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种国际公认致癌风险因素公布!三大因素可以自己做主!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
我的健康,我做主
今天9月1日是我国第16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这次的活动主题是“三减三健,健康相伴”,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三减三健”,倡导口味清淡,全生命周期关注“三健”。
2007年9月1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起了这个活动,每年一次,意在引起大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
正好,一个多星期前,国际重磅医学学术期刊《柳叶刀》最新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明确指出,全球近一半的癌症与可控的生活方式相关的致癌危险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三大致癌因素全部与生活方式有关,即吸烟、超重、饮酒。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律和自觉控制调整我们的生活方式,避免悲剧不断发生!

图片来自Lancet官网截图

图片来自网络
生活方式,按理说,完全可以实现“我的生活方式,我做主!”,可很多人总感觉那么身不由己,心不由己。
每次生病,我们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做了什么?怎么会是我?
每次跟医生说再见,我们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我在生活饮食上需要注意些什么?
如果医生告诉你,戒烟戒酒戒油腻,我们心里肯定 又嘀咕,那是医生的“敷衍”,怎么所有人都一个答案。
现在,有权威数据告诉我们,医生绝不是敷衍!

图片来自网络
在《柳叶刀》的这项研究中,来自全世界多个知名医学机构的研究人员对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估了3大类、34种可改变可控的危险因素对癌症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因病损失的健康寿命年)的影响;以及2010-2019年,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对癌症负担影响的变化趋势。
研究囊括了23种癌症类型、结果显示,全球由这些危险因素导致的癌症死亡总数达445万,占所有癌症死亡总数的44.4%,这意味着,全球近一半癌症引起的死亡完全可以通过我们自身调节来避免。
34种可控致癌因素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自网络
其中,最主要的三大可控致癌因素就是吸烟、喝酒、超重与肥胖。
1
-吸烟-

吸烟,包括吸烟者本身、咀嚼烟草和二手烟,是导致男性和女性癌症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的主要因素,占男性癌症总死亡率的和36.3%,占女性癌症总死亡率的12.3%;分别占癌症伤残调整寿命年的33.9%和10.7%。
已经有大量科学统计数据说明:
香烟至少含有78种明确致癌物质
每天如果抽超过5支烟,75岁死于肺癌概率为25%。
持续吸烟的人,平均少活10年以上!
在中国,二手烟每年导致10万人死亡。
该研究也证实:吸烟可以导致16种以上的癌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五分之一。
吸烟导致的16种癌症有:鼻咽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骨髓瘤、白血病、肺癌、肝癌、胃癌、胰腺癌、肾癌、输尿管癌、结直肠癌、膀胱癌、卵巢癌、宫颈癌。其中:肺癌(81.7% )、喉癌(73.8%)、食管癌(50% )、膀胱癌(46.9%)
2
-喝酒-

图片来自网络
酒精已经明确是劣迹斑斑的致癌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早已经把酒精列为一级致癌物。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也发表官方声明,列举了酒精在癌症中的罪行。
研究表明,全世界5.5%的癌症发生和5.8%的癌症死亡是酒精引起的。
饮酒与身边常见的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胃癌和胰腺癌等都有直接因果关系。当然,酒精最直接引发的癌症,来自喝酒直接接触的组织:口腔癌,喉癌,食管癌(鳞状细胞癌)等。
3
-超重与肥胖-

图片来自网络
肥胖和超重会带来各种健康问题,其中就包括癌症。
至少有十多种癌症都与之相关,包括口腔癌、咽癌和喉癌、食管癌(腺癌)、胃癌(贲门)、胰腺癌、胆囊癌、肝癌、结肠直肠癌、乳腺癌(绝经后)、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高级)、肾癌等。
目前45岁以下年轻人中的结直肠癌飙升,肥胖被认为是最罪不可逃的致病因素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
抽烟,喝酒,肥胖,都与生活方式有关,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觉自律实现不抽烟不喝酒不是胖子。
记得有位身患癌症的名人曾经说过,癌症就是一次误入歧途,而治疗就是需要用信念走下去的崎岖征途。
有人说,我很难控制我的生活习惯啊,都习惯了。
是时候想想了,是将来用信念支撑着去治疗难,还是现在用信念让自己实现“健康生活方式”自由难!
热爱生命的你我,一定能明白!

参考文献:
health.com/what-to-expect-during-a-petct-scan-2252467
版权声明:本文为奈普格原创内容,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众号或其他媒体转载须提前联系小编并注明“本文来源于【奈普格】(ID:NPG_China)。

监制:Jeff
编辑:Dannielle
校对:Eason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只为客户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健康咨询(非诊疗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诊治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医疗机构,本公众号和咨询医师不承担由咨询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
到顶部