没有全局视角和全盘规划,到最后往往就算实现了一两个愿望,又因为无法形成系统和合力,花费作废。
知道自己是谁,是什么阶层段位,配套的系统化的挣钱和花钱策略是什么,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难的一件事,而他们又往往把一切简单的归因为没钱,而不去做策略和盘点。
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穷一辈子,还带着一点天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