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并不围着任何人转,而是围着价值或利益在转


乾隆和华盛顿都死于1799年。乾隆的名言是“不贪不淫可以养德,能清能淡可以养寿,少食少怒可以养神,无求无争可以养气。”华盛顿的名言是“诚实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自由必须维护才能得到保障,”
前者是古代人,后者是现代人。
发财其实很简单,就8个字
荒年买地,丰年卖货
不知道该干啥,就问自己,现在是荒年?还是丰年?
这时候,但凡大脑还在正常运作的人,应该都不会认为现在是丰年吧。要干啥知道了?
用四个问题来判断自己是否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我睡得够吗?
我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独处?
我是否与我爱的人深情相拥?
我是否为自己的身体做出了健康的选择?
相互提携、相互成就,是高段位圈层的特性,低层次圈层则处处相互拆台,相互诋毁,越是无能的人越是心眼小,越容易心生恶念,内心无法接受别人的优秀,会用打压和诋毁别人的方式来证明自己;见不得别人好,其实是自己内心对别人最真实的肯定,心里不服气又拿你没办法,扭曲的心理造成扭曲的行为。
为什么35岁是一个坎?
我就是在35岁左右接受了自己是个普通人的现实。
以前总觉得自己各方面都很厉害,未来发展上限马云,下限财务自由。
到了35岁,基本接受了自己只是个普通人的事实。人变得更加佛系,有机会就拼一把,没机会就安心躺平,也不焦虑。
这个世界并不围着任何人转,而是围着价值或利益在转。
真正强大的只有自然规律,每个人最终都会归零。
所有人都有这个倾向。所有人的潜意识里都有这样的偏见:给别人提建议时,以为是在为别人考虑,其实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因此,上面那段话,他为什么要给你意见呢?我相信里面有一点为你好的意思,但含量很低很低。更多的是,我作为上位者,可以用言语操控你,俯视你,凝视你,我在给你指导的过程里,享受了充分的老子太牛了,你快来俯首帖耳听老子教导”的快感。
那么我们面对上司或者年长者说教,应该如何呢?毕竟作为职场新人,我们确实会犯很多职场错误,这是难免的。所以,还是那句话,只听跟事情相关的部分,比如“说服客户要从客户的立场,而非把自己传达的说出来就完事了”这类具体的事情。至于上升到对你人的评判,那就别理,把耳朵快点闭上。
因为针对你人的那部分内容,大体不过是借着“为了你好”的名义,开始施展个人权力的幻觉。他在别处很难有这样的场合,让他自上而下地judge,除了处于他下位的你。
至于后来为啥他不说你呢?也不是什么,他觉得你没救了。而是他反复说你带给他快感的边际效益降低了,他转而投向另一个可以再次给他带来他是上位者幻觉的人。
毕竟,他在使用judge人的言语对你说教时,眼睛里看到的并不是你,而是倒映在你眼睛里他自己的指点江山,激扬自我的倒影。
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就像是一个闭环,多年后你有一个瞬间突然意识到了什么,那就是子弹命中的瞬间,此时才是教育的完成。谈态爱时才读懂《氓》,升学考公时才读懂《范进中举》,找工作时才读懂《孔乙已》而谈婚论嫁时才读懂《孔雀东南飞》,这就是教育的即时性和延时性,教育提前为你灌输思想而在你拥有阅历那一刻茅塞顿开,这就意味着之前的文章与老师,才真正意义上的完成了他们的任务。
人一定要学会土,一定要学会俗。
又土又俗,你就会脚踏实地,就会很有力量。你很有力量,偶尔优雅一下也会很容易。
相反的,天天搞优雅,就会很累,因为优雅不是你的本质。
事情不必去找,到时候自然就会发生。需要的只是等待,人要善于等待。
——阿来《尘埃落定》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