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感染的传染途径大公开! 专家点名这几个地方快消毒



监制/平门  编辑/项娇  校对/小雯
这是奈普格公众号的第265篇健康推文
新冠疫情放开管控以后,国内确诊人数激增。而能造成这样迅速扩散、且大规模的疫情,则和「无症状感染源」脱不了关系。
为什么明明已被病毒“感染”,却没有任何症状呢?专家表示,感染是指入侵者(病毒)在人细胞之中增加分身(繁殖)的状态。也就是说,若病毒仅仅只是附着在皮肤或黏膜的状态,并不是感染。
感染发生的时候,也就是入侵者(病毒)开始增殖,并破坏了身体细胞的一部份,此时人体组织可能会产生发炎反应,开始疼痛、发烧、拉肚子等,也就是「有症状」了。换句话说,若身体的组织没有发炎,就不会有症状。然而,还是有传染给周围民众的可能性。
和无症状者共处一室风险好大!新冠病毒办公室防疫对策大公开
办公室、餐厅人来人往、进进出出,即使没有感染者,一般民众人有可能会因为病毒附着于手上而带进室内,若有发病症状,只要实时隔离、就诊即可达到防疫效果。但若确诊者自己都无法得知自己已经染疫,其他民众又该如何预防呢?日本NHK曾进行了职场「接触感染」风险的可视化实验,由一名员工担任无症状、但飞沫中含有病毒(以萤光颜料呈现)的感染源角色,且所有员工均佩戴口罩工作。在感染源员工进行了1小时工作后,大家惊讶的发现荧光涂料(病毒)已扩散到周围员工的手上,甚至在有戴口罩的情况下,仍沾染到下巴及嘴唇,7名员工有5名遭受感染,令人意外。原来,这是因为无症状感染者有使用一些公用设备,比如电梯按钮、打印机、电话、门把等,而其余员工同样碰触到这些公用设备,脱下口罩喝水、吃东西时就有可能无意识地碰到脸部遭受到感染。
日本圣玛利亚医科大学教授国岛宏之表示,病毒若沾在手上,透过接触感染附有病毒的物品就能跨越社交距离,这是接触感染最大的特征。那么该采取什么措施预防染疫呢?NHK表示,务必在公用设备,如门把、公用电话、冰箱等务必仔细清洁。此外,虽不用「全部」用品都清洁,但需要「拉开」的事物(如抽屉、椅子靠背顶部、座椅把手等)都要仔细留意。并随身携带小瓶的消毒液。经过这些消毒步骤后,荧光涂料(病毒)传播仅剩1/800,可以说极大地降低了接触感染的可能性。
密闭空间病毒飘20分钟不落地,2招加强换气
除了接触感染以外,在密闭空间内也有不知不觉遭受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专家指出,空气不流通的时候,重量极轻而无法落下的微飞沫会长时间留在同一个地方。在密闭空间内,当无症状感染者未戴口罩打喷嚏一次,会喷出约10万个口鼻飞沫,当较重的飞沫落下后,微飞沫可持续在空中飘浮维持约20分钟。因此病毒恐以微飞沫形式飘散在密闭空间之中。此时最重要的便是通风。川崎市健康安全研究所所长冈部信彦表示,此时注意空气流通和外界空气交换,可以降低相当程度的感染风险。NHK也曾做过空气交换的可视化实验,结果表示,若有两个通风口更能达到快速换气的效果(只开一门需要45分钟才能换气完成,若开两门则只需7分钟即可完成换气)。此外,若要提升换气的效率,家家户户必备的电风扇也是个十分厉害的秘密武器。只要将电风扇放在门口(房内)向外吹,即可快速将房内的空气向外排出。透过实验发现,仅开一门并在门前摆上电风扇,21分钟即可换气完成,足足加快了24分钟。此时,若能在门边摆放循环扇(由外向内吹)加速空气对流,更可进一步缩短换气时间至12分钟。

版权声明:本文为奈普格整理编辑,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众号或其他媒体转载须提前联系小编并注明“本文来源于【奈普格】(ID:NPG_China)。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只为客户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健康咨询(非诊疗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诊治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本公众号和咨询医师不承担由咨询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
来都来了,用您的金手指在下边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